基于學生立場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立場指的是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當前大部分學生缺乏語文學習興趣,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感覺語文學習的是母語,并不需要進行特別學習,課后也不會進行主動復習?;趯W生立場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視角深入研讀教材內容,有助于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能夠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知識獲得感。所以本文基于學生立場分析高中語文如何進行創新閱讀教學,并提出具體的閱讀教學對策,使閱讀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與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學生立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課程標準要求,能夠將主動權真正的交還給學生。通過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問題,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能夠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以學生的視角深入研讀文本內容
大部分教師在備課時很少顧及學生的學習感受,也無法考慮到學生在文本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疑難問題,由于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通過閱讀能夠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但是閱讀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學情不明與針對性較差等等。要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在講解文本前應當深入研究文本內容,了解文本內涵,同時要將自己當作一名學生,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與年齡特征進行分析,認真解讀文本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采用這種寫法進行解讀交流?并且要預測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會存在哪些問題,文本內容存在哪一些解讀或者是誤讀?能夠基于學生視角進一步分析文本內容,根據單元存在的教學要求明確目標以及教學重點。例如在教學《祝?!愤@節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概述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學生經過探討交流后,對祥林嫂的形象有兩種解讀:1.學生認為祥林嫂有勤勞、善良、淳樸、堅毅的特征以及不屈不撓的反封建禮教精神。2.小李嫂是徹頭徹尾的封建禮教者。由于學生對于文本存在不同的解讀,所以對于人物形象有所認知差距,但是學生對于祥林嫂的認識并不屬于文本中的應有含義,祥林嫂的各項觀點有所偏頗,所以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對于小嫂的形象解讀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教師在粗略讀完內容或者是解讀文本名字之后,搜集網絡相關資料,或者是盲目套用其他教師的教學模板來代替自己對于文本的研討以及課堂設計,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也難以結合文本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也無法引導學生去偽存真。所以教師必須要深入研讀文本內容,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閱讀需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教學任務
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能力,進一步促使學生多元化發展,但是當前語文教學只滿足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滿足學生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需求是什么。教師能夠從學生的需求途徑入手,分析一下學生的潛在學習規律,能夠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一步明確本節課堂的語文教學任務。也可以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提出問題,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或者是在課堂上擠出部分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梳理課堂上學生普遍存在的疑難性問題,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阿房宮賦》教師布置預習任務,然后說明“同學們,大家提的問題我們無法在課堂上一一解答,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大部分問題需要你們用心的琢磨一下,結合注釋以及上下文綜合分析并能夠自主解決,在此我們共同研討普遍性的幾個問題吧?!比缓笈c學生進行研討,并且要提出“同學們在預習和閱讀時,將你們的疑問與質疑交給老師?!蓖ㄟ^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的了解學生學習需求,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三、變化教學內容增強課堂吸引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確保教學結構結構相同的,程序大致一樣,例如先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的情節結構、分析人物形象等等,進一步歸納文本主題。教師講解《我與地壇》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布置教學話題“以校園一角為話題寫一篇短文”然后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初讀文本內容,交談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習主題,并且賞析優美的語言,可以選取文章中寫法獨特的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探討史鐵生散文的語言寫作風格,并且將課前所寫的語言與史鐵生所寫的語言進行分析,發現自己語文學習中存在不足之處,有針對性的進行仿寫和練習?;A上進行校園一角主題寫作,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與交流逐步提高讀寫能力,從而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增強寫作技能。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基于學生的立場進行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從學生視角深入研讀文本內容,有助于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通過學生立場分析問題,能夠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獲得感,使閱讀教學富于變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鵬欣. 提升學生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能力的研究[J]. 新校園(中旬),2017(05):44.
[2] 吉林. 淺析現代文閱讀的技巧[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8(05):168-1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