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兒童立場的幼兒游戲行為轉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仔細記錄5歲小女孩小柯一日行為的主要案例,并對兒童行為進行詳細解讀,進而進一步提出了轉變幼兒游戲行為的方法。從而總結出兒童立場的幼兒游戲行為轉變的過程。
關鍵詞:兒童立場 游戲行為 轉變方法
【中圖分類號】G 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036-01
1.案例一:發現問題
?。?)兒童行為觀察
從小班下學期開始,我發現當孩子們都在游戲的時候,小柯總是咬著衣角,一只腳盤腿坐在座位上。我走過去耐心的鼓勵她去玩,但是她根本不理睬我,繼續咬著衣角坐在她的座位上。當其他孩子都知道要去積極參與游戲的時候,她卻還是不愿意參加,更別說融入集體去交朋友了。
進一步觀察到每次戶外游戲也不會有她的身影,只在某一個角落靜靜地看著小朋友游戲,有時候看到小朋友開心的大笑時,她也跟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有一次她選擇了沙水區,我引導她一起玩時。她只微微一笑,“是不是覺得沙子很臟?”她有點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兒童行為解讀
第一,不喜歡參與任何游戲。娃娃家角色扮演,安靜、獨立的區域游戲,戶外滑滑梯、沙水、建構積木等等,都是孩子們的世界,她卻只作為一個觀賞者靜靜地看著,不參與任何一項。她的內心可能是孤獨的。
第二,喜歡咬衣角。這個行為在幼兒期很常見,是一種口欲固著和口欲退行行為,通過咬衣角滿足自己,反應她的心理情緒,可能是緊張的、焦慮的,沒有安全感的。
第三,通過觀察發現她應該是個獨立卻有點害羞的女孩子。比較不愛動,不參與集體游戲。
?。?)兒童行為措施
第一,尊重孩子,理解行為。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時,一開始老師給予幫助她,希望通過集體意識改變孩子的行為,但是通過事實證明,這是無效的。于是我們發現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行為,不進行任何評論和指責,允許她一個人在座位上,允許她不參與游戲,允許她觀賞小朋友游戲。
第二,反映情況,相互配合。當發現孩子這樣行為時,我們觀察了一段時間并把情況如實向家長反映,并得到了家長的重視。媽媽說,在家里還有一個哥哥,在讀初中。爸爸非常疼愛女兒,經常答應女兒任何要求,所以只玩自己喜歡玩的玩具,對不喜歡玩的就不玩。在家里小區內有一個好朋友,經常一起玩。媽媽說也會引起她的關注,提高她的交往能力。
2.案例二:發現閃光點
?。?)兒童行為觀察
之后也更加引起了我們對她的關注,每天吃飯她都能自己獨立吃完一份飯菜;每天睡午覺,她都能自己穿脫衣服,不需要任何幫忙;每次繪畫線條流利、涂色均勻,很有自己的特點;數學練習冊又快又好的完成總是五角星,可以說是小朋友的榜樣。當我們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一次區域活動老師問道:我們柯YX最喜歡做手工,我們去做拓印樹葉吧。她居然答應了。
此外,本學期我們班級有很多家園活動,柯YX的爸爸和媽媽都積極參與,分別成為我們班級的“故事爸爸”和“故事媽媽”,還有兩次活動爸爸都參與講故事,柯YX也和爸爸一起參與了故事,對于平時默默無聞的小女孩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
?。?)兒童行為解讀
通過觀察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很多閃光點,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很強,幾乎不需要老師阿姨幫助,是小朋友們的榜樣,學習能力都較好等優勢,在她和爸爸講故事讓我們又一次認識這個“無聲”的小女孩,因此每次夸獎她的時候她總是靦腆的微笑。
另外我們發現,家庭的榜樣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小班下學期和中班上學期,柯YX爸爸和媽媽都來參與講故事活動等其他年級組、班級活動,無形中為孩子起到了榜樣作用。也在潛移默化中,為她在融入集體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兒童行為措施
第一,耐心觀察,抓住契機。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需要,當孩子愿意選擇游戲時,積極鼓勵并肯定。并在美工區投放多樣的內容,提供豐富的材料供孩子選擇。在美工區,柯能自主選擇,滿足自己興趣,發揮自己特長。
第二,家園配合,潛移默化。在這里柯YX兩位家長做的非常好,他們積極配合班級工作并積極參與,幾乎每次活動都有她爸爸媽媽的身影,無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和學習榜樣,潛移默化中助推孩子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3.案例三:轉變與提升
?。?)兒童行為觀察
中班上學期接近尾聲,在這一學期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她:早上投入到桌面游戲,用插塑積木搭立體的花瓶,里面還插了兩朵愛心小花;……戶外涂鴉區,她能使用繪畫工具,在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內耐心的繪畫,完成屬于自己獨有的作品。
?。?)兒童行為解讀
第一,積極主動參與游戲。通過觀察,我們看到了柯YX行為上的轉變,能夠積極舉手,主動參與自己喜歡的游戲,還能主動與同伴交流,再也不是那個啃著衣角站在角落的小女孩。通過游戲作品、游戲狀態等,可以看出她與游戲材料充分互動,專注投入,游戲水平也在向更高層次發展。
第二,與同伴交往還需自信。雖然我們看到她現在能夠自主的選擇游戲,戶外游戲時主動親近個別小朋友,能夠與同伴合作游戲,但是游戲中變現出來的積極性、愉悅性還不夠,社會性交往還有提升空間。
(3)兒童行為措施
第一,教師還需要做的??吹胶⒆拥霓D變作為老師的我們感到莫大的欣慰,因此我們將繼續關注、鼓勵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彌補孩子的不足,注重個別教育。讓每個孩子在自己已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擁有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
第二,家長還需要做的。接下來我們爸爸媽媽還可以繼續讓孩子參與更多社會性活動中,在社區里、游樂場等融入更多的伙伴,產生積極地同伴交往和交流,獲得最有益的社會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凈.讓語言區“活”起來[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8(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