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學生成語積累運用能力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成語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標志,是我國漢語文化的精髓部分。成語形式簡單但寓意深刻,掌握成語的含義及應用,不僅有利于提升個人的文學修養和語言表達水準,也有利于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本文將站在小學三四年級教師的立場上,展開關于學生學習成語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成語教學;成語學習;成語應用
一、成語教學的意義
學習成語的意義有諸多方面:首先,成語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一個人講是很重要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好成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際交往中,說話是相當有講究的,有時一句無關緊要的話,由于用詞選擇不當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成語“才疏學淺”是才能淺薄的意思,一般是人自謙的話,可是如果學生不懂該成語意思,用在別人身上,就會讓他人感到不愉快。其次,學成語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有的家長很苦惱,孩子的作文寫的好差呀,都不知道怎么樣。有的孩子寫的句子好,成語用得好,得分就會高。成語的積累非常重要,成語是孩子表達和寫作都需要用到的,能夠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增加知識儲備。它對文學素養,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寫作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幫助。成語用得好,會讓你的語言和文章更加豐富多彩,比如學生想要表達一切還來得及的意思時,相對于說大白話,運用人教版語文小學三年級下冊中所學成語“亡羊補牢”,其表達效果是更好的。由此可見,成語的學習和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成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成語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文化形式,對于正在學校里接受教育的學生自然更不例外了。但是他們對于成語的掌握并沒有隨著成語的普遍使用而精通。主要存在著以下的問題:1、成語積累量少。許多學生的成語積累數量是很少的,只掌握了書本上學到的非常簡單的成語。比如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本中,只有“《驚弓之鳥》、《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三篇文章涉及到了成語,對于一本書來說,這樣的成語量是比較少的,不利于學生積累的。2、對成語意思把握不準。成語往往用四個字表達出比較復雜的意思,所以每個字都非常的簡練,這對學生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比如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亡羊補牢》一課中,對于成語“亡羊補牢”的學習,如果教師不強化學生記憶該成語的含義,學生很有可能就會把“亡”的意思理解成“死亡”,造成對成語本意的曲解。3、容易寫錯成語中的字成語是古代漢語練字的成果,每一個字都十分的簡明直白,其中不乏非常容易讓人記錯的成語,學生如果不能徹底掌握成語的含義,就會在書寫時出錯。比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一課中,有成語“應接不暇”該成語的意思是形容事務繁多,看不過來。如果學生沒有掌握這層意思,就很可能把“暇”字錯寫成“睱”或者“瑕”從而使成語發生了根本性錯誤。
三、教師成語教學的措施
針對小學生在成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就可以采取對癥下藥的方法,以此幫助小學生提高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關于成語的教學部分,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開展:1、不同類型的成語不同對待。我國的成語多如牛毛,但成語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成語類型采取最合適的教學措施。比如在程序中,有些成語背后是存在著一定的故事的,有些則是沒有故事存在的。針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區分對待,比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小學三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中,該課包含了兩個成語“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成語的背后都是具有相應的歷史故事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成語蘊藏的內涵傳達給學生,這樣教課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更好的。而對于另外一種沒有相應故事的成語,教師可以結合身邊的案例具體講解成語的內涵,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幸福是什么》一課中,有成語“勤勤懇懇”,這個成語是沒有相應的歷史故事表達出其含義的,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當場發揮,比如給同學們舉例負責維護學校安全的門衛叔叔,每天要辛苦的維護學校環境,保護學生的安全,這就是“勤勤懇懇”這個成語的意思。通過這種方式的講解讓學生完全理解成語內涵,進而做到使用成語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2、擴大成語的積累,鼓勵學生大膽使用由于小學階段接觸到的成語數量略少,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的成語數量可以從書上課文中發掘并延伸成語,并且鼓勵學生大膽使用,不要怕出錯。比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一課中,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把成語“瑟瑟發抖”標記出來,并且告知學生瑟瑟發抖的意思是指“因為寒冷或害怕不停的哆嗦”。除此以外,還要順便告訴學生瑟瑟發抖的近義詞“膽戰心驚、毛骨悚然”以及其反義詞“鎮定自若”,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共掌握了四個成語的含義,積累量得到了提升。不僅于此,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平時說話寫作中多使用成語,如果有學生用膽戰心驚形容自己心情激動,那么教師就要指出錯誤,從而讓學生完全掌握。
參考文獻
[1] 呂金鴻,張志明.淺談教學中成語的積累和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10):28-29.
[2] 李長寶.成語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青海教育,2018(Z1):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