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生物解釋古詩詞的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財富。其中,蘊涵著情感美、哲學美、浪漫美,使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不被其折服,當然,它們也蘊涵著其他美,只需我們換個角度。本文從生物角度,尋找包含在古詩詞中的生物知識,發現古詩詞的生物“美”。同時,也希望生物教師將古詩詞帶入生物課堂,為生物課堂增加美感。
  【關鍵詞】生物;古詩詞;美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74-01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這是《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的宗旨目標,現在它開播已至第四季了,正是因為這個節目,讓欣賞古詩詞的美更為大眾化,古詩詞不僅僅是大師們在書房中獨自與古人神交的媒介,而更是我們整個中華兒女對傳統文化美追求的通道。古詩詞中散發的情感美、哲學美,使我們每一個人不為之傾倒。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你理解,我們會發現不一樣的美,比如從生物角度。歷經五千年文明,古詩詞不斷積累沉淀,其中包含著豐富的生物知識。下面我們就用生物解釋古人在詩詞中蘊含的別樣“美”。
  詩仙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飄然詩仙再次被迫離開長安,總是這樣郁郁不得志,詩仙早已看開。離開長安,又不失是一次游山玩水的機會,因而南游金陵登上鳳凰臺,這才為我們留下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詩仙那種統攬四海于一瞬之間,超然物外,揮灑自如的寬闊胸襟。使我們為之陶醉,那么生物之美何在?“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比龂鴸|吳時代的宮殿的道路已經被鮮花芳草埋沒了,晉代風流人物也成為一座座丘陵。這是描述著“生物演替”。群落之間相互取代,直到出現一個穩定群落才會終止,這種象就稱為演替。演替可以按照植物生長的地段、發生的時間進程、主導因素、基質性質或者群落代謝特征進行劃分。根據不同特點進行劃分,“吳宮花草埋幽徑”是屬于次生演替、快速演替、外因生態演替、旱生基質演替以及自養性演替。
  詩圣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春光遍灑江山,江山顯得如此秀麗,春風撫摸著花草,花草變得香飄四溢。此時,燕子飛來飛去為自己新家而忙綠,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暖暖的沙子上談情說愛。多么優美愜意的畫面。我們的詩圣在多年顛沛流離后,終于,在蜀地草堂得到暫時的安寧生活,閑暇時可以欣賞春日的美景,成此千古佳句。用生物學的眼光來看,“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边@是鳥類的繁殖行為。鳥類的繁殖行為包括:占據巢區、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和育雛?!拔宀健北WC了鳥類們可將自己的優良基因傳遞給下一代?!澳嗳陲w燕子”就是燕子在筑巢,建造一個漂亮的“家”,才能讓自己在接下來的“求偶”階段處于優勢;“沙暖睡鴛鴦”這是鴛鴦正在進行“求偶”,并在為產生愛的結晶做準備。
  詩佛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人閑知花落,夜靜山更空,月出擾飛鳥,時鳴山更幽。好一幅山澗幽靜之畫面。全詩看似都在寫動,卻始終扣一個“靜”字,以動襯靜,展現出月夜下的山中寧靜優美。此時,方知詩佛的禪心和禪趣。然而,詩佛還是好勝的,當其游若耶時,聯想起古人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產生與古人爭勝厘毫,這才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情畫意。而“月出驚山鳥”也是生命特征之一: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這種反應可以是趨向反應,也可以是趨避反應。山鳥是晝行性鳥類,它的視錐細胞比視桿細胞多。同時,山鳥缺乏眼球肌,眼球不能隨意轉動,必須有頭部轉動來視物。所以,當幽黑的山澗月光突然的照射,對于山鳥來說是無利的,需要做出趨避反應。而山鳥這一切的行為是在中樞神經參與下,對外界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的反應,生物學上稱之為“反射”。反射又以反射弧為結構基礎。正是,在這種生物基礎上,山鳥才能有如此反應,我們才能領略到如此畫面。
  詩豪劉禹錫——《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除弊政,樹新風,重建大唐國威,這是詩豪的追求。詩豪看見堂前的芍藥雖然妖艷,卻沒有格調;看見荷塘中的荷花雖然明凈,缺少了些許風情;唯有牡丹才是那最美的花,不開則以,花開之時轟動整個京城。詩豪正是一朵待放的牡丹。但是,從生物角度來看,它們均屬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目。但他們又分屬不同科,因此它們都有各自的美。我們生物學將生物物種分為七個分類階元,即界、門、綱、目、科、屬、種。界為最大的分類階元。目前,國際上生物學普遍采用五界系統: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但是,也有一些生物學家將生物界分為三個域:真細胞域、古細菌域和真核生物域。所以,如何找到一個被全世界接受的分類方法,需要我們一代代生物學家不斷的去探索研究。
  當然,古詩詞中隱含著生物美,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發現。例如:“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體現著ATP的水解釋放化學能,繼而轉化為光能;“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青蛙冬眠后,開始進食及繁殖后代,而這隱藏著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食物鏈以及蛙鳴的求偶行為;“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标U述著植物的向光性及機理……本文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讀者了解古詩詞的生物美,還期望對生物教師能將古詩詞的生物美帶入生物課堂。生物是一門理學科目,缺乏文學浪漫的美感。古詩詞中蘊涵的生物美,正好彌補這一缺陷。同時,也是生物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所以,生物老師千萬不要忽略這一可以增加生物課堂美感的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趙玉丹,乙引.詩詞、諺語、成語中的生物現象及其教學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8:93-95.
  [2]袁行霈等.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28-340.
  [3]靜然.王維的《鳥鳴澗》詩當作于耶溪畔[N].柯橋日報,2010-12-26.
  [4]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27.
  [5]陳閱增等.普通生物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劉歡(1992.10-),男,漢,籍貫:河北邯鄲,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二級教師(中),畢業院校:陜西師范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1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