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繪畫之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前言:詩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化之博大而濃縮出的一撇驚鴻。唐代作為我國古詩藝術的集大成時期,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頂峰,同時唐詩又分以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其詩詞各有千秋。中唐偉大詩人李白被冠以“詩仙”之名,可以說世間人對其詩詞文學的造詣推崇至深。通過分析這首李白代表詩作寫成的藝術歌曲,可以準確的理解古詩詞所傳遞出的美及價值。
關鍵詞:詩歌;中華文化;唐詩;李白;審美
“古詩詞藝術歌曲”是基于我國古代詩詞歌賦又與當代音樂元素結合而成的藝術歌曲新樣式?!肮旁娫~藝術歌曲”這一音樂新形式深刻的詮釋了在千年歷史沉淀下的優秀詩詞藝術在浩瀚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歷久彌新、重綻新顏。
一、古詩詞藝術中的音詩畫視角
因為身處在中國并從小就或多或少的沉浸在古詩詞藝術的氛圍中,所以大多數國人對于古詩詞的理解總會從常規角度即情感的角度來認識到古詩詞藝術體現出的其顯在的詩意。然而我們也可以從新的角度---即從音樂、詩歌與繪畫之間的關系即音詩畫視角來從新理解古詩詞藝術和古詩詞藝術歌曲。雖然我們不能從眼睛里真正看到詩詞中表現出的意境和內涵,但是我們的聽覺感官能由音樂聽覺而產生視覺聯想,所以在西方音樂中出現了“音詩”、“音畫”等新音樂樣式。如“意境”就是中國文藝的最具代表性特征,作為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范疇“意境”首先出現在文藝創作與批評中,后來逐漸運用于繪畫之中,這體現了出了詩畫相同。中國傳統音樂雖然沒有關于意境的說法,但是中國傳統音樂對于“神韻”的要求也即是對意境的追求。所以“意境”就是音詩畫藝術的追求的重合體現。
二、詩作中的繪畫美
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中,從詩詞的角度詩人極盡筆墨用“煙花三月”描繪了當時當世當地的美景,給人展示了一幅三月美景。通過誦讀詩詞會發現詩人用“孤帆”、“碧空”、“長江”“天際”等事物表現了空間中知覺方向的上下、遠近,這些空間中事物的變化和運動都體現出了當時人物情緒與心理的緊張度,猶如在眼前展示了一幅融情于境的中國式的送別場景的水墨畫。從音樂的角度來看,劉文金先生用倚音和震音以及琶音等幾種摹仿中國音樂元素的前奏作引子,開場就給人營造了一幅古風古韻的動態場景中,這種“意境”的塑造恍如我們正處在江風吹拂水面而卷起波浪的長江邊。在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中震音的伴奏以及主旋律中的連續倚音都奠定了本首作品“吟誦”的風格,仿佛在我們的眼前一位偉大詩人在江邊通過吟詩來送別好友的形象。
三、結語
音、詩、畫的結合、運用與表現體現了藝術的相通性。古詩詞藝術作為我國文化藝術的重要寶藏將是我國音樂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只有對古詩詞藝術從多方面進行解讀才能更好的認識理解古詩詞藝術。另外,對于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多方位的解讀也能對古詩詞藝術音樂的欣賞、演唱和創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次炤.《音樂美學》 [A].1994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劉航佳.《詩詞飄香 古韻流淌———古詩詞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演唱分析》[A]. 當代音樂 2018 年第 5 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