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之美,引燃閱讀教學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閱讀教學,單憑老師一人的耕耘,很難激發學生深層閱讀的思考,不易展現文本豐富的內涵,僵化師生之間原本和諧的關系。本文作者認為,真正的閱讀教學課堂,應該具有“融通之美”,即:文本的閱讀是每個閱讀個體的融通;教學是教與學的融通;課堂是每個師生關系的融通。
關鍵詞:融通;閱讀;教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79-01
近幾年,語文課堂的中心在不斷改變,從一開始以講臺為中心,到以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為中心,到現在的自然、本色、融通,筆者在這變化中不斷思考,感受到“師生獨舞”的局限和弊端,領會到閱讀的“融通之美”。
1.從霸權到放權
建國以后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教學大都表現為“三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和教材中心。很多年,這些理念在教學課堂上反復地操練、鞏固,再加上現實的應試性,使得知識教學更加權威,老師更具話語霸權性,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控制和被控制、傳授和被傳授的關系。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也是這樣,語文老師開始獨霸闡釋課文的話語權,將自己或是教參的理解作為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消解了文本的生動性和多元性,泯滅了人性的光輝,抹去了語文的特點。老師獨占講臺,越俎代庖,忽視了學生眼中求知的渴望,直到學生已經盲目地習慣老師的霸權主義,對于文本的理解只能浮光掠影,囫圇吞棗,認命似的死記著所謂的“標準答案”。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開始,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教師要做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主體意識。于是,也有老師開始嘗試語文教學的改革,面對學生的回答,不敢輕易否定,并強行擴大發言的學生數,無論學生回答的質量如何,都盡量以鼓勵為主。老師做出極為民主的姿態,但引導不力,過度的放權,漸漸的老師失去了話語權,也使得學生固執己見,扭曲了閱讀文本的共性部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從獨舞走向融通
教師課堂教學的話語權可以分為教師話語權與學生話語權,兩種話語權應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從“師生獨舞”走向“融通”,文本的閱讀才會更加真實,具有審美性,語文的教學課堂才會更加和諧,老師和學生之間才能更加親密。
?。?)文本的閱讀是每個閱讀個體的融通?!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此外,西方接受美學認為,是讀者和作者共同創造作品的形象,而不是作家創造形象供讀者閱讀和欣賞。因此,文本的解讀,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這樣,每一次閱讀時才會有新鮮的閱讀觸覺,老師和學生才會對文本產生“人生若只如初見”的興趣和喜悅感。
(2)教學是教與學的融通。強勢的話語權,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禁錮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學”的興趣,使得“教”變得低效;放任的話語權,會誤讀文本,甚至使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影響學生“學”的質量,同樣使得“教”變得低效。相反,當教師富有智慧的引導性話語和學生的開放性話語相融合,教師的“教”才能更有意義,學生的“學”才能更有樂趣和實效,“教”和“學”才能達到自然融通。當然,當學生的回答出乎教師的意料,教師能夠運用教學機智從容應對,前提是“吃透”教材,將課文“融化在血液中”。
當學生的看法有偏執之處,老師沒有居高臨下地嗤之以鼻,也沒有趕快“搶先上手”,及時打斷,而是意識到學生的問題就是可貴的“教學資源”。分析范進中舉之后簡潔卻富有深意的語言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合理地揣摩范進中舉后的心理,補充文字背后豐富的內容,更清晰地認識到一個熱衷于功名而不是勵志的讀書人,一個被封建科舉制度影響的讀書人,并獲得一種“其進愈深,而其見愈奇”的趣味和樂趣。有了老師智慧的點撥,學生的思維都已經被打開,對人物的分析比單薄的個人閱讀要豐滿很多。
(3)課堂是每個師生關系的融通?!疤K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記:上課,這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眰鹘y的閱讀教學課堂,老師是課堂的中心,老師和學生有主從之分,老師滔滔不絕,學生如聞天書,一言不發,漠然旁觀,整節課如死水一潭;反之,現在的本色課堂,老師和學生都是文本的閱讀者,相互研討學習。老師充滿風趣的語言、智慧的引導讓師生關系亦師亦友,學生求知欲攀升,課堂上的精彩如水中漣漪陣陣,快樂也如活水般源源不斷。
老師故意與題目相異,故意失誤,請學生提供幫助,一下子就把師生之間的關系拉近了。似乎找到了依據,就能幫助老師解惑,這是多么讓人欣喜的事情??!課堂一下子變得有生命力,學生爭著闡述自己的看法。此時,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唯我獨尊,沒有低頭屈從,而是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學氣氛也變得融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