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代社會高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爆炸,信息激增,學校教育要日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定要把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教學,應是一種創造?!盀閯撛於蹋瑸閯撛於鴮W”的思想已成為教學發展的根本趨勢。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有發現學生創造性的幼芽的機敏的感受性,使學生能夠仔細觀察周圍世界,在腦子中積累更多的表象,認識更多的事物,發現創造價值,不斷進取。
【關鍵詞】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49-01
一、語文課堂設計創新
活潑、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是學生創新的重要前提,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彼裕鳛檎n堂的組織者——教師,應該把自己當做普通一員,與學生和平相處,營造出一種寬松的、具有豐富反映的、給學生以心理安全的學習氛圍。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主體教育”,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根本。
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尊重他們的人格,信任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隨著學生主體觀的重新確立,看一堂好課首先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課應讓學生主動參與,議論紛紛。指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聲不絕于耳,教師方式多樣,靈活多變地組織說話訓練,使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活躍,議論紛紛。教師可先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和相機點撥,喚起學生的記憶,調動他們的直覺思維,使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生動生動活潑,景物逼真如畫。此時,分級導讀點撥。一面針對差生,補缺補差,質疑解難,指點學法,留下跳摘果子的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優生的提高過程,既是差生,中等生再學習的過程,又是助推器,推動著他們的再進步。學生從中得到美的熏陶和藝術享受,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在學習《頤和園》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內容,接著詢問:哪些同學知道頤和園?哪些同學去過頤和園?在學生中形成小組討論的形式,并派代表發言講述頤和園的見聞,比較他們所見和課文內容的區別。去過頤和園的同學能夠很快地找到這些區別,沒去過的同學這時候積極性可能不是很高,這需要小組成員帶領著那些同學一起進入討論。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傳統的老師講授知識給學生,經常性的自主學習課程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然學習效果也會顯著提升。
二、教學方法創新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包括課堂訓練設計、教學實踐活動開展、教學問題設計、教學評價操作以及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等等。教師不能照搬別人的教學方法,必須在實際教學中去發現問題,然后尋找解決該學科教學的方法,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經驗,理論教學聯系實踐教學,提煉出適合自己的教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高教學水平。
例如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也給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帶來了機會和選擇,多媒體技術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學生也更容易接受新奇、有趣的事物。這樣的教學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愿意去學習的興趣也隨之增強。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一邊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通過讓學生閱讀前幾段,隨之提出思考問題:桂林山水名從何來?每一段最后一句作用?桂林山水有哪些奇山異水?作者在描述桂林山水時運用了哪些修辭,這有什么作用?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的景色?為什么?問題設置比較多,分成小組討論,學生基本能夠完成。開放性的問題答案不唯一,這時大家能夠暢所欲言,既鍛煉了大家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這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反問老師問題,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互問互答,最后由教師總結,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學習完一部分課程后,如上段所說的課文,教師可以適量的布置課堂訓練內容,讓學生描述自己感興趣的景色,并運用相應的修辭方法,并對有出色表現的同學給予獎勵。通過不同的課堂訓練方式,讓學生掌握所學的內容并能夠應用到類似的文章中,為后續寫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三、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
四、學習方法創新
突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要求,也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普遍共識。教師在學法指導時,需要有創新意識。小學生學習能力基礎有差異,學習環境和學習悟性都有個性特征,但很多學生并不自知,在學法選擇借鑒時,往往會一味模仿,導致效果不佳。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學法總結好習慣,對學習經驗進行優化升華,形成嶄新學法應用,這對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有重要意義。
如合作學習,這是現代課堂教學最常見的學法應用,有些教師受限于模仿意識,在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時,只會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這無疑是固化了合作學習方法。小組討論的確是一種學習方法,但合作學習并非等同于小組討論。其實,小組檢查、小組辯論、小組互助、小組操練、小組競賽、小組演繹等等,都屬于合作學習范疇,教師需要對合作學習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嶄新的合作學習意識,實現學習品質升級自然成為可能。
小結
創新是課堂教學亙古不變的法則,創新能夠激發教師潛力,創新能夠培養學生學力,創新能夠給課堂教學注入不竭動力。從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活動,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意識和思想。要培養小學生語文創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學觀、人才觀,要與時俱進,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光要授之于魚,更要授之于漁,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創新熱情,才能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創造性人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