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語文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階段的高職語文教育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目前比較薄弱,在高職語文教育中,相關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并沒有進行相應的重視,因此導致現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了解國外節日和文化,而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在現階段的高職語文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對高職語文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中國傳統文化;挖掘與傳承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08-01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中文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也必須順應這一潮流,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加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國家、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就成了傳統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歲月檢驗,經受風霜洗禮,依舊保持生命力??v觀世界上廣大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都是在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的傳承和改革。民族的傳統,就是其源頭。傳統文化是形成人們現在觀念、風格和理解方式的來源之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漫長歲月中的創造和積累,在整個民族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實力后援。
語文是傳統文化最直接衍生學科,是民族文化精神在學校教育中的縮影。這使高職語文教育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上承擔著重要的任務。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傳承,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基礎上,形成符合時代發展“三觀”,在提高自身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人品格,在完成自身文化底蘊構建的基礎上自覺抵制各種精神污染的蔓延。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建議
1.語文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具備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首先要悉心學習古典文化,另外對內容深淺的恰當把握。從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高度,幫助學生真正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傳統文化之根,使學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賢思想的滋養,讓學生既學文化,又學做人。如選取經典的有價值的,對學生人文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幫助的素材,從《論語》中了解仁義至善的儒學文化;從屈原的《離騷》中了解偉大的愛國主義;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了解古代寧靜淡泊的隱士情懷;要認真分析挖掘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內涵,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接受傳統文化的精髓。
2.更新教學方法,創設傳統文化的語文情境。
高職院校的學生早就討厭了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單純的講授只能使他們昏昏欲睡,結合他們本身好動,好奇心重的特點,語文教師要別出心裁地為學生的課堂營造傳統文化學習的情境,如教師和學生可以打扮成古人的模樣,穿越回古代,去體會人物的人格魅力,語言魅力,還可多利用多媒體等現代科技,向學生播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作者生平介紹,一些歷史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線索,走進課文,走近作者,從而做到“以境育情”。
3.深入挖掘教材中有關傳統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新時期職業學校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深入挖掘教材中有關傳統文化素質,把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高職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學生真正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加深高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其次,在課堂上把有關傳統文化知識進行分享,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中古代人們的尊師重教、勤奮刻苦等優秀思想,這樣讓學生在學習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知識的同時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4.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傳統文化。
在傳統觀念下的中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解知識,學生則被動地聽講或做筆記,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新時期的高職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傳統文化教學的效果,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傳統文化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成為傳統文化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學情,指導學生參與選擇實用性強、富有趣味的傳統文化內容,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法、討論法、朗讀法、質疑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營造出傳統文化學習的氛圍,帶領高職學生走進傳統文化情境中,增進學生對有關傳統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例如在教學《鴻門宴》這一文章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作者的生平介紹及課文中出現的劉邦、項羽、張良、范增等人物生平經歷、古代座次文化等知識,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興趣,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有關文學、文化知識,促進了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5.利用人性化的教學方式。
傳統文化教學中,應該注重發揮學生在課堂活動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讓學生參與教學內容選擇,選擇感興趣、實用性強的內容,體現傳統文化的人性化。文化活動開展前做好調查研究工作,了解學生的意愿,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話題開展傳統文化教學。結合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因材施教。剛開始選擇簡單的、趣味性強的傳統文化內容,根據學生基礎知識水平逐步添加內容較為深入的傳統文化知識,保證文化課的層次遞進。同時還要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傳統文化教學的時間和地點。例如,民族民俗旅游文化學習時,要結合當地的節氣和習俗,充分有效利用當地的節日文化環境,增進學生對當地旅游文化、節日文化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之,整個高職語文教學中,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的滲透。作為任課老師,應該認識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根據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需要,促進高職語文教學效果提升,讓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課堂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東華.對高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7(06).
[2]張曉.高職語文課程中的傳統文化滲透[J].語文建設,2016(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