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裝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服裝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提到的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定位,最終必須符合行業的發展。對于服裝來說,它具有藝術功能和技術功能的雙重特征。接下來,筆者將介紹如何加強在服裝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思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進一步分析在服裝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策略。
【關鍵詞】服裝教學;創新能力;中學生;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06-02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產業正在越來越快速發展,服裝業已經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競爭已經從低價競爭轉向品牌競爭,這對服裝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要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一、對于現代服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服裝教學應注重實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需求的結合,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掌握扎實的技能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適應現代服裝企業的需求。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開設了服裝教學專業,大多數都只重視學生服裝設計技術和理論能力的培養,并沒有過多的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國高校服飾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相對較低。服裝學院的教師通常直接從畢業的學生中選擇。因此,知識的老化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短缺難以避免,這種現象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許多開設服裝教學的學校來說,條件相對較差,資金相對不足,技能工藝相對落后,無法滿足企業對許多服裝人才的要求。不能充分利用不同的設備來開展不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服裝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方向
服裝教學的重點是向社會提供實用人才,為社會服務發揮有效作用。根據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服裝教學需要從社會需求中設定明確的目標。進一步完善相關教學計劃和內容方法,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學習知識的過程確定為一個有序的過程,從理解到掌握,最后到應用。在這種常規學習過程中,知識和情景是一對一的對應關系。然而,客觀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學生需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參考他們背后的過去經驗和知識點。分析問題,創新性地解決問題,是當今這個變化快速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服裝教學的改革方向。
三、服裝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1.選擇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曾于科學家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新?!敝挥性趶娏业膭撔乱庾R的指導下,才能培養學生創新的強大動力,充分發揮創新和智慧的潛力,努力實現卓有成效的創新。課堂理論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如果不注重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更難以參與創造性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是如何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在服飾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不同的觀點,通過不同的觀點激發潛意識,并指導創作具有個人魅力的作品。傳統的課堂教學過于封閉,使課堂教學機械化,乏味,缺乏樂趣。學生的活力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創造教學情境,有效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習的內在動力逐漸從好奇心升華,實現興趣,理想和自我價值。
2.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
在當前的服裝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非常重要,這也是服飾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應把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一步反映了時裝設計的社會和審美特征。在服裝教學中,不僅要有一定的創新和美感,重點必須是要了解一定的人文內涵,并運用熟練的技術和材料來表達和突出服裝設計。在過去的服裝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時裝設計是一種效果圖,服裝工藝是一件衣服,它將兩者分開而忽略了內在的聯系。事實上,服裝的整體效果是最重要的。教師應該消除這種教育的理念,并結合工藝和設計來傳達更適合自己審美期望的服裝。學生是課堂中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必須突破關鍵點,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策略。另一方面,有必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間,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加勇敢地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拓視野,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過分要求學生集中精力長時間,只能使他們疲憊和無聊。讓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性欲望更加困難。有很多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逼真的藝術場景將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學習,而且可以產生經驗聯想。同時,它也拓寬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和思維空間,激發了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愿望。
以《服飾圖案設計》一課為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創新思維的發展中起到了一系列時裝秀和這些服飾的豐富模式。創建場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關聯技巧。培養形象思維能力,以呈現不同的模式,用于分析,比較訓練和對問題的敏感性。通過大量的模擬訓練,學生可以提高服裝設計和服裝布局的能力。它直觀而現實地彌補了教材的不足,豐富了學生的創新思維。[1]
4.學生的創新實踐的有效措施。
教師應正確處理理論知識教學與技能培訓之間的關系。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真正了解服裝,并做出非常好的和有用的設計。服裝教學可以豐富技能培訓,比如《染色紙設計》課程中,向學生介紹了相關內容。讓學生通過折疊,粉碎,等方式制成時尚的染色紙設計,學生在使用剪紙時很開心:“這是一塊多好看的花布呀!”有些學生只是將整個染色的紙張包裹成衣服形狀,它們仍然具有褶皺的時尚效果;還有的同學在帽子、衣服上裝飾上飄帶物等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際操作實踐中不斷變化。在展覽期間,他們可以非常自豪地解釋了他們的設計意圖,而且這些服裝與刮紙的效果非常時髦和美妙。通過實際操作培訓,達到了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最佳效果。[2] 同時,也可以聘請公司的人員進行講座,并要求經驗豐富的從業者上課,不受學術限制,并放松學習環境。它可以擺脫課堂教學標準化,同質化和同步化的弊端,使學生能夠學到越來越多的新知識,更符合工廠的實際情況。此外,教師應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實習和實踐的力度,有機結合專業意識的培養和專業的技術技能培訓。理論知識教學和專業技能巧妙地融為一體。這不僅縮短了教學與學習,學習和使用之間的距離,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快速適應畢業后的崗位需求奠定了基礎。[3]
處理校本教學和校外實習安排,不影響學校的正常學習,參加各種時尚活動,到服裝公司兼職工作。教師可以設計教學計劃,因為參加這些實踐活動的學生有特殊的意義:它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和好奇心,使學生能夠學習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拓寬學生的思維,拓展視野,挖掘潛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時裝設計教學應遵循實用原則,避免紙上談兵。[4]
創新型學生必須擁有創新型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型”教師也是必要的。大多數在中國服裝教育專業教學的教師缺乏對實際產品生產和運營及營銷法律的基本理解和理解。因此,長期以來專業教學的內容已陷入不好的圈子。在新形勢的要求下,努力開拓教師視野,增強創新能力。通過“雙型”教育,教師有效地化解了企業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并參與了企業定期開展的技術力量培訓。形成教學與生產的零距離現象。另一方面,它降低了學生的就業壓力,讓學生入學到就業吃下一顆“定心丸”,使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學習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它還可以使學校避免盲目的人才培養,使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此外,鼓勵工廠和學校之間的合作研究,以鼓勵企業從學校選擇畢業生。并針對企業的需求選擇研究課題,同時可以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主題,從而滿足企業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發展需求。又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5]
總結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舊知識,創造思維發散的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平臺和實踐基地,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智力,發揮個體創造力。加強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服裝教育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程炳杰.《現代教師走近教育科研》.教育科學,2016年12月.
[2]陳友賢.《淺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術周刊,2018年12月.
[3]王思凡.《服裝專業教學的改革與探索》.教育教學研究來源,2017年11月.
[4]毛飛鴻.《啟發式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文學周刊,2016年11月.
[5]李秀麗.《對于加強服飾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學術周刊,2016年11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