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個座,彎下腰,撿起一張廢紙……我們播下一個動作,可以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可以收獲一個品格。習慣是一個人思維和行動的真正領導者,從小培養起來的良好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堅持下來就意味著能踏上成功的列車。所以從小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
到小二班已經有整整一個學期了,在這個學期我過得非常快樂,和孩子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還記得有一天我在走朗上整理孩子們的文件袋,孩子們呢在走廊上喝水,有一個小男孩突然走到我旁邊說:媽媽,你在做什么?我轉過頭驚訝的望著孩子,孩子卻眨巴著大眼睛笑笑。那一刻我很感動,儼然孩子已經把我當成了他的親人,那我更應該做好一個“媽媽”應該做的事。在這里讓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帶著一顆心來,不帶走一根草”,是的我要把我的心都用在孩子們身上,讓他們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長大,讓他們從小就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我一定要幫助孩子們改正壞習慣,所以制定了以下方案:
一、問題描述
我們班共有40名幼兒,幼兒的平均年齡在3歲半左右,而且男生就占到了總人數的2|3,所以班上的氛圍是很活躍的。我班幼兒的年齡小,表現欲又很強,又好動,又坐不住,坐一會就會東倒西歪,把腳踩著板凳框,玩耍時有的幼兒還會雙腳站在板凳上,有的男生還會推著凳子相互打鬧;上課時有的幼兒還喜歡把背靠著板凳往后仰,把板凳搖來搖去的,當老師請小朋友們把小板凳抬著靠邊時,有的幼兒就會拖著板凳走,還會把板凳發出聲音來;每當下午放學,當孩子看到父母來接了,很是興奮,有的孩子就會忘記把板凳放到指定的區域。都是要等到老師提醒過后孩子們才知道糾正,所以孩子們現在還沒有養成一個正確搬放板凳的習慣。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觀察:整體觀察和單獨的個人觀察,把每天的觀察記錄到:幼兒觀察記錄表上
?。ǘ┭普T,言語引導。
(三)以游戲和兒歌的方式告訴幼兒要愛護小板。
三、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提醒,孩子們的變化非常大,幾乎孩子們都不踩板凳框了,也不會拖著板凳走了,老師請孩子們起立,板凳的聲音都很小,有的孩子還主動對老師說:老師我是輕輕放板凳的。孩子有了變化,老師們也有了變化,現在老師都雙手抬板凳,也不蹺二郎腿了,彈完琴或者坐了一下板凳,都會順手把板凳輕輕的放到鋼琴下面,目的就是給孩子們做好一個榜樣,和孩子們共同進步。老師也學會了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我相信孩子們會越來越好的,老師永遠都和你們在一起,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