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是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基礎。而今隨著理論與實踐經驗愈發豐富,我國的幼兒教育亦朝著高水平迅速發展。幼兒階段的教育奠定了幼兒成長的基礎,啟蒙教育對幼兒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則是啟蒙教育階段對幼兒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本文主要論述了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自理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54-01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父母陪伴幼兒的時間普遍不足,隔輩帶的問題日益突出,存在“包辦代替”、“嬌生慣養”的普遍現象,對幼兒的自理能力的培養理解重視不夠。對于小班幼兒來講,由于大、小動作發育還不完善,本身自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怎樣培養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一日活動各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要滲透到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去,使自理能力的培養變成細雨,變成春風。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持續性,使幼兒在“習慣”中提升自理能力。
一、創設有序環境,促進幼兒自理能力提升
為孩子創設一個有序的環境,可有效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提高自理能力。孩子每天在有序的環境里,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主動尋找最符合自己年齡特點的內容從容學習;能使他們擁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充分發揮自我,從親身體驗、探索事物中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能自律,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促進幼兒提高自理能力。
1.環境創設要適合兒童。
主題墻、區域墻要既美觀又有教育意義,體現主題思想并能夠根據主題的進展及時更換,在選擇風格、內容上一定要根據本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去設計,引導幼兒共同參與。墻面上的“一日活動安排表”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每時每刻在做什么;在班級門口設置“今天我想玩什么?”總區域牌,讓幼兒自主選區并做好每天區域計劃,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更有計劃地開展各項活動。
2.用流程標記引導兒童。讓流程標記告。
告訴孩子該怎么做,例如,孩子的個人生活用品,水杯、毛巾、書包、晨檢牌等都有孩子個人標記,讓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服務意識。在教室的門口,可以設計兩條不同顏色的線條,并用箭頭來指示幼兒進出路線,避免碰撞;在保溫桶的旁邊張貼接多少水量的標示圖;在疊被子、疊衣服等生活環節中,教師可以采用照片、圖示的方法或者配有兒歌給孩子示范、引導,讓孩子能夠在流程圖等指導下管理自我,提高自理能力。
3.規范班級環境教育兒童。
班級里的玩具、學具多種多樣,要讓所有的玩具都有自己的標簽和位置,幫助孩子提高有序取放物品的能力。在教室里,教師可以使用標志線提醒幼兒喝水排隊、繞圈行走,避免出現幼兒擁擠、打鬧現象。擺放水杯的柜子隔斷里貼上一條紅線,每一排的水杯都不能越線,既規范位置,也便于幼兒收拾和檢查,培養他們的自我服務意識。教師要發揮榜樣作用給孩子作出正確的示范,保持有序的班級環境。
二、兒歌引導,培養自理意識和興趣
兒歌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都有利于幼兒的記憶,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并且,幼兒對兒歌有著濃厚的喜愛。在教會幼兒穿鞋等難題時,要是普通的講解,孩子們很快就失去了興趣,但是用兒歌,就可以大大的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例如,在幼兒園,很多小班孩子都有將鞋左右穿反的情況,并且是普遍現象。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左、右這樣的方位詞對他們來說太抽象,他們還不能夠理解和分辨。教師就可以利用一首兒歌《鞋寶寶》,叫小朋友們把小腳并攏,拿起自己的鞋寶寶,一起念兒歌:“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苯虝藘焊瑁尯⒆觽円贿叧贿吇ハ鄼z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边@時候,小朋友們煞有其事地互查起來,像發現“新大陸”一般報告著:“寶寶生氣了!”“寶寶高興了!”。教師就要抓住時機,多關注經常穿反的小朋友,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這樣開展,很快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班里就沒有不肯穿鞋、穿反鞋子的孩子了。
三、積極鼓勵,滿足幼兒的小小成就感
不論是大人還是幼兒,都希望被鼓勵。小班幼兒的能力還達不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難免會想退縮,希望得到大人的幫助。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活動中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正在不斷長大,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教師在活動中還要采用多種適宜的非語言行為與幼兒交往,如用撫摸、微笑、豎起大拇指等,讓幼兒體會到教師對他的關愛、信任和鼓勵,為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創造條件,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用努力做到“君子動口不動手”,創造各種機會讓幼兒來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逼鋵崳總€孩子都是一個小大人。老師要學會適當放手。即使孩子暫時做錯了,可以讓他從頭再來,堅持做,鼓勵孩子,給予他們支持。
四、家園共育,共同提高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幼兒不僅僅是生活在幼兒園更是生活在家庭中。幼兒在家的時間遠遠大于在園的時間,所以家園配合得好,事半功倍;家園配合得不好,事倍功半。教師可以通過個別家訪、談話和調查表的形式不間斷地關注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狀況。還可以采用家長會、家園聯系冊、家長義工、日常交流、觀摩、親子活動等方法,加強家園配合。針對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調整策略,并加強日常聯系,達成一致目標,共同要求幼兒,及時肯定幼兒的進步、鼓勵幼兒,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要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看法,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在長期的協作配合中體驗“合力效應”。使幼兒自理能力的鍛煉不會因為從家到幼兒園或者從幼兒園到家而中斷開來。
綜上所述,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讓幼兒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游戲、學習、活動,體驗這一過程帶來的樂趣,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娟.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12).
[2]王春芝.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