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理能力的培養方面,淺談幼兒衣物的合理選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自理能力,是幼兒良好生活習慣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其中,吃飯穿衣是其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同時,為幼兒選擇合適的衣物是當務之急。
幼兒大約在2歲左右開始可以學習自己穿衣服,3歲進入幼兒園后,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鼓勵幼兒自己來穿衣服?!?-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中,對3-6歲年齡段的幼兒有著明確具體的指標要求:
3-4歲幼兒能夠在大人的幫助或提醒下穿脫衣服和鞋襪,同時,能夠把自己用過、看過的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不隨地吐痰;
4-5歲幼兒要能夠自己脫穿衣服和鞋襪,并且自己能夠扣紐扣,同時,能做到整理自己的物品;
5-6歲幼兒,要能夠根據天氣的冷熱增添衣物,能自己穿鞋子,系鞋帶,也能按照類型,分門別類的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為更好的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要為他們合理的選擇衣服和物品。在陳鶴琴的《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第六章,“游戲與玩物”中指出幼兒平時宜穿運動套衣,即我們日常所說的運動裝。因為幼兒生來是喜歡運動的,運動類型的衣服適合他們。我們可以為幼兒選擇運動類型的衣服,宜寬松透氣為佳。
一、上衣
最好選擇套頭衫,對于初學穿衣服的幼兒來說,過于復雜的衣服不太容易穿,會受挫,會減少他們自己脫穿的積極性。
1.套頭衫,簡單,好脫好穿;
2.上衣的前后最好有明顯的區別,便于孩子自己脫穿是方便。
3.越簡單越好,與幼兒尤其如此,有紐扣的不如沒有紐扣的,紐扣小的、多的,不如紐扣大的、少的。外套的扣子也以簡單為宜。其次為拉鏈式,皮帶,中國結,蝴蝶結等諸多的扣子。
二、褲子或者裙子
1.褲子或裙子,首選為運動款型,腰部不宜太緊,寬松、簡單,不選有長條、拉鏈等有裝飾物的褲子或裙子。
2.褲子的前后有明顯的標識,購買后第一時間告訴幼兒。
3.裙子不宜過長,過長會為幼兒活動帶來不便,運動類型的為好。
幼兒開始學穿運動褲時,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前后顛倒,里外穿反,或是將兩條腿穿到一個褲管里,這時大人可以先不急著糾正,可以問孩子是否感覺到不舒服,然后帶幼兒到鏡子前看看自己的樣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觀察,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鼓勵幼兒重新嘗試。在幼兒正確穿脫衣褲時,及時肯定并表揚,即使幼兒沒有完全穿好,也要耐心等待。
三、襪子
應選擇寬松、透氣、厚薄適中的襪子,有較好的吸汗性和親膚性,襪筒不宜過長或過短,便于幼兒自己脫穿。
四、鞋子
1.幼兒的鞋子也遵循越簡單越好這一原則。
2.幼兒的鞋子不宜系帶,要輕便、舒適、透氣、跟腳。幼兒年齡越小,越適合穿前腳掌稍向上傾的鞋子,不易太厚。
3.生活中最適宜的鞋子莫過于“一腳蹬”,其次是簡單的帶毛氈扣的鞋子,相對來說,這兩種幼兒比較容易自己脫穿。
當幼兒分不清左右腳時,不妨人為的做一簡單標記,如,只在右腳(左腳)的鞋子上畫一朵小花,那樣幼兒便容易區分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在增強,能為他們購買衣服的選擇面就大了,可以選擇幼兒自己喜歡的衣服和物品了,但仍然以安全為首要考慮的方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