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教育管理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信息時代,網絡媒體已經普遍受到熱捧,大學生已是“低頭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都能看見大學生玩手機的身影。因此,高校工作者要加強在此方面的管理,結合大學生的愛好特點將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出來,借助新媒體通道對大學生開展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在新媒體氛圍中的綜合素養。
[關 鍵 詞] 新媒體;大學生;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72-02
近年來,互聯網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再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為新媒體盛行提供了外在和內在條件,使它成為這個時代的新寵兒。大學生是社會中最特殊的群體,大學校園又相當于一個微型社會,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在當下大學生的生活中,新媒體已然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主陣地,成為大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但也占據了大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他們越來越依賴各種媒介,并通過各個新媒體獲取信息來豐富自己的生活。作為高校教育者,需要緊跟時代潮流,結合新媒體特點,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
一、新媒體在大學生生活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一)新媒體的應用現狀
新媒體充斥著大學生的生活,雖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內容,但是也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影響。大學生每天利用新媒體瀏覽信息的時間也在3小時左右。新媒體使用方便、信息豐富的特點贏得了大學生的依賴。無論是通訊還是信息瀏覽,新媒體一直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選擇。
大學生喜歡追求新奇,因此在新媒體上瀏覽的信息主要包括明星輿論、生活娛樂和各種知識,同時對社會熱點主動關注程度也有一定的提升,多大數學生會在新媒體上瀏覽社會新聞或者關注國際事件。尤其在社會熱點問題探究上一般不會盲目跟從形形色色的評論,而是尊重已有的媒體態度。有的大學生會利用網絡查詢資料,獲取校園動態,甚至通過新媒體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生活動態,又或者在此平臺上宣泄自己的情緒。
(二)大學生在新媒體應用上的態度
新媒體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中的虛擬世界,規避了人們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和拘泥,因此頗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應用更是達到極致。微信、微博等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交往的有力工具。他們認為智能手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關系,朋友圈中點個贊,微博中互相關注是一種別人在乎自己的表現。為此較多人熱衷點贊和大面積關注他人。生活實用類APP,像美團、滴滴等,也成為大學生生活中離不開的工具,大學生甚至將社交視頻類作為一種日常消遣。有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在新媒體利用上會保持理智,注重隱私保護,尊重他人權益,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會沉迷于此,在思想和行為上出現偏差。此時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落實管理,幫助大學生科學、合理地應用新媒體。
二、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一)新媒體應用給大學生帶來的正面作用
首先,新媒體中信息來源廣泛,豐富了大學生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知識的高度;其次,新媒體中的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方式,學生不用再依靠教師的親自傳授,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還可以實現個性化學習;再次,新媒體中虛擬化的網絡世界使學生在交流中放下顧慮,在思想表達上更直接真實,促進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最后,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也豐富了大學生的社交網絡,有助于人際關系的拓展。
(二)新媒體應用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新媒體占用了學生大部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其次,零碎化的新媒體信息會打破學生原本知識的完整性。再次,娛樂性新媒體容易讓學生沉迷,不利于自制力的培養。另外,虛擬化交往特點減少了學生與教師面對面溝通的機會,長時間接觸新媒體會弱化大學生的溝通能力,不利于社交能力的培養。最后,新媒體中許多虛假信息會影響大學生價值觀養成。結合以上種種問題和原因高校教育者要進行大學生教育管理,利用新媒體獨特的優勢,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三、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措施
(一)借助新媒體打造教育陣地
微信、微博、微視等媒介,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也喜歡接受比較前衛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而新媒介的運用提供了活潑、新穎的教育元素,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打造教育陣地,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為學生服務的微信公眾號并開放圖書館自習座位查詢、借閱查詢、課表查詢等功能,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發布校園動態以及學習生活指南。除此之外,定時推送一些網絡熱文,通過課堂或者班會進行交流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公眾平臺上開展辯論、競賽等活動,學生可以以團隊的形式完成整個活動的選定、策劃,從而鍛煉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當然,在借助新媒體平臺打造教育陣地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合理使用,杜絕網絡沉迷,同時還要注重現實生活中的教學,讓學生明白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只是對各個能力的提升起到輔助作用,并不是主導作用,能力的培養還是要線上線下進行結合。
(二)提高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
新媒體不單單是包括社交類,還有購物類、視頻類、生活實用類、新聞資訊類以及當下盛行的社交視頻類、游戲類等。豐富多彩的新媒體占據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改變了大學生的交流方式。在此種環境下,“素養”一詞在高校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感情認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在新媒背景下獨善其身。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新媒體素養的培養,可以從素養滲透入手,利用新媒體傳播素養知識,讓學生學習和思考如何正確看待媒介信息,學會抵制信息的負面影響,從而確保學生在新媒體應用過程中得到有益的教育。此外,也可以直接從新媒體內容制作的角度出發,鼓勵學生將學習生活中有趣的事通過各種媒介傳播出去,與別人進行友好交流,學會新媒體的正確使用。無論從哪個角度著手都要以新媒體素養教育為基礎,引導學生學會對形形色色的信息進行甄別,感受新媒體帶來的正能量,運用新媒體讓自己融入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三)利用新媒體創新管理工作方式
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離不開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只有不斷進行創新研究才能著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新媒體蘊含了海量的信息,教育工作者可以篩選優質的教學資源,將好的教學視頻放到學習網站中,讓學生領略不同風格的授課方式,實現學生線上多元選擇。另外,新媒體交互軟件的使用為教師與學生溝通提供了多元化渠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打造“特殊課堂”??焓?、抖音、微視、美拍等視頻分享軟件的普及也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創新,可以從學生的關注點出發鼓勵學生制作學習短視頻,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政教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最主要的是利用新媒體特征豐富教育信息,使大學生管理做到與時俱進。
(四)加強監測及反饋機制的創建
新媒體在教育管理工作運用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動態信息檢測與反饋機制的創建,主要包括對論壇、網站、微信等各個平臺的檢測,確保信息的教育意義和傳輸通道的流暢。管理人員不但要具備監督職能,更要有一定的反饋職能,對上傳的敏感信息進行甄別和篩選,尤其是對當下主流信息的采集,必須嚴格把控,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分工明確,從上級黨委到下級學生干部,各個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做好協調,積極展開管理工作,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聯動、協調機制,對學生在瀏覽和傳播信息過程中的監測落到實處。
(五)正確引導校園信息,確保學生輿論
學生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學校,所以教師需要對校園中的網絡信息進行正確引導,充分發揮導員及黨團組織的作用,幫助學生正確甄別信息,保證新媒體發揮有益的教育意義,促進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發展。管理人員要深入大學生群體,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掌握大學生對待新媒體的態度和心理活動,以便有針對性地利用新媒體傳播媒介引導信息的正確傳播,使信息與學生的興趣、生活、特點相貼合。最好的方式是管理人員建立自己的新媒體交流平臺,如博客、論壇,鼓勵學生關注信息動態并積極參與互動,這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便于集中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管理。
新媒體時代沖擊著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在管理過程中既不能斷絕學生對新媒體的接觸,也不能放任學生“遨游”在新媒體的潮流中,應該緊跟時代步伐,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加強學生新媒體素養的培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保證大學生在新媒體背景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歐陽倫四,張艷紅.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對策探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1).
[2]陶琴.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創新問題[J].文教資料,2018(24).
[3]戈春樓,張錦峰,崔亮.論儀式感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高新區,2018(6)
[4]林星.淺析大學生教育管理今后的發展[J].人力資源管理,2018(5).
[5]王甜甜.高校社區視角下大學生教育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
[6]楊保玉.網絡對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3(2).
[7]胡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挑戰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6(26).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