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提升機械制圖創新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機械制圖創新教育的不斷發展,其具體的改革舉措也在不斷深化,通過技能競賽和考試等形式來增強教學效果,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教師轉變相應的教學模式,從課程具體內容、相關教材以及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具體結果顯示,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來增強教學效果十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關    鍵   詞]  機械制圖;創新教育;技能競賽和考試;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070-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機械制圖相關內容應用的專業領域也十分廣泛。機械制圖創新教育指的是利用相關課程的課內與課外兩種形式來給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所以,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要遵循創新教育的相關理念,通過有效的改革舉措使課內與課外產生密切聯系,過程中要將二者的優勢進行互補,從而更好地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一、機械制圖技能競賽和考試
   在相關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中,機械制圖的技能競賽和考試作為課外活動是課內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競賽與考試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現階段機械制圖競賽主要有世界技能大賽CAD機械設計項目、“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和各省市以及學校組織的競賽。
   全國CAD技能等級考試對技能的傳承以及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就業以及為國家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持,機械制圖技能考試包含多種等級,其中具體分為:工業產品一級考試也表現為二維計算機繪圖;二級考試為三位幾何建模,三級考試具體表現為復雜的三維模型制作與處理。
   二、“技能競賽和考試”的意義
   參與世界級相關技能競賽的學生人數較少,國內的相關技能競賽也并不是所有本專業學生都會參與,但是競賽和考試的具體內容以及考核標準等方面都會引發相關教育工作者與學生進行思考,這也能夠更好地開拓高校師生的視野。所以,相關競賽和考試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即促學,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指引方向,即促教。
   (一)促學
   依托競賽和考試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擁有積極的態度來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不僅可以使教師的引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還能夠使學生明確自身主體地位,提升自身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高校學生可以將相關的競賽和考試視作展示個人能力的有效平臺,在其中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交流、提升自身的技能。利用課外學習以及相關技能創新活動,使學生從思想上明確學習機械制圖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學好專業技能,將創新意識運用到日后的學習工作中;從專業角度上要正確引導學生,使其明確機械制圖的相關需求,合理地解決應用問題,讓學生掌握國家標準、正確應用制圖知識以及繪圖形式和方法等,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設計技能和相應設計理念,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升相應能力并在專業的基礎上開展科技研究和創新工作。
   (二)促教
   競賽和考試可以為教師的調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導,跟蹤和分析相關人才培養工作,找出機械制圖創新教育的需求、教學經驗以及最新的國家標準;結合國內外高校的有關活動,從中學習和借鑒經驗;明確創新教育的主體地位來不斷優化教學改革工作,把競賽和考試中的具體內容以及考核標準與機械制圖創新教育相結合,增強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學習提供保障。隨著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工作的建設和發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向“雙師型”教師轉變。
   三、機械制圖創新教育的改革舉措
   將創新教育作為指導理念,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創建工程圖學創新教育立體化教育資源以及學習環境,與此同時,把相應資源引入教學環節,以凝集的形式來增強機械制圖創新教育,更好地完成高技能、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
   (一)創新理念
   從工業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要明確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要將學生作為教育中心,教師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在此基礎上強化創新工作和研究。優化課程教育的主要思想是人文教學理論、構建學理論等為指導,教師要重視學生知識面的擴大,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使學習由理論化轉向實踐化,這樣使學生對機械制圖的內容方面更加了解,實踐學習能夠很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對專業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培養對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目前的培養方式體現于優化學生的整體工程素質上,并且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要具有靈活性和自主創造性,并且擁有團隊意識,而不是自己特立獨行。
   (二)改革課程內容和體系
   培養大學生人才的主要載體使課程內容和體系,在各大高校中,大部門的學校都把AutoCAD歸類于工程制圖的課程中去,只有小部分學校單獨開設了AutoCAD課程,AutoCAD的重點使繪制平面圖形和圖形的編輯以及各種命令和尺寸標注,其教學難點在于圖案的填充、圖形的鏡像、陣列、塊的應用,講授方法就是講授實踐和上機訓練,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就是多進行上機訓練,由于大部門高校將AutoCAD安排在工程制圖中,工程制圖主要側重于培養大學生的三維形狀和空間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主要以理論為基礎,貫穿建模思想,加強三維圖形的表達及構成訓練,導致學生的三維繪圖能力比較弱。而開設單獨的AutoCAD的院校,將AutoCAD和工程制圖設置成不同的課程,使AutoCAD的上機訓練時間得到了保證,中等院校的手工制圖要強于高等院校,所以要加強高等院校人才創新方面的培養。競賽考評的要求是對機械制圖進行教學改革,側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制圖方式和綜合實踐能力,將AutoCAD和三維軟件結合進行模型的創建,并且以二維或三維立體建模的方式向學生進行效果展示。    (三)建設教材與數字化資源
   為了滿足我國目前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求以及競賽和考試的需求,與此同時,遵循教育部相關教學的基本原則,分段式科學合理地安排相應的教材。這些教材中的具體內容都是依據最新的相關國家標準,此外在教材中還附有相應的教學光盤。
   教師以“模塊式”和“積木式”建設并豐富表達教學思想的教學與助學數字化資源,包括BB網絡課程平臺、課件、電子教案、微視頻、教學視頻庫、動畫庫、三維虛擬模型庫、工程教學視頻庫、工程實物圖片庫、圖形及圖樣庫、習題及解答庫等。所建資源采用新國家制圖標準、與系列教材及習題集一致,且符合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尤其是多媒體課件中融入三維虛擬模型、AutoCAD圖形和數字化資源庫的資源且適度融入雙語元素。
   (四)改革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確指出要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課堂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關鍵地點。教師要合理運用現代化技術來轉變課堂教學的模式,強化師生間、學生間相互的聯系,以此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實踐教學氛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態度,加強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的研究,采用“任務驅動式”“啟發式”“互動研討式”“學生示范式”“案例式”和“激勵創新式”等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精講——學生練習——學生講解——教師講評”的師生互動教學過程,共同建構課堂創新與實踐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實踐而掌握機械制圖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制圖技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教師將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應用全新的數字化多媒體課件靈活且有效地對不同知識點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優化教學內容。
   (五)加強考核
   將學生對知識的相關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作為重點考核內容,采取豐富多樣的考核方式來評定學生作業以及日常表現成績,其中包含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創新活動以及考試成績等,將實踐情況合理地計入平時成績,以此來提高學生相關的創新技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從而為機械制圖創新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支持,增強課內與課外教學之間的聯系,使相關專業知識與實際制造設計更好地融合,為培養高技能、高素質創新人才提供重要保障。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體會創新重要意義的同時,也拓展專業知識。學生的相關繪圖技能及建模技能等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就業以及創新活動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這也高度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和變化趨勢,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上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明.淺談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J].科技與企業,2016(7):202.
   [2]史素華.《機械制圖》課程的創新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J].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5,18(2):45-46.
   [3]龔斌.淺析機械制圖教學與創新教育[J].科技信息,2007(2):154-155.
   [4]徐長勝.創新教育與機械制圖教學[J].考試周刊,2011(16):155.
   [5]許國玉,張夢,蘭朝鳳.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提升機械制圖創新教育[J].圖學學報,2015,36(4):631-637.
   [6]王麗明.淺談創新教育在《機械制圖》課堂中的運用[J].現代交際,2010(7):160.
   [7]武海華.機械制圖與創新教育[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07(1):87-88.
   [8]韓靜國.機械制圖課程中的創新教育[J].呂梁學院學報,2005,21(3):25-26.
  ◎編輯 張 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6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