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課證融合”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背景下,高職院校探索出“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對提高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取到了一定的作用。鑒于此,近年來,部分本科院校試點“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旨在為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另辟蹊徑。但是,因對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不清,認識上的誤解,實施條件不夠成熟等原因制約了該模式在本科院校的推行。為此,從理論上詮釋了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的內涵,提出了推行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關鍵詞:“課證融合”;應用型本科;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06-0090-03
   一、問題的提出
   “課證融合”的內涵:“將學歷教學內容與職業考證內容、職業崗位要求相融合,使學生畢業時實現‘雙證’,甚至‘多證’。”[1]國外對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21年英國國家證書(CND)與學歷證書(OND)并軌計劃,爾后擴展到美國副學士學位制度、德國“雙元制”教育、澳大利亞的AQF等領域[2]。國內對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始于2002年國務院頒發《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起初在高職院校(以下簡稱“高職”)探索,其中,劉育鋒[3]、袁秀英等做了相應研究[4]。研究表明“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提升高職教學質量,促進高職就業率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鑒于此,近年來,國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試點將“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應用于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5]。但是,在試點過程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關鍵問題是因對本科層面“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認識不清,以至于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對推行“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存有意見,有的認為沒有必要推行,有的認為不能推行,還有的不屑推行[6]。鑒于此,本文從界定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入手,再結合現實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不要以及如何推行“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做相應的探討。
   二、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一)“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的解讀
   部分學者對高職“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做了相應的闡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課’代表專業課程,‘證’代表職業考證,‘課證融合’是指專業課程與職業考證相融合,使學生畢業時實現‘雙證’,甚至‘多證’?!薄啊n證融合’,就是根據專業的實際情況,將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分解到課程中,使‘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相協調,科學合理地整合教學資源,學生拿到“雙證書”的同時,實現了專業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相融合的目標?!盵7]可見,盡管不同學者對高職“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理解、表述有所差異,但共同指向:將學歷教學與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有機融合,達到學生畢業時獲取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目的。
   (二)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的異同
   為準確理解本科層面“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筆者認為,邏輯上有必要先分析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的異同。當然,這是個宏大的話題,限于篇幅,在此只能用三言兩語概括其精髓:(1)人才培養的類型、規格方面。高職培養一線高級技工;本科又細分為普通本科(培養研究型人才)和應用技術型本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梢?,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均旨在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只是人才培養的規格不同而已。據此推斷,應用技術型本科存有植入“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土壤。(2)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同。高職按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設置專業和課程體系;本科按學科設置專業以及課程體系。據此認為,“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不能機械地從高職植入應用技術型本科。
   (三)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準確理解
   通過上文的對比分析,我們認為,準確理解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應包括以下幾點。
   1.是一種適用于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才培養
  模式。從類型上劃分人才可分為:(1)學術型人才。其主要任務是致力于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客觀規律轉化為科學原理法。(2)應用型人才。其主要任務是將科學原理直接應用于社會實踐領域,從而為社會創造直接的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從人才層次來劃分,應用型人才又可分為:(1)應用型高端人才(相當于國內專碩);(2)應用型本科人才;(3)技能型人才(相當國內職業教育)。綜上,認為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比較適用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
   2.要求在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規律,掌握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之上,將職業資格標準應知、應會內容融合到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技能訓練中去,從而實現人才的供需對接。
   3.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課”是主,“證”是輔?!白C”的選?。ㄒ云谪浲顿Y學課程為例)應略有難度,以水平類為主,如期貨投資分析師;以準入類為輔,如期貨從業資格證。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推行“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一)有利于去除當前大學生“考證”功利化、盲目化
   在勞動力市場上,雇主相對雇員而言,對雇員的勞動能力往往處于信息劣勢的狀態。為此,“教育成為一種幫助雇主識別不同能力的求職者,以便將他們安置到不同工作崗位上的裝置”[8]。自 2000年,我國全面取消大學生計劃分配體制后,用人單位通常依據求職者的文憑學歷來甄別人才,衡量人才。然而,自1999年大學擴招,走高等教育大眾化之路后,年青人懷揣本科文憑變得非常普遍。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提升甄別人才的效率,“學歷+證書”往往成為國內企事業單位招聘人才的通用做法。為了迎合用人單位這一需求,近年來,國內大學生,特別是應用型大學在校本科生紛紛訴之于“考證”(考職業資格證書)。有數據顯示,“考證”在在校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和關注度非常高,已經“考證”和準備“考證”的大學生分別占34% 和56% ,只有極少數大學生明確表示自己不準備“考證”[9]。但是,也有學者調研發現,當前大學生“考證”呈功利化、盲目化趨勢。有的大學生為“考證”而逃課,有的為“考證”不惜花費重金,有的疲于考一些與本專業并不相關的證書[10]。如何去當前大學生“考證”功利化、盲目化,正確引導是關鍵。我們認為,通過組織專家精選與相關專業、課程相配備的職業資格證書,配置合格的師資,合理整合學歷教育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等環節、措施,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適度推行“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對正確引導、輔助大學生“考證”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另辟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蹊徑
   為了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化解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提出,“擴大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規模”。至于如何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理論界達成了共識,比如,堅持產學研相融,走校企合作(行業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實踐中,新建本科院校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之路時卻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缺乏校企合作的共同理念和意愿;利益需求制約校企合作的動力;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等[11]。如何規避企業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制約作用,近年來,部分本科院校借鑒高職經驗,另避蹊徑,實施“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將校外企業實際崗位要求的職業資格標準融合到校內課堂或是實習、實訓環節的教學之中,從而對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拓展構建“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的路徑
   近年來,圍繞如何構建“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做了一系列探討,但研究結論表面現有的政策在實施中面臨著不少問題。如,因應用型高校低報酬不能滿足企業優秀人才訴求,導致鮮有企業優秀人才到應用高校從教;由于近年來應用型高校走數量擴張之路,生源急劇膨脹,導致教學壓力非常大,學院很難抽出教師前往企業實踐;目前“雙師雙能型”教師評價標準的缺失,降低了應用型高校教師轉型的意愿。鑒于此,我們認為,“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拓寬應用型高校教師可接受的轉型發展之路。因為,“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只要求根據專業的實際情況,將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分解到課程中,而不一定要求應用型高校學生非去企業實踐。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推行“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難題
   (一)認識上的誤區,制約了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
   1.認為本科教學不宜甚至不能推行“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理由是,當前國內職業資格證書魚龍混雜,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缺乏科學性、嚴肅性和權威性,以至于難以選到適合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的職業資格證書。
   2.認為不必甚至不屑推行。理由是,有些從??茖W校、成人學院升格而來的本科院校,認為辦學規格已上升到本科層面,就應該以通識教育為主,重視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高,而不是“考證”,況且近年來國務院連續取消了幾批職業資格證書,下一批取消哪些尚未定論。綜上,認為沒必要推廣“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另外,有些普通本科院校,特別是其中的名牌高校,認為自己辦學起點高、聲譽高,學生沒必要“考證”,因此,不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這已在部分本科院校推廣。
   (二)缺乏能夠勝任“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師資
   “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之所以盛行高職并且在人才培養的有效性方面業績斐然,是因為近年來高職重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然而,綜觀本科院校(包括應用型)幾乎都是以構建“學術型”的師資隊伍為師資戰略。其師資主要直接來源于老牌本科院校畢業的碩士、博士,教師中的大部分人直接從學生向教師轉型,很少甚至從未有過企業從業經驗。他們的優點是學科理論基礎扎實,但缺乏相關專業的從業經驗。筆者曾經以省級教學督導的身份數次奔赴省內各高校聽課發現,如“期貨投資學”課程。這些懷揣碩士、博士學位的學術大師們對期貨、期權的定價模型、投資策略等理論問題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對諸如期貨期權上市品種、期貨期權從業資質標準、具體業務的經辦等鮮有講解,而這些恰恰是行業企業用人要求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是“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重點講解的內容??傊?,目前本科院校能夠勝任“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師資鳳毛麟角,以至于該人才培養模式在本科教學中鮮有運用。即使運用“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本科院校、專業,效果也不夠理想。如,簡單地認為“課證融合”就是“課”與“證”的疊加或覆蓋,甚至認為是“課”與“證”的相互替代,沒有認真研究職業標準、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改革。
   (三)無處尋覓符合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的教材
   選擇合適的教材,因材施教,對提高教學質量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誠如上文所述,本科“課證融合”教學法模式的實施,要求在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規律基礎上,將職業資格標準應知、應會內容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也就是說,該種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教材既要有本科學歷教育的常規知識點,也要有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然而,搜索國內本科教材市場,無處尋覓符合這一要求的教材。部分試點“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本科院校,教師們通常依據現有的本科教材和職業資格考試指定叢書,編寫教案、講稿,再實施教學。這種方法因教師對本科教材的知識點和職業資格考試指定叢書內容的理解不同而形成多樣化的教案、講稿,不利于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標準化實施,進而制約了其推廣面。
   五、結論與對策
   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在當前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效果不佳的背景下由部分應用型高校率先創新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蹊徑。然而,因各種原因制約該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沒有發揮出其在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方面應有的作用。鑒于此,建議:(1)清理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夯實本科“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基礎;(2)新建本科院校要打破觀念桎梏,真正步入本科職業教育軌道;(3)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打造勝任“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章安平,方華.基于職業導向的“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思考——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08,(11).
  [2]李兵.國外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銜接的比較及啟示[J].職教論壇,2008,(6).
  [3]劉育鋒.論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的職教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03,(22).
  [4]袁秀英,劉淑敏,高雅萍.實現高職教實現高職教育“課證融合”需把握的八個關鍵[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4).
  [5]張慧明,孫少勤.基于課證融合的國貿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2).
  [6]趙麗敏,劉鵬.“課證融合”教學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適度推行[J].中國大學教學,2011,(7).
  [7]劉香萍.“黃牌”背景下構建“課證融合”的高職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13,(26).
  [8]洪柳.教育與經濟:從人力資本理論到篩選假設理論[J].教育評論,2012,(6).
  [9]史婷婷.透析“考證熱”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策略研究——基于濟南市六所高校的實證考察[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3).
  [10]楊曉,楊薇.大學生考證的功利化現象剖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6,(9).
  [11]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7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