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視域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階段,我國現代經濟迅速發展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我國普通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已成為主流模式。在各大轉型高校,產教融合的深化和實施勢在必行。產教融合不斷地推動我國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它也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落腳點,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面臨就業難、發展同質化、偏離經濟發展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和途徑。構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產教融合保障機制能夠為我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產教融合;地方院校轉型;應用型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17-02
隨著我國的發展進入新時期,產業結構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優化升級,諸多的地方院校向著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其訴求主要是培養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2015年《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把轉型高校的辦學思路真正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這也充分說明了地方院校轉型發展的落腳點在于產教融合的實施。
一、產教融合與地方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契合性
1.產教融合的內涵。
產教融合不同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行業企業和院校為了各自的發展雙向發力、雙向整合的過程,校企合作是院校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主動尋求與企業的聯合,是一個以高校為主體的單向過程。[1]產教融合既然不同于校企合作,其更多關注的層面是教育與產業的關系。就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在厘清教育與產業的關系時,教育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產業包括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園等。作為高等教育中堅力量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與產業協同發展問題備受關注。產業發展為教育發展提供動力并影響教育結構,教育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撐,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基于此,產教融合的內涵可以從宏觀層面界定為:產教融合是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教育發展結構、規模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即是學校學科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需求適應的問題;微觀層面界定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培養計劃與產業生產活動需求的融合,即是產業生產活動需求帶動學校教學活動發展,學校與產業協同育人。
2.產教融合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落腳點。
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大環境來看,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速速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有目共睹的??梢哉f,它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幾個步驟,由最初的大國辦窮教育到大國辦大教育,再到現在的大國辦強教育。在如此高速的發展之下,其教育質量的提升速度和發展方向卻與發展速速不能適應。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依然很多,比如其發展面臨就業難、發展同質化、偏離我國經濟發展等問題。在我國高等教育向普及化、大眾化發展的過程中,其人才培養模式卻沒有進行及時的調整,很多已經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院校依然在進行著學術研究型的培養方式。另外,我國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卻在逐漸的下降,高等教育人才市場中應用技術創新人才非常稀缺。
產教融合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落腳點,因為產教融合能夠對人才培養模式、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和目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梢哉f,追溯產教融合的根源可以到最初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方式對產教融合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應用型創新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產教融合的強力保障,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落腳點也必然是產教融合。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歸宿于產教融合。產教融合主要強調教育與產業的關系,筆者認為,在國際知名大學的一些專業,教育勢必可以引領行業、產業的發展,但是相對于一些比較薄弱的普通大學來講,去教育的發展需要相關行業、產業的引領。在產教融合自提出以來,究其發展來說,產教融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又有了新的內涵,其主要表現在產教融合可以促進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促進教育與產業的關系和服務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第二,應用型院校轉型發展過程中不斷深化實施產教融合可以促進院校發展。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主要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產教融合在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都能有極大的作用。其需要根據市場對于人才在需求側的要求,提出在供給側的改革思路和意見。應用型高校中典型的案例比如茅臺學院,根據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設置釀酒、品酒等專業。
第三,產教融合為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動力。產教融合不僅可以把科學研究的成果運用于行業、產業的發展,還可以培養出適應并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為產業優化升級提供重要的載體作用。
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思路
一是以相關政策為導向。轉型的關鍵是要明確具體的辦學理念、定位、特色、方向,最終轉變辦學模式。轉型發展的核心是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具體要轉變的是辦學思路、辦學定位和辦學模式,不是簡單的“掛牌”、更名或升格。一定要把握以政策導向,引導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落到實處,培養出能夠實實在在有所作為的應用型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具體的定位和長遠發展目標,應用型本科高校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具體的發展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高等教育局面,從而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把制度建設最為重中之重。要有效地引導地方普通高校轉型發展,關鍵是要努力解決轉型發展過程中阻力過多,動力不足的問題,通過體制改革激發地方和高校改革創新的積極性,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溝通銜接。
三是省級統籌工作落實到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是向應用型轉型發展的主體,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責任在各省級政府,政府部門一定要把統籌工作集體化、嚴格化、規范化。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強調加強省級政府在轉型發展改革中的統籌作用,要積極引導各地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高等教育整體布局出發,將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面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定位、優化布局、調整結構上,從各地各校實際出發,積極穩妥推進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 三、構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產教融合保障機制
1.政府保障機制。
政府在深化和貫徹實施“產教融合”的過程中主要負責規范和引導行業、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有機銜接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應用型高校之所以實施轉型發展主要在于應用型高校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與培養應用型創新技術人才關系非常密切。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制度來保障應用型高校實施產教融合,將產教融合深深地植入地方院校轉型發展,不能讓實施產教融合成為一種空頭文件。在政府的強有力指導下,無論是高校,還是行業企業都會積極的配合貫徹產教融合的落實工作。
2.高校保障機制。
高校保障機制主要是在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成立相關的產教融合運行小組,來監督產教融合的貫徹實施,確保產教融合可以長效有序的開展。在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官網以及各省區教育廳、直轄市教委的官網都有中國應用職業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單位和部分省份轉型試點高校的名單。
3.行業企業保障機制。
在行業企業保障機制的構建中,一個有效的校外合作伙伴選擇機制是必要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行業企業單位的選取。不同類型的高校應該尋找不同需求的企業,找準各合作伙伴和學校共同的發展目標和利益訴求點,以點帶面,推動合作各方的協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價值共享,對于產教融合合作層次的逐步提升至關重要。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都可以是具體的合作伙伴關系。特別是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等都是高校要積極爭取引入合作的對象,而企業也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主體。
企業作為應用型人才的駕馭者,對不同層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目標,在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合作中幫助學校準確掌握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比重。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應用型本科高??梢栽谌瞬排囵B模式、學生課程建設、教學老師隊伍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系統的調整和改革,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行業繼續、專業過硬、有特色的專業機制,從而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與企業的發展有效對接。使學校專業—人才培養—企業需求—區域經濟這條產業鏈一直保持良性循環,推動整個社會的前進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曹丹.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高校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困惑與思考[J].天中學刊,2015,30(01):133-1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