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型本科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推進,民辦本科院校的數量和規模日益擴大,本科人才培養已經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重慶工程學校作為新建民辦本科院校,在面對企業的需求,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應采取引企入教、創新教學方法、調整高校專業結構、開放性辦學等措施,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在于“應用”,各高校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加了實踐課程的比例,多數專業該比例已經達到50%。重慶工程學校長期堅持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培養了一大批社會急需的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土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云計算、數字媒體藝術、游戲動漫、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和信息服務等專業領域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深化產教融合的困境
  1.信息不對稱
  2017 年 12 月19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答記者問,也明確表明了“深化產教融合,是推進人才和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項非常迫切的任務。
  這個文件出來無疑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但多數教師對文件解讀不夠深入,對產教融合的認識不夠,簡單地把產教融合等同于把學生帶出去“看一看、轉一轉,見見世面”;目前學校對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養成所需要的場地、器材等條件缺乏保障;課程設置改革力度較小,對于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還是沿用老式的教學方法。尤其是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產教融合部分,多數專業還未認識到位,學校和業界人員參與討論交流還未形成常態化。
  2.師資與專業結構限制,新專業推進困難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重慶工程學校發現企業需要最新的專業技能人才,比如云計算,新媒體營銷等。但部分新開課程難以找到合適的教師授課,教師的自我學習和提升意愿有待加強。 另一方面,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專業建設和發展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長此以往,教師在專業發展上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造成思維僵化,對教學改革持消極態度, 這使新專業的推進困難重重。
  3.合作效果不顯著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多數企業參與高校產教融合的形式只是停留在實踐基地的建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研討、頂崗實習等,有的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作用只有單純地接受少數學生進行實習,無法滿足高校在育人過程中的其它需求,導致了產教融合停留在表面,甚至是一種口號,缺乏合作、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比如項目庫,實驗室的建設等學校很難從企業獲得真實有效的資料,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用甚微。
  4.雙師型教師對推進產教融合效果不顯著
  目前為了更好的推進產教融合,在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重慶工程學校雙師型”教師56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70%以上。大部分具有雙師型教師資格的教師在育人過程中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差、上手慢,也阻礙了產教融合的深入開展。
  二、深化產教融合的措施
  1.加強對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深入學習
  當今的社會變化莫測,知識更新也非常迅速,相應的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文件也在不斷的更新,作為知識的殿堂-高校,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加強對國家相關政策和文件的學習。
  2.引企入教,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注重產教融合,吸引企業參與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學生的實習環節上聽從業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召開人才培養計劃討論會議,廣泛征集本校教師與校外專家、行內精英的意見,結合教學經驗,制定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
  3.創新教學方法
  一是采用應用型本科教育院校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動手做,達到畢業即能就業的目標. 二是落實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相結合,邀請業界專家協同教學,結合理論與技術進行教學,拓展學生的視野.三是活潑多元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多媒體、實驗室等教學載體增加學習方便性,拓寬自我展現空間,增強學習興趣.
  4.開放式辦學
  三位一體,強化企業在高校育人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鼓勵企業以多種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參與高校的育人過程。 一是成立產業學院。企業為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提供實訓基地,也為高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各種資源。 而高校則為企業提供員工培訓、人才培養以及擴大企業的知名度等。二是引企入校, 企業可通過多種途徑全方位參與高校的教學過程,在高校內設立產業園。雙方將通過產教高度融合的方式,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三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目前重慶工程學校圍繞重慶市經濟發展戰略,利用軟件與電子信息學科專業優勢,與相關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深度合作機制,先后與重慶市社科聯共建了中華文化動漫研發傳播中心,與仙桃數據谷產業園共建了仙桃國際大數據產業學院,與仙桃數據谷產業園、兩江新區互聯網產業園、永川機器人產業園等建立了人才供需及聯合培養關系。學校針對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采取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引進了中移物聯網、惠科、重慶品智集團、重慶魏王影業、重慶考知通科技公司等35家企業,在校內合作建立了技術研發與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并與聯想、英特爾、惠普、埃森哲、中移動、國家電網、淘寶、阿里巴巴、京東、華三等212家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形成了“中心+企業+園區”三位一體的校企合作生態圈。
  總之應用型本科高校應摒棄陳舊、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多措并舉,深化改革,加強產教融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唐伶:《民辦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的實證研究》,《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 年第 4 期。
  [2]楊璽博,梁方芳,高沖:《淺析如何做好民辦高校教管人員的角色定位》,《現代職業教育》2015 年第 2 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2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