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產教融合視域下硬質合金產業的 SWOT及發展路徑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硬質合金產業應把握產教融合“新機遇”,走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之路。采用SWOT分析模型,在分析廣東河源硬質合金產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及挑戰的基礎上,提出發展路徑:政府層面要構建“中高本碩”教育體系和產教融合良好生態;高校層面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企業層面要樹立科技創新發展和產教融合發展理念。
  關鍵詞:產教融合;硬質合金產業;SWOT分析;路徑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03
  廣東河源硬質合金產業起步較晚,工業基礎相對差,發展中正面臨著研發人員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正值國家大力推行產教融合,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與環境。作為傳統制造業,硬質合金產業應轉變觀念,增強合作意識,把握產教融合“新機遇”,依托本地高校的人才、設備等資源優勢,走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之路。因此,研究產教融合視閥下硬質合金產業的發展路徑問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硬質合金產業發展概述
  硬質合金是由難熔金屬的硬質化合物和粘結金屬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制成的一種合金材料。硬質合金作為一種高效的工具材料,被譽為“工業的牙齒”,對世界工業發展及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中國硬質合金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硬質合金制造國。但總體而言,我國硬質合金產業水平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約落后30年,亟待探索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產業發展路徑。
  學術界對硬質合金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上進行了研究。胡耀斌(2017)認為,我國硬質合金產業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產業集中度不高,高端產品比重不足,整體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建議重點從制造裝備及加工技術創新升級,晶粒的細化、超粗晶粒硬質合金的制備,功能涂層的制備以及保護和合理利用稀缺礦產資源四方面努力,實現產業新突破。陳紹軍(2018)認為,河源市硬質合金產業面臨著企業技術水平較低,科技人才嚴重缺乏,科技成果轉化及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等問題,提出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增強金融機構供血能力等發展對策。
  2 廣東河源硬質合金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產業無不面臨著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這個路徑選擇的關鍵是要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本文采用SWOT研究方法,重點基于產業科技創新及人才需求角度,對廣東河源硬質合金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以便針對性地提出發展路徑建議,如表1所示。
  2.1 優勢分析(S)
 ?。?)產業集群基本形成。河源地處粵東北,全市面積15654平方公里,有五縣一區,鎮、鄉、街道辦事處100個,屬于欠發達地區。河源素有“粵東寶庫”之譽,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根據2017年統計年鑒,河源市鎢(金屬)存量22.18萬噸,且品位高、易開采。憑借豐富鎢礦產資源的先天優勢及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以硬質合金材料為主的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河源市已形成近20多家由河源富馬硬質合金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河源普益硬質合金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硬質合金產業群。2017年,廣東河源硬質合金產量約800多噸,產業工業總產值約16多億元,硬質合金產業也已成為地方支柱產業、特色產業。
 ?。?)政府大力支持產業發展。河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將硬質合金列入“十三五”時期河源市產業發展重點,引入上下游關聯企業,建設研發、制造基地,打造新材料產業新城。政府鼓勵硬質合金企業充分利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等平臺“走出去”,將河源的硬質合金產品推向全球。每年都由市領導親自率隊,組織眾多硬質合金企業參加廣交會。通過廣交會國際大平臺,充分展示河源特色優勢硬質合金產品,幫助參展企業搶抓更多國際市場訂單。
  2.2 劣勢分析(W)
 ?。?)企業創新能力整體較弱。廣東河源硬質合金企業數量雖然不少,但絕大部分為職工人數不足50人,年產值不足1000萬元的小微企業。小微企業的科技人員往往僅有1-2人,普遍沒有組建研發機構,研發經費投入極少,創新能力整體較弱。
  (2)本地科技人才資源對產業支撐不足。廣東是經濟大省,但不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河源市地處粵北山區,因地理、環境因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才吸引力不足,科技人才缺乏。不同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也不均衡,其中以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尤為突出。全省21個地級市,還有4個地級市沒有本科類高等院校落地,河源就是其中之一。高等教育資源的匱乏,也一定程度上導致科技人才的不足,難以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3 機遇分析(O)
 ?。?)政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 8月,河源市政府出臺《河源市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大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自主研發平臺建設及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等政策措施。政策對中小微企業全覆蓋,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空前。如對國內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費,按繳納國家規費的實際發生額全額支持;對組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的,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支持等等。這對硬質合金企業而言,無疑是極好的政策紅利。政策的出臺,將助于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政府出臺人才發展新政。近年來,河源市大力發展教育,注重發揮“人才是第一資源”的作用,在人才“外引內培”上成效顯著。2017年,河源市政府出臺《河源市促進人才優先發展若干措施》(河委發〔2016〕8號),并將每年編制發布《河源市引進高級高職人才崗位需求目錄》的工作常態化。對符合高層次人才目錄的引進人才按照每人100萬元的資金給予支持。同時,為大力培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在崗高層次人才的能量,2017年河源市委組織部出臺《2017年度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考核工作方案》(河組通[2017]10號),通過考核獎勵的方式(每年提供500多萬資金),大力鼓勵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相信在政府人才優惠政策的支持下,硬質合金企業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會大大增強。  ?。?)本地研究院、高校主動對接產業、服務產業的意識逐步加強。隨著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本地研究院、高校主動對接產業、服務產業的意識逐步加強。研究院校層面,建有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該院是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是河源市人民政府與廣東工業大學聯合共建的市校產學研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致力于匯聚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技術和人才資源,精準對接河源當地企業,推進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職業教育層面,建有高職院校河源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河職院),中職學校河源技師學院、河源理工學校及河源開放大學等,擁有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能滿足行業企業的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其中,河職院是廣東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設有應用電子技術、旅游管理、服裝設計、音樂表演等48個專業,每年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4000多人,能全面對接本地優勢產業,為河源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4 挑戰分析(T)
 ?。?)高校人才輸送難度大。硬質合金行業工作環境相對艱苦,人才輸送難度較大。河源硬質合金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單一企業人才需求量不會特別多。且因為企業規模小,因此往往需要“全能型”人才,培養難度較大。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大。河源市硬質合金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科技人員不足,技術研發能力較弱,企業經濟效益不高,產業轉型升級難度較大。
  3 產教融合視域下河源市硬質合金產業發展的路徑
  3.1 政府層面,要做好兩個“構建”
  (1)構建 “中高本碩”教育體系。河源經濟落后及區位偏遠,獨立辦本科大學不利于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優秀生源,引進知名高校辦校區是較佳的選擇。此前,河源市政府與暨南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等高校初步達成共建校區意向,但因主客觀種種因素,遲遲沒有進展。政府應強化責任擔當,積極爭取省級層面的支持指導和協調推動,補河源沒有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資源匱乏的短板,構建 “中高本碩”教育體系,為硬質合金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撐。
 ?。?)構建產教融合良好生態。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牽頭組建區域型職業教育集團。實踐證明,開展集團化辦學能很好地匯聚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促進產業鏈、崗位鏈、教學鏈深度融合,是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舉措。職業教育集團要形成定期的交流和會商機制,努力加強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地方高校及龍頭企業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及時了解各方的合作需求,精準提供有效的對接和服務。
  3.2 高校層面,要做好兩個“精準”
 ?。?)精準對接。河源硬質合金企業大多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有著向高等院校尋求技術和服務的強烈需求?,F實情況往往是,有迫切合作需求的企業,苦于不知道聯系哪個部門或哪個老師;“養在深閨”或“初出茅廬”的教師,苦于沒有可合作的企業資源,校企合作的供給側和需求側無法精準、有效對接。高校應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教融合工作,通過建設“互聯網+”校企信息平臺和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等舉措,主動、精準對接硬質合金行業、企業,為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2)精準育人。人才是硬質合金產業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本地高校要秉承“厚德強技、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主動對接地方特色產業,開辦硬質合金產業相關的專業或員工培訓項目。依托區域型職業教育集團,廣泛開展“現代學徒制”、“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校企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助力硬質合金產業創新發展。
  3.3 企業層面,要樹立兩個“理念”
 ?。?)樹立科技創新發展理念??萍夹椭行∥⑵髽I雖然科技人員不足,技術研發能力較弱,但可充分利用政府的科技創新政策紅利,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例如,《河源市促進人才優先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購買法律、知識產權、財務、技術培訓、技術成果鑒定等科技服務,按發生交易額的50%給予兌現等。
  (2)樹立產教融合發展理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創新教育組織形態,促進供需對接和流程再造。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提出校企合作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合作機制。此后,全國各省市陸續出臺促進產教融合的政策。如廣東省就在2018年9月出臺《廣東省職業教育條例》,明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型的企業,依法享受更多政策優惠。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是校企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一方面,通過校企協同育人,大大增強學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協同創新,能為企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章士麒,袁紅梅,伍文輝,唐玲,趙玉玲.中國硬質合金發展與專業技術人才需求[J].硬質合金,2012,29(05):329-335.
  [2] 胡耀斌,龐前列,彭毅萍.我國硬質合金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超硬材料工程,2017,29(4):55-58.
  [3] 陳紹軍,鐘燕輝,葉旋等.河源市硬質合金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廣東科技,2018,27(5):56-58.
  [4] 劉紅.新時代背景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進策略——2018中華職業教育社專家委員會會議觀點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3):7-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185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