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綜合素質拓展的旅游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當前,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深受社會、高校、家庭各方領域的關注,同時也是綜合素質拓展的重要環節,所以就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也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綜合素質拓展與提升大學生自身修養和自身實踐能力存在著極大的關聯作用。針對旅游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要借助實踐經驗和有效性實踐活動,這些內容對促進現代高校持續健康發展,對促進現代化高校人才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實踐意義,尤其是對現代高校實踐改革發展還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關 鍵 詞] 綜合素質拓展;旅游類專業;就業;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00-02
就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是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為了保證教學的效果,教學方式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對學生的教學要有利于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高校對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相應的革新。應用型大學的旅游類專業教學要考慮到學生專業發展的特殊性,為提升就業競爭力創造條件。當前部分高校旅游類專業教學的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針對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改革,為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創造條件。
一、基于綜合素質拓展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意義
(一)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
當前,高校的教育更加突出學生的就業能力,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導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借助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的就業項目實踐,可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此學校要主動適應時代的發展,對學生實施就業教育,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將來的發展。所以,就業型人才培養模式要結合應用型大學學生的特點,以調動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出發點,轉變以往的教育方式,教學的重點要轉向提升學生就業的能力。
(二)提升學生素質的需要
就業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教育的內容也會發生轉變,就業教育更加突出專業化的教育,所以教育方式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教學內容消除了原有教學方式中以學科為主存在的局限性,取消了必修課和選修課之間的差別,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實踐性。就業教學的突出特點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原有的課堂教學已不能適應就業教育的現狀,對學生的教育要更加突出實踐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局限于被動地接受課堂知識,學生要在探索實踐中完成知識的積累與個人能力的提升。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存在的問題
(一)深化實踐教育改革有所缺乏
首先,從現有現象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的發揮仍然存在著一些潛在問題,比如說深化教學改革的問題不夠深刻,同時指導力度有待加大,這對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方面都是問題;其次,組織保障和管理方面還需要有待加強,無論是校園自身管理方面還是社會管理方面仍然需要不斷加強與提高,這一點也凸顯出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發揮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社會環境與氛圍仍需改善
社會也是指導大學生的主要環境,同時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發揮的主戰場,因此對社會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給現代高校營造出良好的氛圍以外,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的過程,也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讓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發揮出重要作用,否則很難為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釋放出優勢,因此這一點對現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發揮具有潛在價值和作用。
(三)思考與創新有待提高
思考和創新還有待加強和提高,這一點無疑是當前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發揮的根本,無論是從大學校園自身,還是從社會自身大環境和大格局下都應當不斷加強思考和創新,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進行改變,思考和創新來源于實踐改革的探索,如何才能讓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發揮釋放出巨大作用,從目前現有的情況中不難發現思考和創新還有待提高與完善。從目前現有的高校大學生當中不難發現很多大學生自身也較為缺乏善于總結的能力,并不能有效地督促自身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這一點對當前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的發揮存在著極大的隱患,也只有當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才能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從而最終積極有效地進行自我完善,否則將很難挖掘出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主要功能和作用。
三、旅游專業基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的發揮深受社會、高校、家庭和個人態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從實踐中可以發現,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還存在著操作性不強、選題太空泛、創新性不強、實踐機會太少、實踐時間太短、實踐單位不支持、活動資金不足、個人態度不夠端正等問題。從現階段來看,除社會參與力度不夠外,其他問題主要在高校和個人,因此結合這一綜合現象應當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方法加以完善與提高。
針對學生成長成才,我們提出修煉六個基本功的要求:頭功(想)、腦功(記)、口功(講)、心功(談)、手功(寫)、腿功(做)。
(一)頭功(想)
頭功是指要做一個會思考的人,思考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才,學校為什么要有社會實踐,如何成為專業拔尖的人才。大學生要通過社會實踐學會思考,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只有把理論知識學得扎實到位,才能讓實踐工作更加圓滿。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是提升綜合能力的重點內容,所以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來制定相關的實踐模式和實踐方法,要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來實現育人的作用。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強化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腦功(記)
腦功是指要學會用腦去記東西,牢記國家發展的使命,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要善于發現問題,積極開動腦筋,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思考解決辦法,敢于創新嘗試,使大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在實踐中有所使用、有所體會、有所感悟,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有所感悟、思考和創新,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提升實踐育人功能。
用腦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中,可以從多個層面為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提供元素,育人功能的形成源于思維的形成,思維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的目標。思維方式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的提升中,思維能力的提升是育人效果的重要推動力量。獨特的思維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中要重視思維的作用,保證綜合素質拓展的效果。
(三)口功(講)
口功是指學會演講、善于表達,能夠準確表述一件事情。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走向社會后可以實現有效的溝通。語言交流是實現信息傳達的重要方式,通過言語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是人類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大學走向社會后需要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有效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中,口功沒有受到更多的重視,此外部分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故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中語言溝通能力的提升更為重要。
(四)心功(談)
心功是指把握人的心理,從而能夠更好地與之交談,學會交談技巧。這就要求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大學時期的心理素質決定于成長后的處世態度,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成為競爭優勢。心理素質決定行為方式,心理素質是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心理素質雖然屬于非智力因素,但是心理素質還有助于智力的發展,所以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中心理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五)手功(寫)
手功是指寫好字,寫好文章,能夠有筆桿子的功夫。許多大學生存在“寫作障礙”。許多學生不敢寫,怕自己的寫作水平差,難以受到認可。所以寫作時缺少目標,不知道具體的寫作內容,雖然部分大學生存在寫作的激情,但是會認為自己缺少生活積累,難以寫出具有感染力的文章。所以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中,要解決學生存在的這些寫作障礙,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自信心,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腿功(做)
腿功是說沒有強健的體魄就不能長遠地工作下去,所以要鍛煉好自己的身體。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針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也要有相應的措施。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當前高校的教學改革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所以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也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要針對素質教育調整實踐方式。社會實踐中要明確體能提升的重要作用,要借助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鍛煉身體的技能方法。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還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提升新方法的引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現代高校結合以上六種方法積極探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不斷加大培訓指導力度,強化過程管理,完善組織保障,強化社會合作,拓展實踐基地,重視成果轉化,才能不斷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育人功能發揮的效果。不斷強化社會合作,拓展實踐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經費支持,從而有效地轉變學生的思想態度,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真正地在學習中獲得收益,最終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技創新、實踐教學等的結合,構建高校社會實踐全方位、立體式育人體系。
參考文獻:
[1]李遠征.社會就業:大學生就業教育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6(8):114-115.
[2]李書香,張文山.地方院校社會工作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6(3):105-106.
[3]周林萍.高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3):98-99.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5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