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傳承民族文化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壯族扁擔舞”的傳承對于民族文化的弘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種民族文化加以傳承,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培育,還能夠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土認同感得到提升與增強。而且“壯族扁擔舞”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地域性與主體性,傳承此種民族文化,能夠使學生的審美水平以及藝術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學校教育 民族文化 壯族扁擔舞
在此提及的“壯族扁擔舞”,其實也叫做“打扁擔”,此種舞蹈形式是從壯族的生產勞動中發展演變而來的。此種體育活動,因為自身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以及表演形式,能夠對人的身體起到鍛煉作用,使得人們可以獲取好的健身效果,因此受到壯族人民的喜愛。將此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到校園之中,能夠借助其中所蘊含的藝術性、想象性以及思維方式,來對學生的相關能力加以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在這些能力的培養中,使得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而且,將此種文化引入到校園,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壯族扁擔舞”有更加清晰的人認識,還能夠使學生對此種文化形式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有所認知,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傳承與發展此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了解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借助此種文化來使得整個校園文化的構建得到增進。
一、壯族扁擔舞的具體價值
之所以要將壯族扁擔舞引入進學校之中,是因為此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價值。其一,便是能夠強身健體。此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通過各種擊打形式來表現的,如“蹲打、站打、推打”等,而且在擊打過程中,主要的技巧是表現在手上,通過將扁擔的上下飛舞碰擊,來使其能夠發出聲響,此種運動能夠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進而促使他們的體能以及體質得到增強。其二,便是具有健心娛樂的價值。此項運動將娛樂、觀賞以及健身有機的融為一體,能夠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使自身的視覺、聽覺得到享受,從而使得學生的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其三,便是具有教育價值且能夠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扁擔舞的形式也變得多樣化,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壯族民族的文化以及習俗有更深刻的認識。此外,因為活動對學生的體力、合作意識以及技能水準有所要求,從而使得學生在參與活動后,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1]
二、傳承民族文化實踐策略
1.注重將其與學校體育課程相融合
為了使“壯族扁擔舞”能夠與校園文化進行更好的融合,相關人員以及教師在將其引入進校園的時候可以將其與學生喜愛的課程教學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使得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加以熏陶,從而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例如,以體育課程為例。學生是極為喜愛上體育課的,而且因為“壯族扁擔舞”具有極高的強身健體的價值,由此,可以將二者進行有機的融合。比如說,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手腕力量進行鍛煉,便可以將“壯族扁擔舞”引入進來,使學生在參與此項活動的時候能夠使自身的腕部力量得以增強。因為在將扁擔進行上下或者是左右撞擊的時候,都不能離開腕部的力量,所以參與此項活動,能夠使學生的手腕得到鍛煉,經過長久訓練后,學生的手腕不僅會變得極為靈活,而且還會做到張弛有度。通過這樣的有機融合,來使得學生能夠在親自參與之后,對此項運動有進一步的認知。
2.需注重開展相應的文化實踐活動
學校相關負責人在將“壯族扁擔舞”引入進學校之后,不僅需要使學生對此項文化遺產有更深的認識,還需要使學生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傳承。所以,學校根據此種要求,可以開展相應的文化實踐活動,來使得學生能夠對“壯族扁擔舞”感興趣。一旦能夠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便可以使他們能夠自覺投入進此種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之中。
比如說,學??梢越Y合“壯族扁擔舞”的具體內容開展全校性的“扁擔舞”競賽。這一競賽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都需要全員參加。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比賽章程。其一,需要使班級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其二,根據每個年級來進行選拔,從每個年級中選出跳的好的前三名,并根據名詞來依次頒獎;其三,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進行比賽評價。這樣一來,便可以將學生的勝負心理激發出來,使學生能夠在參與過程中對“壯族扁擔舞”有進一步的認知,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其感興趣。這樣一來,便可以使學生對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所關注,進而使得他們能夠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之中。
3.將此種文化與學科教學具體結合
除了將“壯族扁擔舞”與課外實踐學科,如體育、音樂等課程進行有機的結合外,還可以將其與文化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通過將“壯族扁擔舞”的資料滲透進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可以在理論上對此種文化遺產有所認知,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此種文化遺產,并且使得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意識更深一步。
例如,以語文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語文教材內容的時候,會涉及到帶領學生對民族風光進行感受。在教學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使得學生可以圍繞著“民族文化”來展開寫作。而在學生搜集寫作的素材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將“壯族扁擔舞”的相關資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圍繞著這一資料展開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使學生的語文視野得到拓展,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保護與傳承“壯族扁擔舞”的重要性,借由這樣的方法,來使得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2]
結語
總體而言,學校領導以及相關負責任將“壯族扁擔舞”引入進校園文化體系之中,需要做好相關的引進事項。需要先對此種文化遺產的價值有所認清,然后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來進行引入,如注重將其與學校體育課程相融合、開展相應的文化實踐活動以及將此種文化與學科教學具體結合等,以此來使得學生能夠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懂得傳承與發展“壯族扁擔舞”。
參考文獻
[1]劉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教育進校園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民族博覽,2016,(7):71-72.
[2]安維武,蔡世宏.學校教育傳承裕固族傳統文化的實踐探索和有效途徑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81-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