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壓電纜線路接地系統在線監測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壓電纜已取代架空線成為城市核心區電網的首選,高壓電纜金屬護層合理接地是其安全運行的保證。目前國內 大多數主干電纜主要通過計劃檢修實現高壓電纜接地電流 檢測和接地線防盜割。該方式操作簡單,但增加了運維成本,且無法實時監測。接地電流在線監測和接地線防盜割系統引 起了廣泛關注,但目前該領域仍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所采 用的監測系統常從敷設環境出發,停留在隧道和環境監測等方面,功能單一?;诰C合數據智能監測管理平臺,采用遠程 供電和通訊信號共纜傳輸技術、EMC電磁兼容設計、低功耗 設計、終端防護設計、無線傳輸理論等,建立了高壓電纜線路 接地系統在線監測系統,實現了接地電流在線監測和接地線 防盜割功能。
  【關鍵詞】接地電流在線監測;接地線防盜割;綜合數據智能監測管理平臺;無線傳輸
  引文
  高壓電纜美觀、可靠性高、節約用地,符合城市 電網的發展需求,在我國各大城市主要區域已基本 取代架空線路成為城市核心區電網的首選[1]?,F階 段國內大多數主干電纜的管理仍然處于計劃檢修 階段,即采用定期巡視和檢測電纜護層接地線和接 地電流的方法對電纜運行狀況進行檢查。而定期試 驗和檢修不僅大大增加了運維的人力成本,而且由 于計劃檢修的非連續性無法保障電纜絕緣缺陷和 潛在故障排查的實時性。為此,本文圍繞高壓電纜線路護層接地電流及 接地線防盜割在線監測技術開展研究,彌補電纜線 路狀態監測的空白,提高電纜線路狀態檢修水平和 管理水平。
  1工程現狀
  1.1監測電纜
  以常見110 kV送電工程為例,在電纜線路較短 時,電纜金屬護套采用單端接地加回流線的接地方式。雙回電纜共4組直接接地箱,建立接地電流在線 監測和接地線防盜割系統.
  1.2存在的問題
  從電纜及隧道運行安全性方面考慮,主要包括 外力破壞、絕緣老化、電纜外護層損壞。這些問題威 脅設備、人身安全,易造成電網停電事故。高壓電纜網、電力隧道突發事故的預警,報警 及應急指揮缺少一個集中的監控平臺,制約了主系 統電纜網突發事故的應急響應速度和效率。僅靠大 量增加運行人員數量來應對電力隧道的迅速增長 和管理壓力已經不現實,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 提高電力隧道運行維護水平是當務之急。
  1.3技術方案
  綜上,需要建立了一個穩定可靠的系統,為電 力日常巡檢及狀態檢修工作提供可靠保證,實現高 效化管理,以推動了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 化的進程,提高電網狀態檢修的管理水平,最大限 度地降低事故的發生,實現電纜接地線接地電流0~ 100 A精確測量及超過500 A以上時超限信號鎖定、電纜線路護層電流暫態錄波實時展示,有效判斷接 地箱或銅芯接地線是否被盜割,為故障搶修提供參 考數據。
  2 高壓電纜線路接地系統在線監測系統
  2.1 系統網絡
  借鑒國際國內成熟的地下空間及高壓電纜線 路護層接地電流及接地線防盜割在線監測系統建 設管理模式,建設該供電公司車變電站高壓電纜線 路護層接地電流及接地線防盜割在線監測系統。該高壓電纜線路護層接地電流及接地線防盜 割在線監測系統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無線(3G/GPRS/CDMA1X/專用無線網絡等)通訊 技術基于REAL-TIME綜合數據智能監測管理平臺 為基礎和核心而研制的,由針對于“架空入地”后采 用隧道、排管及管溝方式敷設的纜化高壓電纜采用 基于遠程供電和載波通訊信號同芯線對共纜傳輸、抗干擾及保護技術的“N合一”有線傳輸解決方案和 針對于“架空入地”后采用短溝及直埋方式敷設的 高壓電纜采用基于無線通訊技術、非接觸式感應取 電技術的無線傳輸解決方案組成。
  2.1.1 系統網絡結構
  為了建立在線監測系統,必須建立合理、完整 的網絡系統。為了保證監測系統的實時性,該高壓 電纜線路護層接地電流及接地線防盜割在線監測 系統從結構層次的角度可分為4層:第一層是由各 種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打印終端、存儲設 備、顯示大屏、綜合數據智能監測管理平臺軟件等 軟硬件設備組建的電纜網運行監控應急調度中心 綜合數據智能監測管理平臺。第二層是由無線綜合監控主機等軟硬 件設備組成的無線型電纜狀態監測子站;本期工程 主要涉無線綜合監控主機、主線感應取電電源裝置。通常部署在電纜通道等應用現場內。第三層是 實現采集、數字化預處理、通訊、控制功能的傳輸采 集裝置,本期工程主要涉及集成式護層電流采集 器、防盜割狀態監測單元等,部署在電纜接頭井內。第四層是終端監測裝置,屬于系統的最底層,本期 工程主要涉及三合一CT電流互感器、防盜割報警 傳感器,通常部署在電纜通道等應用現場內。
  2.1.2 系統采用技術
  數字的排版遠程供電和載波通訊信號同芯 線對共纜傳輸技術 采用遠程供電和載波通訊信號同芯線對共纜 傳輸技術(CT-CPbus技術),低壓遠程供電(10千米 以內)和載波通訊通過一對雙絞線傳輸;一對雙絞 線可掛接多個終端監測裝置,通過主機配置通訊和 終端供電的時間比,在保證通訊穩定、可靠的情況下,最大效率地提高了對電源的應用,達到供電和 通訊共纜傳輸的平衡,節省了大量的電纜線路資源 的同時,實現一纜多用,把各種不同功能的多個子 系統共用一條電纜上。
  2.1.3 系統技術優勢
  線路傳輸資源穩定可靠:電力隧道和管道內 的低煙無鹵阻燃通信電纜資源,實現遠程供電和 載波通訊信號同芯線對共纜傳輸,在傳輸線路上 由于沒有任何光電轉換裝置(光端機、光纖收發器 等),線路直接從終端監測裝置到變電站的多狀態 綜合監控主機,電纜接頭直接充油封包,可以使用 30年以上,適用于隧道和管溝內的惡劣環境;尤其 適用于經常積水、過熱等環境比較惡劣的電力電纜 溝道。線路資源投資?。弘娎|通道內數字編址總線式 通信網絡的低煙無鹵阻燃通信電纜資源,且由一對 雙絞低煙無鹵阻燃通信電纜實現遠程供電及載波 通訊信號傳輸,一對雙絞低煙無鹵阻燃通信電纜上 可以復接8~16個傳輸采集裝置,線路利用率高,同 時無需專門敷設220 V供電線路,線路投資大大 節省。體積小、易安裝:安裝在電力隧道和電力管井 中的終端監測裝置體積小巧,可以靈活安裝在井口 的垂直部分或者隧道內的任意位置,基本不占用隧 道和電力管道的有效空間,安裝布設靈活。   2.2 系統設計方案
  2.2.1 一級監控中心輸配電電纜網綜合監測平臺
  系統功能:一級監控中心輸配電電纜網綜合監 測平臺承擔了各應用系統數據接入、短信報警等支 撐功能;電纜網綜合智能數據管理平臺建設功能齊 全、安全可靠的基礎支撐系統,同時應滿足電纜集 中監控、系統展示介紹的功能需要。設計方案:一級集中監控中心設置在供電公司 電纜管理部門,一級集中監控中心的電纜網綜合智 能數據管理平臺軟硬件設備主要包括系統報警數 據服務器和綜合智能數據管理平臺軟件等設備。
  2.2.2 二級遠程集控監測平臺監控屏
  系統功能:二級遠程集控監測平臺監控屏的所 有數據信息傳送至一級監控中心輸配電電纜網綜 合監測平臺,同時可以接收一級集中監控中心的遠 程控制命令,達到遠程集中監測、集中顯示報警、集 中聯動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目標。設計方案:二級遠程集控監測平臺是由無線綜 合監控主機等軟硬件設備組成的無線型電纜狀態 監測子站,二級遠程集控監測平臺通過供電公司現 有的市調通信網或綜合數據網以TCP/IP以太網接口 的通信方式將全斷面監測數據信息傳送至一級集 中監控中心電纜網綜合智能數據管理平臺,同時可 以接收一級集中監控中心電纜網綜合智能數據管 理平臺的遠程控制命令,達到遠程集中監測、集中 顯示報警、集中聯動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目標;考慮 到綜合監測預警系統數據有效交互和執行,網絡通 信帶寬不應低于6 Mbit。
  結束語
  在線監測系統的建立在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 行的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電網建設的 高速發展,管理電網安全運行的任務越來越重,這 就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信息化 建設、提高各系統的工作效率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已經成為提高電纜運行水平的戰略抉擇,建設電纜 隧道多狀態在線監控系統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實際 工程為例,實施結果表明:通過加裝綜合智能監控 系統,可以為電纜狀態檢修和評價工作提供可靠依 據,提高電纜健康水平,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可 以降低工作人員的風險系數和勞動強度,有效緩解 目前存在的結構性缺員問題;可以降低環境及突 發事件影響,提高應急事件的處置能力,提高設備可 靠性。
  參考文獻:
  [1] 鄭麟驥.高壓電纜線路[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2014
  [2] 彭超,張宇嬌,秦威南.基于有限體積法的超高壓電力 接頭絕緣性能研究[J].高電壓技術,2014,40(12):
  [3] 陳向榮,徐陽,王猛,等.高溫下110 kV交聯聚乙烯電 纜電樹枝生長及局部放電特性[J].高電壓技術,2012,38(3):645-654.
 ?。ㄗ髡邌挝唬簢W銀川供電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9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