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時代的幼兒教育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時期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和大部分家長對子女的受教育質量要求更高。這對于幼兒園管理者來說,只有與時俱進提升幼兒園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才能滿足日益提升的市場需求。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幼兒管理者一定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更新管理方法。真正體現新課改對幼兒教學的要求。我們的每一個教師,都要認真鉆研幼兒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教育大綱、挖掘新課改本質,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時代 幼兒園 教育管理
新時代下幼兒的教育教學管理,教師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兒童看作是一個主動的、完整的有機體,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幼兒不是教師的附屬品,也不是承載知識“容器”。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我們不要以“師者”的身份高高凌駕于幼兒之上。而是要放低身段,與幼兒平等的交談,與幼兒建立平等友好的師幼關系。真正走進幼兒的心田,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播下愛的金種子,這樣才能讓幼兒“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一、加強常規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讓班級各項活動有條不紊的開展下去,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學習和生活保障,教師必須加強幼兒班級常規管理,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給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班級主人翁精神。[1]
如在制定班級常規時,傳統的方法是教師一手操作,把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給幼兒。幼兒只需無條件接受。這樣的管理措施,使得很多幼兒對班級事務“不管不問”。認為只要自己不違反班級規定就可以。因此,在班級常規的制定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主觀意愿,制定的班級常規要體現人文性、民主性。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班規的真正價值。[2]
如為了提高幼兒的午休質量,教師可以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選出組長,各小組展開評比,看看哪組午休紀律最好。并給予表現最好的小組物質獎勵。這樣幼兒為了小組集體的榮譽,會在組長的帶領下,配合組長的管理,主動午休。一旦有幼兒說話、嬉鬧,不僅組長會批評他們,小組成員也會紛紛指責他們。迫于“輿論”的壓力,這些幼兒自然就會好好休息。這樣,借助集體的力量可以起到規范和約束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作用。教師再也不用因為幼兒不好好休息而感到頭疼了。由此可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對于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在自我管理中,還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不要錯誤的認為幼兒還小,什么也不懂。因而把幼兒與班級管理完全隔離起來,教師“大包大攬”,不僅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還不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新時期下,教師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幼兒的成長,要看到每個幼兒身上蘊藏著無限的各種潛力,并運用有效的手段,把幼兒的潛力挖掘出來,讓他們在發揮自我的價值中體會生命被欣賞、被尊重的感覺。從而真正實現以人的發展為主旨的現代化教育。
二、尊重個性差異
《3至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強調了“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的水平向更高的水平發展。”的實施原則。作為幼兒的啟蒙教育者,我們要正確理解幼兒個體差異,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幼兒,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如在一次關于“做一名文明的社會小公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談談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小公民”。孩子們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不要隨手亂扔垃圾;有的說不闖紅燈......。正在大家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紫萱小朋友卻大聲說:“不吃泡泡糖。”全班孩子哄堂大笑。有的認為他在搗亂、有的認為他故意“搞笑”、還有的用不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當時我也有點生氣,因為紫萱平時就喜歡上課搗亂。但當我看見他一副認真的樣子后,我就尊重他,組織其他小朋友認真聽他解釋。原來,紫萱與媽媽有一次看到商場保潔阿姨費力的擦粘在地板上吐出來泡泡糖,阿姨滿頭大汗的樣子現在還深深印在他的腦海里。他的想法不僅是正確的,而且與眾不同。教師順勢再告訴小朋友也不能把一些玻璃垃圾隨便扔到垃圾箱里。這樣會傷到環衛工人的手。討論完后,其他小朋友都對紫萱刮目相看。由此可見,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幼兒,能夠更好的挖掘幼兒的個性特點,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加強家園合育
《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弊屝∨笥呀】党砷L不僅僅是幼兒園教師的事情,更是家長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幼兒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兒教學管理中,教師一定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促使家長積極主動的參與對幼兒的教育管理。實現家園共育,從而加大對幼兒的教育管理力度。如可以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有利時機,針對幼兒的在校表現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提高幼兒的思想覺悟、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也間接提高教師的班級管理質量。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家長會、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從而有效促進家園共育。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的幼兒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教師不但要在加強幼兒常規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促使家長積極主動的參與對幼兒的教育管理。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淑芳.家園合作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綜合版)2018年12期.
[2]郭蘭俠.淺談如何做好學前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
作者簡介
彭盈(1983.06—),女,漢族,本科學歷,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現任幼兒園園長。創新幼兒教育教學管理,成績顯著,單位和個人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獎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