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而發生巨大變化。在大數據、云會計時代,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培育新型復合型人才以及構建新時代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會推動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改革也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起到深遠影響。
關鍵詞:云會計;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企業對會計等管理人才的需求也由專業技能的單一型人才向多學科的復合型人才發展。因此,我國高等院校對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更要加強學生運用網絡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從而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由此可見,復合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大數據、云會計時代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和未來趨勢。
一、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在大數據、云會計時代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問題。要想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必須加強教學改革從而根本上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校的人才培養能夠與時俱進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方要求。所以,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ㄒ唬┬聲r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要求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所運用網絡形成的數據遠遠超出了一般電腦的內存量。應運而生的處理技術不但能滿足人們處理海量數據的需求而且能夠通過數據分析進行決策。
“云會計”是通過云計算組成的一套利用互聯網技術向企業提供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和會計決策服務的虛擬會計信息系統。這種新興的會計信息化模式,即能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又可實現企業信息系統的有效集成。云會計通過構建網絡化和利用云計算技術,借助云會計服務平臺對海量數據進行有效控制,并將其轉化為信息資產。
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并不能滿足迅猛發展的大數據、云會計時代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崗位要求。因此,我們應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新時代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
?。ǘ┬聲r代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要求
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使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然而,各高校人才培養的趨同性使社會在企業轉型發展中難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凸顯。因此,高校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急需提高。
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為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是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任務。在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批判思維和業務應變能力。
新時代對企業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簡單的培養專業人才,而是注重發掘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質、創造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氛圍,進而提高其適應未來經濟快速發展的綜合能力。因此,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是培養具有多維視角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使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二、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
解決不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和新時代在校學生的綜合能力問題,不僅影響到未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會制約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實施、破解復合型人才培養進程中的難題,我們要加深教育理念、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深層探究。
?。ㄒ唬┙逃砟罡?
教育教學理念應與時俱進。
大數據、云會計、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驅動著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升級和變革。此背景不僅要求高校教師關注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更要求教師及時轉變角色、更新教育理念。
我國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師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育而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因而,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弱。在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轉變思維方式,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培育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解決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基礎問題。
?。ǘ┙虒W體系改革
1.復合型人才教學體系解析
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改革教學體系。教學體系的改革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根本途徑;更是滿足企業人才需求、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主要措施。
首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可有效地實行彈性學分制,其目的是在保證教學共性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其個性發展、培育其創新思維和提高其綜合素養,并倡導學生擁有選課權的一種“以學生為本”和相對靈活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滿足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創業意識和能力以及指導其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制定課程大綱。規范的課程大綱其包括:(1)教學目的;(2)教學方法;(3)教學材料;(4)成績考評;(5)學術誠信;(6)學生評價;(7)教學進度表。最后,完善課程設置。設置滿足學生的知識結構需求的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專業課程,搭建合理、銜接性較強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創新和創業能力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不但能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而且能培養其創新和創業能力,加快復合型人才培養。如有計劃的在高校內成立創業與就業研究所;建立校企合作項目以及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等,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ㄈ┙逃Y源共享和建設
在線課程的大規模開設為高校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巨大變化。慕課時代的到來將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優秀教師和優質課程資源的分配問題,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推動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發展,成為培養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助推器。然而,智慧校園建設還應進一步加強,從而實現教育資源合理共享,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 杰.大學本質與創新人才培養[J].民主與科學,2010(06)
[2] 周湘林.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
[3] 齊殿偉.會計學專業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6(6)
[4] 蔣先玲.基于學分制背景下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北京教育(高教),2016(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15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