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對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日趨迫切。要想實現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首先應該清楚我國在培養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進而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擁有較高的英語綜合素質、寬厚的英語知識結構、廣闊的國際視野和終身學習的觀念,滿足我國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4-0154-03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這就使人才輸出地的各個高校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為了迎接這些挑戰,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全國各高校正在深入開展教學體制改革。所謂復合型外語專業人才是指除了精通一門外國語言外,還應熟知一門其他學科的人才。以前高校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都離不開英語文學、英語語言學、英語詞匯學等,這樣的課程設置無法培養社會急需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必須打破常規模式,根據自身情況和社會需求而量身定做合理的課程體系。我們應該認識到當前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優秀的教學經驗,結合本國的國情和教育發展規律,科學地設置課程,從而讓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
一、國內復合型英語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不足
課程設置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一環,是教學內容的主要體現,是具體教學實踐的依據。然而,在目前的英語課程設置中存在著諸多缺點,克服這些缺點,對培養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至關重要。
?。ㄒ唬┯⒄Z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
在關于復合型人才課程設置的討論和研究中,大家一致認為,課程設置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是重中之重??墒侨绾温鋵嵉綄嵺`中去卻無經驗可借鑒,結果就是勉強把兩門課程拉拽在一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其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直接將兩個學科內容收入課程體系中,導致的結果是學生課多、無力應對、接受困難,更談不上吸收和利用了。其二,任務重、課時少、理解不透,更談不上打下堅實基礎。因此,英語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ǘ┯⒄Z課程與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缺乏銜接
除了英語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外,復合型英語專業的英語課程與其他相關專業課程銜接上也存在問題。比如,目前大多數高校英語專業在高年級才開始分方向培養,而由于培養方向、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這些分方向的課程多為介紹性課程,學生對所學課程如旅游、翻譯、英語商務等方面的知識基礎十分薄弱,導致英語課程與這些課程難以銜接。在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完基本的語言技能訓練后,如果教師全部用英語授課,會讓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學效果難以如愿;如果教師全部用漢語授課,這樣又使所學不能融會貫通,且阻斷了英語與其他學科的銜接。
?。ㄈ┯⒄Z課程體系中“學術英語”含量不足
既然英語課程的教學包括基礎英語、學術英語和專業英語三個方面,英語課程設置就不能厚此薄彼。事實上各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卻恰恰忽略了學術英語課程,從而導致學生對學術英語知之甚少,或者說一竅不通。結果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接受了英語基礎訓練和專業訓練之后,仍然不能對英語文獻進行有效閱讀。究其原因,就在于英語課程設置中“學術英語”含量不足。
二、國外課程設置的可資借鑒之處
21世紀對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的要求的三要素:英語、技能和胸懷。西方在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方面與國內相比優點明顯。西方在英語語言方面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是:不僅要掌握英語這一門語言,還要通曉其他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必須有一技在手;對于各國、各地域、各民族、各宗教文化與風俗習慣都應有尊重、接受、認同的胸懷。
?。ㄒ唬┚哂休^高的英語綜合素質
美國大學的綜合素質課程將個人能力細化為領導、績效、執行、溝通、激勵、責任、創新、情感、問題解決、團隊建設這10方面,以便保證學生走向社會具有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美國的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社會責任感、判斷能力為課程設置的目標。通過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練習讓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樂觀的心態。
(二)在課程設置中,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的有機結合
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所獨有的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教育思想,是其本科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形成與發展的關鍵。美國的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注重文科與理科的互補以及交叉學科的融合。如規定學生在修完9個科目的學科課程之后,還必須修完人文、藝術、社會和科學等方面的學分。在教學中研究和在研究中教學是培養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國外的課程將研究和學習與社會實踐有效地融合為一體,并且在課程的安排與設置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三)課程內容的設置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
美國大學的課程設置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出發點,讓學生自主選擇、自我管理,加強對學生的人性化教育。美國大學的課程門類范圍廣、數量多,并且各具特色;內容有深有淺,既有入門性的,也有前沿性的、研究性的,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英國大學的課程結構在保證學科方向和為學生提供選擇性的學習環境之間保持了強大的張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選擇課程。課程門類人文特色很強,以體現了英國大學教育體系注重“通識教育”的要求。大學積極引導發展學生分析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注重人文精神和價值的觀念的宣揚,使學生的經驗和愿望與社會現實相關聯,為大學生開啟了解世界的大門。學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目的。 (四)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
在美國的大學本科教育中,師生之間是一種融洽的關系,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學采取交流研討的方式,讓學生自由表達想法。教師的任務就是掌握教學進程,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問題。學生之間可以分組就一個話題展開討論,以此來共同分享彼此的見解,教師可以及時補充相關的知識點,鼓勵學生開放思維。這種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它是開放的,給學生提供了想象、表達、思考和質疑的機會,這使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三、適合我國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方法不是固定的,經過多年的探索,已有不少高等院校初步構建了幾種可行的課程體系,并在不斷完善之中。這些體系有:設置輔修課或選修課以補充課程設置之不足,這是大多數院校采用的;“主輔修制”,這也是一些高校采用的,等等。這樣的課程體系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這種課程體系是否能夠移植我們的課程體系之中呢?顯然不能。課程設置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我們應該結合本國的國情和校情,借鑒國外優秀的教學經驗,制定出適合不同院校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課程體系。
(一)注重英語課程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課程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不能生將兩個學科的課程生硬地拼湊在一起。我們應該采用整體語言教學法,把語言看作一個整體,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5種英語技能。我們還應該合理地規劃課時量,注重英語課程的系統性。按照學生的知識結構來設置課程模塊,使課程結構更加系統化,進而有效地支撐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構建。
?。ǘ┐龠M英語課程與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銜接
促進英語課程與他它相關專業課程的銜接,加強學生對其他專業課程的了解和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英語和其他相關專業的銜接上,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研究并解決問題,打破課程與課程間的藩籬。同時要推進學生語言應用于實踐的進程,使學生更適合人才市場的需求。促進英語教學建設與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結合,密切英語與社會的聯系,讓學生學以致用。
?。ㄈ┰黾訉W術英語課程內容
增加學術英語課程內容,拓展英語教學范圍。學術英語的教學要以項目為驅動為主,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學術英語課程的完善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1.口語訓練。在練習中讓學生圍繞論題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讓小組內的學生代表選擇某一論題在班上交流。之后,要求學生將其觀點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班上表達。
2.寫作訓練。先要求學生讀一篇和課文題目相關的短文,然后要求學生從各自的角度進行寫作。寫作的單詞數可以根據作文所要表達的內容決定。
3.模擬學術會議。這與一般的英語課堂討論不同,先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圍繞學術會議內容搜集、查閱相關資料,使用英語學術語言撰寫論文。在課堂上,首先由教師宣讀會議主題以及會議程序,接著同學們宣讀論文,最后圍繞一個或幾個主題展開討論,教師做總結。
增設學術英語課程能夠拓展學術的視野,優化他們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英文素養。
?。ㄋ模⒂⒄Z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教材的編寫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還必須具有實用性和實效性。教材內容必須與時俱進,有廣度和深度。開發英語網絡資源,優化英語教學資源。將英語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
?。ㄎ澹┱n程設置要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師生互動
打破舊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落實學生學習的中心地位,增強師生課題上的互動。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英語辯論賽、英語演講比賽、英文詩歌比賽、英文模仿秀比賽、英文電影配音比賽、英文小品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學校應該積極安排學生進行實習或觀摩,以促進教學與實踐的聯系。
綜上所述,目前大多數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英語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英語課程與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缺乏銜接、英語課程設置中“學術英語”含量不足。要提高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就要下大力氣優化課程設置,完善課程體系。各高校要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為培養高質量的英語專業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Chamot, A.U.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7.
〔2〕Chomsky, N. Language and Mi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3〕Stem,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試論當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05).
〔5〕杜瑞清.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和實踐[J].外語教學,1997,(02).
〔6〕戴煒棟,吳菲.我國外語學科發展的約束與對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03).
〔7〕韓蘇.21世紀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當代教育學,2003,(03).
〔8〕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01).
〔9〕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論當前外語專業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05):243-247.
〔10〕金靈杰,李利群.大學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0,(07).
〔11〕羅世平.談21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J].外語界,2000,(03).
〔12〕黃源深.21世紀的復合型英語人才[J].外語界,2001,(01):76-81.
〔13〕張紹杰,楊忠.高校外語專業在新世紀面臨的危機與對策[J].外語界,2000,(03):2-7.
〔14〕劉毅.關于高校外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J].外語界,2000,(03):21-24.
〔15〕王金洛.關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思考[J].外語界,2005,(05):73-76.
(責任編輯 王文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