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最近在跟一些年輕班主任的聊天中發現她們都干勁十足,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但是班級管理的效果卻往往差強人意,特別是接到后進班的班主任就更加焦頭爛額了。她們紛紛向我討教班級管理的經驗。我告訴她們,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應該有“大教育”的情懷,要努力做到“一年影響學生一輩子”。當前時期,學生的信息面膨脹,而又缺乏正確的辨別能力,容易先入為主,對老師和家長單一的正面“管教”往往會出現抗拒心理,從而讓教育變得更糟。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苯ㄔO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不僅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緩解了班主任與同學之間的矛盾,而且有助于養成學生積極陽光的心理品質。
我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實踐研究:
一、建章立制,立下規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風、學風不好,都是因為沒有嚴格而又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于是,我利用班隊課帶領大家認真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與大家討論通過了班里的班規。(因為這些都是我自己提前擬定好的,在這個特殊的班里利用討論的方式作掩護,調皮的學生也不敢公然站起來反對,就算個別有意見,但是表決的時候肯定以壓倒多數通過,這樣對他們就形成了有效的約束力),一旦他們違反自己表決通過的班規,這些“江湖好漢”也會掛不住面子的,因為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群體的約束力。
二、充分發揮群體自我教育的力量,應用行動心理學的21天理論,開展積極教育,培養班風,樹立正氣
行為心理學認為:當一個行為或動作每天都做,堅持21天,那么它就會變成一個習慣,如果持續了90天,那它就成為了一個不容易改變的習慣。因此,我決定創造一切機會,與孩子們一道堅持,利用一學期時間,重塑班級。
1.以每周一辯的方式開展“自我洗腦”教育
我的做法是每周選出班里最突出的問題,分正反雙方,每兩組為一方由組長抽簽后進行資料準備(學生可以請教家長或是請家長幫忙搜集資料),準備的時間為一周,抽完簽的下一周班隊課進行辯論。辯論的題目很好找,比如《在教室里可不可以隨便扔垃圾》《學生可以不做作業嗎》《《小學生該不該講文明禮儀》《小學生該不該玩網絡游戲》等等有針對性的辯論題目。所謂“真理越辯越明”更何況是在老師組織下和家長配合下的辯論賽??梢哉f,一切盡在掌控中,經過辯論,大家一致認可正確的做法,這些反過來又給了那些不遵守紀律的同學輿論的壓力和群體的約束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2.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教育學生,鍛煉能力
語文課每節課的課前三分鐘按照號數的順序開展針對班里問題或者是新聞大事的簡短演講和點評,把控學生思想教育方向,既有目的的解決班里存在的問題,拓寬學生的視野,也鍛煉了他們的勇氣和口頭表達能力。父母離異,媽媽患了癌癥的小雨同學曾經非常低落。但是今年春節他特地向我匯報在大學里當上教官的事情,談到了小學時候的這些鍛煉給了他很大的勇氣和信心,對他影響很大。有人說謬誤傳了一百遍就變成了真理,那么真理傳了一百遍呢?或許就變成了一種信念和本能吧。
3.開展每周德育跟蹤考核,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必要加強家校的溝通合作,讓家長知道老師在做什么,需要他們配合什么,讓家長能夠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讓老師掌握孩子在家庭的表現,確保孩子的成長做到“表里如一”“家校如一”,優化、凈化成長空間。為此,我精心制作了每周德育跟蹤考核表,評價表打印在A4紙上,包含《在校表現評價表》和《家庭表現評價表》。這樣一來,既加強了家校聯系,優化了學生的成長空間,也督促著學生每天都要認真學習,積極上進。一開始有的學生有點抵觸,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和堅持,慢慢的大家都習慣了,并且落實到日常的學習和行動上,班風、學風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預期的效果。
4.改變傳統四大組格局,以6人為一組重新組合成“紅旗小組”
調皮搗蛋的同學,往往身上帶有“江湖義氣”,也喜歡做些出格的事引人關注。但是我想,這不也恰恰體現了他們的閃光點嗎?如果把這些后進生分散開來,安排在不同的學習小組,讓他們之間形成競爭,應該有更好的效果。
三、改革考試方式,承認個體差異,重塑學習信心,推進積極教育
凡是有人群就有左中右,讓學生取得優異成績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心愿。但是,學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于后進生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有過高的要求,過高的要求只能夠適得其反,給學生造成超出能力范圍的壓力,弄得喘不過氣來,反而越來越糟糕。
那么,用什么辦法才能為這部分后進生減壓,進行信心重建,培養學習興趣呢?后來我采用一套A、B、C三種難度的試卷。我根據學生的程度,把他們分成A、B、C三個等次,每次考試允許考各自層次的試卷,成績都同等有效。每次考試后A卷80分以下的下次考B卷,B卷80分以下的下次考C卷;C卷90分以上的下次考B卷,B卷90分以上的下次考A卷。
在這種模式下,大家都卯足干勁,化壓力為動力,力爭上進,全班整體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學習熱情高漲,比表現、比學習蔚然成風,原有落后、不思進取的同學不但失去了搗亂的溫床,更是成為了遵守紀律,認真學習的一份子。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看著一個個孩子在自己的手里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升學,有收獲,也有諸多的不舍,但是不經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難得的是這么多年來教過的不少孩子,經常都會把他們成長路上的收獲和困難向我傾訴,我也時時為孩子們的努力和成功而激動、驕傲。如今,看到過去的“小屁孩”成長為充滿著青春活力,充滿著正能量的青年,怎能不讓人激動呢?
實踐證明,從心理學的層面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源動力,并養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是當前班級管理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值得我們繼續探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