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認知負荷理論對微課程設計的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認知負荷理論由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和相關認知負荷組成,通過降低或升高有關認知負荷,可以提高學生認知的效率,基此對微課程設計提出了操作知識拆解、背景知識整合、復雜知識由最簡范式入手、選取典范材料、減少冗余信息、多通道考慮等提效建議。
  認知負荷 微課程 小學 設計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178-01
  1.認知負荷理論概述
  認知負荷理論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認識心理學家約翰?斯威勒(John Sweller)于1988年首先提出。他提出,認知負荷就是將特定工作加之于學習者認知系統時所產生的負荷。認知負荷由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和相關認知負荷組成。
  內在認知負荷是由學習內容本身引起的,主要取決于內容的復雜程度。外在認知負荷,是超越內在認知負荷的額外負荷,它由信息的呈現方式決定,越復雜的信息呈現,導致的認知負荷越高。相關認知負荷,是指與促進圖式構建和圖式自動化過程相關的負荷。
  2.認知負荷理論對微課程設計的建議
  從微課程設計方面來看,認知負荷理論提供了更高的視野,從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和相關認知負荷三個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議。
 ?。?)降低內在認知負荷的設計
  如前所述,內在認知負荷取決于學習內容,當內容確定后,內在認知負荷就確定了。但由于教師擁有處理學習內容的一定權利,所以,對學習內容的適當處理,可以使得當前學習活動中,學生面對的學習內容難度降低,從而減少學生的認知負荷。這與內在認知負荷的定義并無矛盾。
  第一,操作知識拆解。對于操作類的知識,如綜合實踐課教學魔術氣球制作,其手法復雜,作為一個學習內容,學生承擔的認知負荷就很高。蓮花小學微課程通過手法拆解示范,口訣指引整合,使學習內容由一個整體化解為一個系列,這樣,在特定時間中,學生面對的學習內容只是原有整體的一小部分,而且這些分解后的知識相互間的聯系只是一個單向的時間系列,關系簡單。
  第二,背景知識整合。內在認知負荷,也取決于學習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果學習內容各元素間的聯系復雜,或者沒有聯系,也會提高認知負荷。蓮花小學微課程《我所在的歐洲》,通過由主人公烏塔現身講述的方式,將民風、規則意識、貧富差距、家庭教育等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娓娓道來,這些方面的背景知識與烏塔的經歷有關,由烏塔在微課程中講述,實在是最好的整合方式。
  第三,復雜知識由最簡范式入手。對于復雜的學習材料,就從真實情境中遇到的最簡單問題入手,再逐漸增加材料的復雜程度。如蓮花小學葉青老師開發的微課程《預習三步走》,解決的就是低年級學生不會預習的問題,相對于高年級的預習任務,“三步走”就很簡單。
  (2)外在認知負荷減少的設計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初步形成,學習過程容易被各種因素影響,產生額外的認知負荷。另外,教學設計不當,也產生一些認知負荷,這些,都是外在認知負荷。如何減少外在認知負荷,是蓮花小學微課程設計的重要考慮。
  第一,選取典范材料。筆者的微課程《巧合創造故事》中,就以一把茶壺為例,示范了“巧合”的發生產生的戲劇性效果,讓學生印象深刻,體會到巧合推動故事發展的奧妙。黃珊珊老師開發的《生活中的周長》微課程,選取了國旗、海報、版地、頭圍和湖泊幾個范例,示范了周長的畫法。這些范例,概括了常用的圖形,減少了學生無關的認知活動,迅速解決周長的認識問題。
  第二,減少冗余信息。微課程制作過程中,畫面盡量去除與學習材料無關的內容。如紀春婷老師開發的《思維導圖》微課程,在腳本設計時,就將思維導圖的制作步驟高度概括為八個字,畫面上,每概括一個步驟,就單獨展示一個字,視覺沖擊力強,聚焦效果好,學生學習過程不會被無關的信息分散注意力。
  第三,多通道考慮。學生認知過程中,視覺信息與聽覺信息是分別加工的。合理利用學生聽、視覺通道,提高信息加工效果,也是微課程設計不可缺少的關注點。
  蓮花小學微課程開發就很重視聽、視覺結合?;旧弦远寂湟砸纛l講解,結合畫面內容,使學生的聽、視覺信息通道都得到足夠的信息,使學生專注于規定的認知活動中,避免外在認知負荷不當增加。
  少數微課程,由于畫面的內容較為復雜或重要,會配以背景音樂,不加音頻講解,以避免增加學生的認知負擔。
  第四,復雜信息逐漸呈現。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有些比較復雜的學習材料,如習作的多種技巧,計算方法的展示,只能逐步講解,漸次出現,最終形成結構化的信息。一次到位的展示,學生心理上難以接受,客觀上也不具備獨立完成認知過程的能力。
 ?。?)增加相關認知負荷的設計
  相關認知負荷用于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提高相關認知負荷,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發生。
  第一,創設情境和需要,提升學生認知積極性
  就微課程設計來說,激情洋溢的配樂、生動有趣的講解、引人入勝的情節、鮮艷奪目的畫面,規范嚴整的版式等,都可以調動小學生的認知積極性。特別是設置懸念、巧妙轉折等技巧的應用,讓學生欲罷不能,急切地想看下去,這就達到了提升學生認知積極性的作用。
  在具體的課堂應用中,當學生經過探索、交流等學習活動后,在教師的引領下梳理、概括出比較成熟的知識結構或方法時,就急需一種將思維創新成果固化、提升、展示的工具。此時,方法總結類微課程的引入,就充分滿足了學生的需要。
  第二,構建圖示化學習材料,優化學生認知
  小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架構的意識與能力都比較薄弱,通過微課程設計,將知識提前圖示化,結構化,可以使學生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逐漸培養出自我架構的能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認知的效率。
  蓮花小學的微課程中,就引入了思維導圖、魚骨圖等工具,主動對知識進行圖示化處理。通過圖示化,展示了批注方法、乘法的初步認識等材料,啟動了學生對學習材料圖示的認知過程。為學生進一步掌握規則、遷移能力奠定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1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