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題多解淺談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求異”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使其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發揮出創造性。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一題多解”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一題多解 創新 思維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6-0155-01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革的新形勢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新課標的明確要求。創新思維是根據頭腦中已有形象,經過思維加工建立新表象的過程,也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聯系,而且能產生新穎、獨創、具有明顯意義的思維成果。創新思維是數學發現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是創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呢?那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去“求異”。在此過程中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筆者僅從自己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1.從“一題多解”中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兩節的教學后,課堂練習中,筆者有意準備了如下的綜合練習,嘗試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下列( )內最大能填那些整數?
( )/10×5/3﹤5/6
根據分數乘法中和約分來解:
解:( )/10×5/3﹤5/6 →( )/2×1/3﹤5/6→( )/6﹤5/6
可知:( )內可填的數字為4、3、2、1、0。
到此,許多教者都會因求出結果而停止探索。如果進一步探究,就會發現:此題還有很多種解法,需要教師進一步啟發和引導:
我便抓住時機及時鼓勵:“還有沒有其它的解法?看誰最聰明,還能發現新的解法!”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投入觀察思考中。很快,有一部分學生發現了“新大陸”——通分求解:
解:因為10、3、6的公分母為30,因此,給( )/10和5/6通分得:3/30×5/3<25/30
可知( )里可填3,進而推出還可填4、3、2、1、0。
這時,班級氣氛已十分活躍,同學們變得十分興奮,我仍然不肯罷休,便不失時機,趁熱打鐵:“誰還能發現另外一種解法,誰就是‘數學王子’”!同學們按捺不住激動和興奮,又開始了更深入的探索。很快,又有一種新的解法產生——利用因數與積之間的關系解:
解:令( )/10×5/3 =5/6 根據因數與積的關系得:
?。?)/10 = 5/6 ÷ 5/3 =1/2 =5/10
則可知( )內可填5,又因為結果要小于5/6,所以( )內填1 < ( ) < 5的整數,故可填4、3、2、1、0。
2.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幾點體會
從以上例題的引導和啟發學生觀察、思考過程可以看出:在日常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者應做到:
?。?)教者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充分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備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在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上做足文章。
?。?)要求教者做研究型的老師。
當今社會,知識不斷劇增、技術不斷革新、競爭日趨激烈,創新不斷出現,與之相適應的素質教育必然是創新的教育。只有創新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的人才,而創新的教育離不開創新的教師。課程標要求教師不但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還要成為一名研究者,成為一名研究型的老師。
要創新就要立足實踐,加強研究,研究教育規律、教育對象、內容、方法、途徑和手段。這就要求教師由傳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作為研究型的教師,首先要求教師對數學科學做深入研究。教者身處教學第一線,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就需要把這些經驗挖掘和整理出來,形成理論成果,反過來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在研究整理的過程中還要獨具慧眼,善于觀察和發現,發現和積累一些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
?。?)教者要善于運用多種機制激發和鼓勵學生。
人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在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但要不失時機地啟發、引導,誘導,還要不斷地運用各種鼓勵手段,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和培養他們的興趣,使其積極地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甚至去想象和聯想。只有當他們的思維敏捷了、靈活了、有深度和廣度了,創新思維也就自然而然應運而生了。
葉圣陶先生說:“解放兒童的腦,讓其自由思考;解放兒童的口,讓其自由地講;解放兒童的手,讓其自由地做,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自由地發揮出來。”的確,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引導和激發學生去“求異”,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會獲得多方面的滿足與發展,我們的課堂就會因為學生的創新而精彩,因學生的創新而增添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
參考文獻
[1]湯書翔.小學教育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2]蔣艷菊.時金獻.小學教育心理學.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3]小學教學參考.廣西教育學院雜志社主辦,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