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全面發展的人要必備理性和情感兩個部分。情感的審美是非常奧妙的,經典藝術文本無限豐富,閱讀作品常常飽含其獨特情感,錦心繡口。藝術的精致在于一種情感、聯想、語言的精致。在語文教學中,好的作品如大自然般美好,它的情感自由,語言精致,給人以美的享受。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更加接近文學作品的價值,是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深思的。
  【關鍵詞】情感;積累;朗讀;想象;智性
  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必定是一個善于溝通情感的能手。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指的是閱讀課文時對語言文字的感受,體會它的情感。真正情感的發展與語文思想含義的理解是分不開的,而語言文字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語文內容,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學生情感,使其獲得情感的教育。
  一、引導比較,揣摩情感
  課文中精粹的語言,教師應引導學生去體會,從而感受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而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分析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更好地揣摩語文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描述侵略者丑惡行為的語言:“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痹诮虒W中先引導學生理解“掠”字的意思,學生很快感受“掠”可理解為“搶”“拿”“搬”“奪”。接著,進一步追問:作者為什么用“掠”而不用“搶”或者“拿”“搬”“奪”呢?學生進一步思索,這時,筆者及時引導學生使用“換詞”法,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搶”“掠”等字的意思,讓學生邊讀兩個句子邊進行揣摩體會,使學生產生對侵略者野蠻殘忍行為的無比仇恨,對當時清政府懦弱無能與不作為產生的強烈不滿,激發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調動積累,體味情感
  情感與我們的生活經息息相關,情感的建立也是來自于生活的點滴體驗。不將情感與生活經驗和語言文字聯系起來,就很難實現情感的更深層體驗?!吧钪刑幪幱姓Z文”,學生的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也是他們學習語文最生動最直接最真實的課堂。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常常在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中劃分了一道清晰的界限,忽視了學生的社會經驗的獲得對語文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這就將學生完全置身于真空的語文學習環境中,學生獲得語文體驗的好壞可想而知。因此,我們要抓住語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連接點,啟發學生,讓學生充分調動生活經驗,聯系生活實際,使他們能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語言文字所表達的雖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閱讀本身就是讀者、作者、文本間的一次對話,當學生充滿閱讀期待時,學生與作者、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如,在《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中,有這樣一句: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在教學時筆者啟發學生想想: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不注意被火燙了一下,你的感受如何?聯系生活,你能在烈火燒身的情況下依然做到紋絲不動嗎?為什么?請學生體會想象,邱少云烈火燒身半個鐘頭是怎樣的場景呢如此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換位感受,體驗邱少云嚴守紀律、不怕犧牲的品質,邱少云的英勇形象也就能夠深深刻畫在學生腦海中了。
  三、指導朗讀,感知情感
  一味地講解只能使人明白大概意思,而朗讀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朗讀是直接感知情感的訓練方式。語言的本身蘊含有許多生動鮮活的節奏、句式、語氣、格調等,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也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
  《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的一、二、三自然段結構相似。這篇文章先寫話別,再回憶朝鮮親人為志愿軍獻出生命和鮮血的感人事件,課文最后以反問句來抒情結尾。為了起好示范作用,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先指導學生朗讀話別的語句:“大娘,您為我們失去唯一的親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能忘懷?”隨后提出要求,讀這句子時,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讀一讀,議一議,通過感情朗讀,發揮學生的想象,再通過反問句與陳述句的比較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作用:①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②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不能忘懷。促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指導朗讀中,教師在緊緊抓住語言文字的同時,還可通過直觀描繪,觀看圖畫,啟發想象等手段幫助學生建立表象,激發他們情感,使語言文字學習的過程,同時成為情感體驗的過程,這樣學生感情朗讀時,就會有情真意切的效果。
  四、激發想象,培養情感
  語文具有語言文字來塑造藝術形象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憑借語言文字的描寫,想象語言中的情景,產生“內心塑像”達到由表及里深化認識的目的,以培養學生的情感。
  如教學《豐碑》這課時,文中有一處描寫將軍情感變化的語句: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筆者啟發學生:①將軍為什么愣住了,這感情變化說明什么?②將軍這時站在雪地里想什么?他久久站在雪地里說明什么?要求學生聯系課文展開想象。學生回答:將軍想到了自己剛剛對軍需處長的責備而感到痛心與內疚;將軍想到軍需處長為了戰士而凍死自己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多么高尚;將軍想到了這支隊伍在冰天雪地前進正應該具備軍需處長這樣的精神。教師通過啟迪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內心,使他們能對英雄情懷有更深體驗,被革命精神所鼓舞,從而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
  五、智性為底蘊,尋詩中奧秘
  人們都說詩歌是最接近哲學的,好詩是有思想的,深刻的情感必然是與審智聯系在一起的。由表層體驗到情感,最后達到更深層次的智性。在教學古詩時,也應經常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情感,才能達到更深層次的智性。如教學《小池》這一首古詩時,就可采用如下方法:1.利用錄音朗讀,學生邊聽邊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說說小池初夏的美麗景色;2.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引導想象:①詩中寫的是什么地方?②全詩沒有一句直接點出“小池”,為什么卻命名為“小池”呢?③從詩歌中的描寫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學生能夠很自然地進入詩中的角色,投入到古詩描寫的意境中,去領悟詩的意境美,從對詩人要表達的情感產生智性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十分重要。對于課文中精粹的語言,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聯系生活感受、朗讀、啟迪想象等各種途徑,以喚起學生對課文語言的情感體驗,方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效。作為新課程形式下的教師,不僅要強化自我對語文、對文本情感的理解,還要努力引領學生往正確的價值方向上走,徜徉在飽含豐富情感的文學作品的世界中。
  參考文獻:
  [1]高煥成.情動于衷 美滿心胸——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1(25):87-88.
  [2]孫紹振.審美閱讀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3]賴瑞云.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