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過程”“多元”兩手抓,創新考核質量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在中職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分析了現行傳統考核模式的弊端,以培養中職技能型人才為驅動力,構建了新的“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并以《連鎖企業會計實務》課程為例,具體運用學習情境任務的過程性考核和主體、內容、形式的多元化考核這一新的考核模式。
  【關鍵詞】中職教育;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
  一、考核模式改革背景
  近年來,中職學校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有關文件的精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強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深化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然而,在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作為中等職業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考核模式仍采用傳統的“一紙論高低”的方式來進行,評價手段局限于書面測評,評價主體以教師為唯一,評價目的一味強調結果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等一系列因素得不到到客觀、公正和全面的反映和評價,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阻礙了教學改革進程,因此,對傳統的考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二、傳統考核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考核模式分為平時考查,期中測評和期末考試三個階段,三階段的比重分別為20%、20%和60%,學生三個階段的總評成績為最終成績。在這樣一個考核體制下,教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平時考查主要通過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來衡量,期中測評和期末考試主要通過選擇題、判斷題、主觀題、綜合題等書面題型來檢驗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雖然這種考核模式簡單直觀,但是綜合分析,這種考核模式具諸多弊端。
  第一,使考核模式陷入了“紙上談兵”式的理論模式考核。即考試形式多為卷面式的對課本的知識性考核,缺乏實踐能力的考核,考核標準缺乏準確性。
  第二,使考核模式陷入了“被動單調”式的評價模式考核。即學生被動地接受單一的期中期末考試方式,等待被評價。很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進行檢測。
  第三,使考核模式陷入了“一錘定音”式的結果模式考核。即缺乏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只把學生看成一個單獨的個體來評價,忽略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構建
  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構建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驅動力的“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必須克服以上分析的傳統考核模式的弊端,改變“終結性”評價方式,突出“過程性”評價,改變“單一性”評價主體,突出“多元化”主體。除此之外,考核模式必須適應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這要求中職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職業技能,所以改革后的考核模式要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思維品質。
  1.“過程性”考核
  “工作過程”是指為了獲得工作成果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完成一系列特定工作任務的一套完整的、動態的工作系統。從“過程性”的概念上看,為了最終的工作成果的有效性,必須對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進行監控,這一監控過程貫穿于整個工作任務的始終。因此,基于“過程性”的考核就需要教師認真研究工作過程,針對這一工作過程,結合實際工作崗位設置若干工作任務,在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典型的工作任務教學情境。學生在該學習情境中,圍繞不同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開展實踐活動。在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動態地監測學生的完成情況,從崗位理論知識、崗位技能知識、崗位素質這三個模塊的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評價。
  基于“過程性”的考核不單單只是一個考核過程,它將教、學、做、評四大環節相結合,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互動和溝通,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避免了學生重視期末考試最終成績而忽略了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典型的工作過程,有效地解決了課程知識和企業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還使學生的每一個學習過程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多元化”考核
  “多元化”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評價方法。傳統的考核模式下,考核主體是教師,考核內容以卷面理論考試為主,考核形式以必考題為主。“多元化”考核模式對傳統模式中的考核主體、考核內容和考核形式三大模塊進行改進和豐富。對于考核主體,由于在學習情境中,學生分小組實踐活動,教師指導和監控,這一過程的參與人不僅有教師,還有學生自己和組員,因此,考核評價主體應擴充為教師、組員和自己三個角色;對考核內容,由于學生在學習情境中,要完成工作任務,不僅要理論知識做指導,還要具備實踐操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等,因此,考核內容可豐富為考勤考核、卷面考試、任務情境考查、PPT演示、成果展示等;對于考核形式,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強有弱,同一個任務情境,每個學生有自己擅長和不太擅長的部分,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考核形式可分為必考題和任選題,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們能客觀的分析自己和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彌補自己的缺陷。
  基于“多元化”的考核不是一個單一的考核系統,它涉及理論、操作、技能、素質等多個層次,不僅通過定量考核,也結合定性分析,使學生完善自我認識,養成了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的學習習慣,能力得到多維度的發展,促進了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利于為企業輸送合格合適的人才。
  具體的“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系統見圖1。
  四、“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在《連鎖企業會計實務》課程中的應用
  1.“過程性”應用——設計《連鎖企業會計實務》課程學習情境
  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現代連鎖企業經營管理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連鎖企業會計實務》是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是對傳統商業核算業務的擴充,更突出連鎖企業會計核算業務的特點,著力解決連鎖企業內部及與相關企業間,因業務密切相連而產生的各種會計核算問題。該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要掌握會計處理的各種基本方法和基本業務流程,即對會計基本知識的認知,而且還要學會各種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該課程源于實踐,對連鎖企業的會計實踐工作具有較高的指導作用,教師在教授該課程的過程中,應以知識系統為導向,堅持“學中做,做中學”,使理論實踐一體化,以達到職業教育的宗旨。   連鎖企業經營業態雖然涵蓋面廣,但對這些業態的工作領域進行分析,一般可細分為總部、配送中心和門店三個區域,對這三個區域的工作過程和崗位進行分析,將《連鎖企業會計實務》課程內容進行解構和重構后,圍繞總部采購——配送中心配送——門店銷售這一典型的工作流程為主線,設計了七大學習情境:連鎖企業商品采購——連鎖企業結算——連鎖企業商品配送——連鎖企業門店商品調撥與內部調價——連鎖企業門店銷售——連鎖企業財務成果——連鎖企業會計報表的編制與分析。
  現以連鎖企業的起點業務連鎖企業商品采購為例,設置學習情境任務表,見表1。其他六大學習情境可按同樣的方式來進行任務布置。
  表1 連鎖企業商品采購學習情境任務表
  2.“多元化”應用——擬定《連鎖企業會計實務》考核方案
  考核方案的擬定應實現考核主體多元化、考核內容多元化和考核形式多元化,“多元化”是對考核“過程性”的多元化,兩者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相互滲透?!岸嘣痹凇哆B鎖企業會計實務》這門課程的應用過程中,應結合以上設計的七大學習情境來實施,對每次的情境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從而得到學生的“過程性——多元化”評價成績。
  具體實施流程為:①抽簽分組。通過抽簽將班級人員分為若干小組,每一小組給予不同的案例數據;②任務分工。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和擅長內容選擇不同的任務來完成;③任務實施。小組成員根據自選任務開展實踐活動;④組長監控。組長做好監控和記錄工作,記錄內容包括成員分工、出勤率,完成進度、工作態度等;⑤教師指導。在學生實施任務的過程中,針對碰到的問題可尋求教師的幫助和指導;⑥成果展示。任務完成以后由小組成員共同向老師和同學進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方式自選。為了避免蹭“大鍋飯”的現象,使每位學生參與到任務完成過程中來,可以規定每次任務的成果展示分別由不同的成員來進行;⑦任務評價。成果展示完成以后,每位學生的考核方案表會分別由自己、小組成員及教師進行評分,評分權重個人自我評價占30%,小組評價占30%,教師評價占40%,最終得出學生此次學習情境的總評成績。
  五、結語
  中職課程的考核模式必須突出對學生知識、技能及職業素質的全面考核,因此“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是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產物??己说膶ο笾挥袑W生這一主體,但要科學合理的評價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該考核模式的順利實施,還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協調。作為學校主體要大力支持,綜合把關,作為教師主體要高度負責,樂于付出,作為學生主體要主動配合,積極參與。否則將會影響考核效果,使“過程性——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成為紙上談兵。
  參考文獻:
  [1]李新.“過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在門店開發與設計課程中應用的實踐與思考[J].才智,2011(20).
  [2]陳桂萍.“全程式 多元化”考核模式在高職專業課中的實踐與思考——以《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為例[J].科技視界,201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