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調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0年,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教育部實施的第二期、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都提到要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響著幼兒園教育質量。區域活動質量指區域活動是否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程度。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包括師幼互動、同伴互動、幼兒操作材料水平、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與評價。目前民辦園在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中存在一定問題。本研究調查令目前民辦園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現狀,提出了提升民辦園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的建設性意見。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在重慶市主城九區各抽取民辦園3所,其中一級園、二級園、三級園各1所,在每所幼兒園抽取大、中、小各一個班共27所幼兒園81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在參考美國《幼兒學習環境評價量表》與李克建、胡碧穎合作編制的《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的基礎上,自編《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評價量表》,采用七級評定式對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進行測評,并對不同等級民辦園的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進行比較(1為不適宜,3為最低標準,5為良好,7為優秀)。
一、師幼互動處于良好等級,一級園優于二、三級園
調查結果顯示,14.81%的教師會以友好溫和的方式發起或回應幼兒的交往,在區域活動中更關注幼兒之間的消極或可能傷害他人的行為,注重整體秩序的維護;40.74%的教師能夠注意在區域活動中對幼兒的個別指導,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能夠達到良好等級。
不同等級幼兒園在師幼互動中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1所示)。一級園教師對幼兒關注較密切,積極鼓勵幼兒探索、探究,注意對幼兒的個別指導,在二、三級園中,教師更多給幼兒分配活動區和活動角色、任務等,忽視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求,較少介入幼兒的活動。
二、同伴互動處于最低標準與良好等級之間,一級園優于二、三級園
調查結果顯示,16.05%的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鼓勵幼兒在一起友好游戲;38.27%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鼓勵和引導幼兒輪流、分享、合作解決區域活動中常出現的問題;16.05%的教師注重給幼兒創設條件,鼓勵幼兒之間有意義的互動。
不同等級幼兒園在同伴互動中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2所示)。一級園中教師會有意識創設環境與機會,引發幼兒之間不同形式、有意義的互動,二、三級園教師在區域活動中也會鼓勵幼兒之間交流、分享,但是幼兒之間的互動程度低于一級幼兒園。
三、幼兒操作材料水平處于最低標準與良好等級之間,一級園優于二、三級園
調查結果顯示,14.81%的幼兒園中幼兒能正確理解材料的使用規則并合理使用材料;41.98%的幼兒園中幼兒能在教師指導下探究材料的其他功能;1.23%的幼兒園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能根據教師提供的適宜性材料進行創造性使用。
不同等級幼兒園在幼兒操作材料水平中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3所示)。一級園中的幼兒能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創造性使用,而三級園中幼兒大部分都只能理解材料材料規則并合理使用,缺乏創造使用材料的創意。
四、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處于最低標準與良好等級之間,一級園優于二、三級園
調查結果顯示,18.52%的民辦園教師更側重于對幼兒的行為問題和整體秩序的維護;39.51%的民辦園教師在維護整體秩序的同時更加積極關注幼兒;18.52%的教師在區域活動中也積極關注幼兒,但對幼兒表現出來的興趣或需要不敏感,容易忽視對幼兒的個別指導。
不同等級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觀察中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4所示)。一級園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能積極關注幼兒表現出來的需要和興趣,而二、三級園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關注的重點是幼兒的行為問題和整體秩序維護。
五、教師對幼兒的評價處于最低標準與良好等級之間,一級園優于二、三級園
調查結果顯示,13.58%的民辦園教師較少在區域活動結束之后對幼兒做出評價;32.10%教師在區域活動結束之后會針對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適時給予評價,且評價方式適宜,能夠激發幼兒下次活動的積極性;13.58%的教師能有意識的采用多種方式對幼兒的作品或表現作出評價。
不同等級幼兒園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方面存在差異(見表5所示)。一級園中教師在區域活動結束后針對幼兒在活動中的發現或成果進行展示并評價,評價方式適宜,有教師評價與幼兒互評,并且能在評價中及時擴展幼兒的經驗水平,而二、三級園在活動結束后較少能對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及時評價。
六、提升民辦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的建議
教師的師資隊伍質量直接影響區域活動質量特別是過程性質量,總的來看,民辦園師資隊伍質量偏低。為提高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應提升師資隊伍質量,同時建立與完善內部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評價體系。
?。ㄒ唬﹪栏窠處煖嗜耄岣呓處煷?
大多數民辦園教師存在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主要問題。要想提高師資隊伍質量,就要嚴格準入,教師必須通過政府或幼兒園組織的考核,持證上崗。在保障教師待遇方面,可以通過政府財政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解決民辦園教師工資低的問題,引導民辦園落實教師工資、福利、職稱評審和社會保障等政策。
(二)注重民辦園教師職后相關培訓
幼兒園教師的職后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的發展,民辦園教師受專業知識限制,加上缺乏專門針對區域活動的培訓,影響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地方教育部門應該安排專職教研員,定期對民辦園進行業務指導,及時發現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迷惑,為教師提供專業的指導。
?。ㄈ┌l揮公辦園帶頭示范作用
公辦園在教師專業發展、區域活動組織實施方面比民辦園存在優勢。因此,可以發揮公辦園的帶頭示范作用,公辦帶動民辦,提升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如選派優秀的教師進入民辦園中區域活動;請園長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優秀的經驗?;ハ鄮头?,共同提高,幫助民辦園教師了解區域活動的組織開展,進而提高區域活動過程性質量。
(四)建立與完善幼兒園內部區域活動質量評價體系
為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科學性,必須對所要達成的目標進行分解,選擇其中最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項目組成評價的指標體系。一方面地方政府為幼兒園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條件,如高校幫扶,專家進園指導,從專業性角度為幼兒園制定與完善過程性質量評價體系提供理論支撐;另一方面,幼兒園自身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聘請專家顧問的形式,構建出適宜本園實際的評價體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