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區域活動是陪伴幼兒一起成長的綜合性游戲,是集游戲、個性、能力一身的幼兒活動內容。
【關鍵詞】區域;活動;操作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58-01
在幼兒園里,如果老師不給孩子找事做,孩子們就會給老師找事做,那時的老師在教學還是活動上都處于被動,而區域活動的開展就是讓老師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很多人都以為開展區域活動是很艱難的事情,總認為條件不成熟,經濟環境不允許。真的是這么回事嗎?那么我們先看看什么是區域活動或者區角游戲、區角活動?
一、什么是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也叫區角活動,正如我們小時候過家家等游戲一樣的,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已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探索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在區角活動中,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互相交流,培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鍛煉了幼兒的表現力和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二、區域活動的規劃
1.區角活動內容設置。
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分年段)來決定活動區角的開設,也可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劃分區域,如:科學區、建構區、角色區、美工區、圖書區、閱讀區等。也可以重拾閑置的課程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投入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已的意愿和能力興趣,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還可簡單分成兩個區域:室內游戲與戶外游戲。只要在材料的投入上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更改就行。
三、區角規劃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安全。
2.其次要合理有序地利用空間。
3.還要按類別來劃分,在孩子進行區角活動時,我們要考慮到玩具的使用,不要將兩個使用類似的玩具的區角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用具使用上的混亂,給幼兒整理上增加難度。
4.區域活動的動區和靜區要有意分開。
5.區域活動還要按室內外來劃分。
6.區域活動有計劃性和目的性,不能隨心所欲。
四、實際操作問題
1.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怎么開展區域活動?
很多的幼兒園老師覺得條件不好,無法開展區域活動,這是錯誤的,區域活動就如同我們小時候在自家園子里、小區的空地上、村子的坪地上、房子的角落里、拾豬草的田野里、拾柴的山頭上玩游戲是一樣的,可簡可繁。比如手工區活動,發給孩子一張紙,讓孩子們做各種東西,可做成飛機、輪船、小鳥、四角板、三角板。孩子們還可撕成面條,再把面條團成小湯圓,也可用透明膠固定好做成保齡球、足球、排球、藍球、乒乓球等等。在區域中還能開展民間游戲,民間游戲來源于民間,材料造價低,易做,幼兒家長都可以做,老師也可以自已動手,老師進行收集整理、歸類。
2.在材料投入時要從實際出發,圍繞教學目的,認真分析各類游戲的教育功能,并根據各類游戲活動的教育功能與特點投放材料。材料再多都不能過多過份投放,這樣會恰得其反。
3.孩子們在區域活動時,不放任孩子自流。
區域活動時,一定要有自已獨立的主題,雖然區域活動開展存在隨意性強、好似無計劃、無目的,可以嘗試與主題教學相結合,把日常教學的內容延伸拓展到各活動區中,目標的確立要以幼兒為前提,而不是為了目標,走形式。比如孩子們的戶外區域游戲就可以跟體育活動聯系起來開展。
五、區域活動環節流程
區域活動在進行前,一定要堅持好三個環節:計劃和討論——過程和指導——分享和展示。
(1)在進行新的區域活動時,制定好計劃,然后進行討論,我們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組織幼兒展開討論:
你想去哪個區角玩呀?想玩什么呢?
玩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
怎樣玩才能更好玩呢?
每次討論時應有重點話題、主題。避免每次都面面俱到,耽擱太多時間。教師應在活動前多加注意平時在區域活動中盲目性特別強的孩子,問問他們想玩什么,想去哪個區域能不能夠滿足幼兒,并逐漸增強孩子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同時,有的幼兒在某項技能方面特別強,可能增強他的優越感,安排一定的任務或當此區域的小小管理員,讓其他幼兒跟著其學習,起到以強帶弱的作用。
(2)區域活動過程中,適時指導介入。
教師需要清楚知道什么時候去幫助幼兒,當幼兒不需要你的幫助時,你非得幫助,凡事幼兒都想自已動手,幼兒會嫌棄那些不必要的幫助,尷尬的是本來孩子們玩得正火熱,你一加入,孩子不動聲色,走了,玩別的去了。所以秉承一切以幼兒為中心的宗旨,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各種狀態適時介入。
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有兩種基本的方式:
A、平行介入指導。
教師和幼兒一樣,平等地去玩區域里的玩具和材料,不直接和幼兒發生交往活動,即各玩各的。有時教師還可以邊玩邊自言自語。因為幼兒的模仿能力極強,教師的玩法很容易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從而引導幼兒的操作方式。一般來講,建構區、美工區、閱讀區等區域活動都很適合教師采用平行介入的方式引導幼兒的活動。
B、交叉介入指導。
教師作為角色的身份參與活動,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的情境中了解幼兒游戲的情況,展開師幼互動,引導幼兒游戲的進展。教師一般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可以根據幼兒游戲情節的進展,靈活地借助游戲的語言或行為,幫助幼兒豐富游戲的內容和情節,提升幼兒游戲水平。老師的介入會讓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活動結束后,進行成果展示和分享。
區域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集體分享和討論活動,幫助幼兒展示成果,獲取同伴的經驗資源,提升全體幼兒的經驗水平。
A、作品分享。
教師可以請幼兒先別收拾作品,讓孩子去不同的區域參觀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學習分享。教師也可以把部分幼兒的作品拍下來,通過屏幕的方式共同欣賞。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并學習別人的經驗,提升自己的能力。
B、問題討論。
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通性,如角色扮演的問題、材料的使用、創新問題,規則的遵守問題等等,教師都可以給幼兒一個平臺組織幼兒去討論,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學習能力。
六、結論
跟綜觀察選定的十個孩子,進行觀察記錄、照相、成果的展示,記錄一周活動后,全班孩子都差不多觀察到。老師每周要有一到四篇觀察筆記,記錄在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方便以后分析失敗的原因,采取改進的方法,改進方法后的效果。每月要有一到四篇的教育隨筆,主要是記錄每次活動中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吉林大學出版社《幼兒園區角設計指導手冊》.
[2]《湖南教育》975、935、851、979、971期.
作者簡介:曹秀云(1969.12-),漢族,湖南省寧遠縣,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英語系,寧遠縣教師進修學校英語教師及學前教育教研員,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