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學的創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如何順應幼兒發展特點與游戲需要,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問題在我們還是停留在經驗水平上,是困擾幼兒園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課題。提高幼兒區域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主動發展。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促進幼兒的積極探索行為
  第一,安全愉悅的精神環境讓幼兒玩得輕松自由。一個自主、寬松、和諧的環境,更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愿望。只有兒童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幼兒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言一行,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讓幼兒玩得輕松自由。
  第二,自由開放的區角布置引導孩子自由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們賦予幼兒自由度,自由選擇材料、挖掘材料的各種玩法,與材料互動。一是手工坊:如草編的小魚和娃娃,提供貝殼、花生、吸管、上各種顏色的水果網、大小不同的各種豆類等進行拼貼畫;二是操作區:墻上的編織作品,提供不同材料編織,如:片皮條、塑料條等,讓幼兒感受不同材料的編法等;三是生活區:在生活區中幼兒嘗試自己穿針引線進行刺繡、釘鈕扣,用小石磨磨米粉,用刨刀刨蘿卜絲、做土豆泥、自己整理書包、自己用刨刀削鉛筆等;四是小小建筑師:粘在墻上的紙盒割出來的幾幢小房子,精致又漂亮,而這里的材料更是幼兒自己收集的各類大大小小的餅干盒和各種罐頭盒;五是科學探索宮:數學區,有按數取物、幾何形狀、按規律排序、實物與數配對、看圖自編應用題、數學棋、找單數雙數游戲、測量工具等。
  二、區域活動的區域設置,有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游戲
  我們將活動環境分為六大類:第一,建構類游戲(包括大型建構、小型建構、自然物建構);第二,美勞類游戲(包括繪畫、手工、美術、美術欣賞);第三,益智類游戲(包括觀察、探索、閱讀);第四,角色類游戲(包括家庭角色扮演、社會角色扮演);第五,表演類游戲(音樂表演、戲劇表演);第六,運動類游戲。
  大框架制定以后,可根據本班兒童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教育目標以及個別差異,擬訂本班區域設置的具體內容。如小班以生活勞動、感官訓練、建構、裝扮與美工等為主安排區域,中班是以裝扮、建構、美工、音樂等為主,而我們大班則更多以在區域中重視社會性、文化、語言、科學探索等能力培養。
  三、區域活動創設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自然性原則。在有效的空間里,利用桌子、椅子、移動玩具柜將活動室分為幾個區域,并利用活動室外面(延伸到外面)的環境創設不同的區域,幼兒有自主選擇的余地,能夠專注游戲,減少喧嘩和干擾。用不同的鋪設物來暗示區域的劃分。如地毯、泡沫板等,這樣既能區分區域,又可增加互動。各區域間幼兒的走動要有清楚的走動線路,而不能隨意穿插,以免影響別人的正常游戲。
  第二,相容性原則。我們將性質相似的區域設置在相鄰的位置,使幼兒之間能夠產生互動。如:手工作坊與音樂表演區相鄰,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給孩子觀賞,還可以送到音樂表演區,給幼兒穿戴;益智區和生活區相鄰,使幼兒動手動腦結合,激發創意;嘗試常設性區域和與主題相結合的區域活動有機交融。如大班的主題活動《我們的家鄉——福清》中,可以讓幼兒建構區的活動內容可以是讓孩子搭建福清的標志性建筑,如搭石竹山、彌樂巖、瑞云塔等,美工區的活動可由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材料描繪美麗的福清;閱讀區中可投放孩子們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來的關于福清的地圖、圖片、畫冊等等。這樣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進入區中相互分享,區域與區域之間產生相容性。
  第三,多樣性原則。在每一個區域中,都提供分類架和游戲筐,使幼兒便于取放和整理。在一個區域中,有幾類活動區,而不是分得很細致。如,益智區中,我們把拼圖、計算、分類、走迷宮放在一起;在手工作坊中,有撕紙、泥工、做紙泥雕塑、裝飾貝殼、拼貼畫等。在體育區,有扔沙包、扔紙球、踢毽子、縱跳觸物、滾圈、跳房子、滾皮球等。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綜合性地玩,提高游戲水平。
  四、玩具材料的投放策略
  區域活動材料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支持物,在投放材料時既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材料要豐富、多樣、趣味,做到適時、適量、適宜。觀察發現,玩具材料投放的不同方式能夠影響幼兒游戲的動機、態度、堅持性、交往與創造的水平,影響游戲的結果。同樣的游戲材料,投放方式的不同,效益也大不相同。 第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材料?;顒拥牟牧蠎c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能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如:同樣是建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體積大,便于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如結構區、識字卡、各類圖書、計算材料、鐘頭、刺繡、釘紐扣等等。超市購物可鍛煉幼兒的分類、計數、交往等綜合素質,可設在中大班。
  第二,提供具有啟發性、操作性、探索性、層次性的材料。提供能反映該科學知識的直觀形象的教玩具和具體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欲望的材料,如凹凸鏡、開鎖、會變的顏色、磁鐵、翻板、石磨、木瓶堆放、沙漏、小家具、奇妙的轉盤等。又如生活中的給小動物喂食、夾彈子、多功能包等,還有計算中的多變幾何體、七巧拼板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讓幼兒做做玩玩的,孩子們就會百玩不厭,增強學習探索的興趣。
  第三,結合本月的教育目標來創設環境和投放材料。我們嘗試每月投放與主題融合的操作材料若干套。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中,我們提供了旅行去、美麗的中國、設計民族服裝等材料;在“紙”的主題中,我們在教室一角創設了“各種各樣的紙”系列產品和展示品,讓幼兒用紙盒、紙箱等搭建各種見過、沒見過的房子、折紙作品等;開展“美麗的花園”主題時,再豐富內容:健身區、停車場、噴水池等,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操作等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又如在“金色的秋天”主題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稻草編織、制作草裙送到音樂表演區進行表演、稻谷、豆類拼貼畫、樹葉拼貼畫等等。由于孩子們興趣濃厚,課堂的集體教學還不能滿足幼兒的創作欲望,就延伸到區域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種自由活動形式,通過游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即體現育人的功能,轉變了教育觀、兒童觀,進一步認識到區域游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逐步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幼兒,自始自終做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專家和各級領導的引領下,相信我們會更加深入地開展區域活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8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