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無為”處實現“有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精髓。老子認為,“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盁o為”不是一無所為,也不是無能為力,而是要根據大道的本性,遵循自然的規律,于“無為”處實現“有為”。這是管理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或者說是終極的管理目標。
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做到“無為而治”,達到于“無為”處實現“有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刪繁就簡,回歸教育本質
“大道至簡,大簡至美?!眲h繁就簡的目的不是為了少做事、不做事,而是“精于心,簡于形”, 科學管理, 反思進取,抓住主要矛盾,不搞花架子,不瞎折騰,這樣的簡單才能切實高效。
1.心境寧靜,淡看得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苯逃锹乃囆g。在這漫長的教育之路上,學校管理者需要有“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情懷,放下功利,看淡得失,才能讓自己、讓老師們輕裝上陣、從容工作,才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關注師生的成長、謀劃學校的發展。
2.制度簡約,職責分明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學校管理的基礎和保障。但“制度上墻”不等于“制度入心”,而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有心”的人才能做得好。而且制度并非多多益善,過于繁雜的規章制度不容易執行,還會制約了自己,抹殺了師生的靈性。因此,學校制訂制度要注意適合本校的實情,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學校的分工要清晰細化,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這樣將管理由復雜變為簡單,讓每個人都知道該做什么,如何做,并努力地做好。對于上級必要的檢查和考核,學??梢宰儜獙槌B,使得各項工作更有序;而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應盡量不作無效或者低效的干預。
二、潤物無聲,注重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包括理念制度、學校環境、宣傳展示、課堂教學、各種活動等,而這一切外顯形式的最終目標都是指向育人,即讓文化內化、根植于人心。因此,學校的一草一木、宣傳板報、壁畫雕塑等,都應該體現學校的文化價值、特色和品位;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也應該貫穿于各科教學、主題班會、國旗下的講話、綜合實踐、社團活動等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甚至學校管理者也應該把自己當作學校文化的一部分,讓學校文化“入眼”“入耳”更要“入心”,因此,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要注意兩點。
1.校園環境少一些口號標語
校風校訓、制度上墻,在某些場合是必要的,但事實上對師生的教育作用并不大。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著一些照片:國外的某些景點里,專門用中文標出了“禁止隨地吐痰”“禁止隨地扔垃圾”等警示語,可是這些標語并不能阻止少部分素質低的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梢姡@些口號標語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還不如把這些標語改為孩子們的作品展示,既鼓勵了孩子們的創作,又能營造一個美的環境氛圍,讓師生浸潤其間,接受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2.教育過程少一些生硬說教
經歷告訴我們:看到的比聽到的深刻,做過的比看過的深刻。老子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不言之教”,蘇軾也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甭犚磺П椴蝗缭囍鲆槐?,學生是如此,教師亦然。因此,學校管理者不妨少一些在大會小會上說教,多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師生在體驗中成長。還要注意率先垂范,關注細節,“此時無聲勝有聲”,細微處更打動人心。
總而言之,學校的每一處視覺空間、每一刻聽覺時間、都是文化育人構成,通過這些外顯形式的有機構成營造成學校文化氛圍。環境建設也好,教育行為也好,巧妙的“留白”,“處無為之事”,更能收到好的管理效果。
三、民主決策,追求理念認同
學校的決策工作是學校管理的關鍵。自上而下的決策,雖然簡單省事,但是部分教師不理解,造成工作被動在所難免;當決策有失偏頗時,還會招致老師們的消極抱怨,不利于學校工作的開展。因此,在學校的規章制度的制訂、重大事項的決定等,需要廣泛征集教職工的意見,讓大家暢所欲言,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決策。表面上看,實行民主決策似乎比領導決策更麻煩、更復雜、更浪費時間。實際上,磨刀不誤砍柴工,民主決策不但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避免片面性,還有利于促進教職工對決策的理解,對理念的認同,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自覺推動決策的實施,增強教職工關心學校發展的主人翁意識和建設學校、發展學校的責任感、使命感。
四、尊重差異,以點帶面促發展
一支師德修養高、教育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支柱。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老師的能力素質是有差異的,不可能所有的老師都在同一個層面上。尤其是需要推行教育改革,開展課題研究的時候,如果逼著大家同步前進,結果只能是逼著部分的老師透不過氣,疲于應付,不但不能達到發展的目標,效果更會適得其反。因此,學校管理者需要發現、選拔并有意識地培養一批“種子”教師、骨干教師,為他們搭建發展平臺,讓他們作為先行者,及時總結推廣經驗,讓“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感染更多的老師。同時,提供更多的機會讓老師們外出學習,在學習中更新理念,提升能力,讓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由心而發,教學行為的改變從點滴做起,從而帶動全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發展。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盁o為”是管理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文理念下的一種柔性管理。做個學校管理的有心人,遵循規律、以人為本,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就能達到于“無為”處實現“有為”的境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