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中高年級如何選擇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數學高年級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課堂的教學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在滿足教學要求、教學目的和教學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教師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創新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教學設計;情境創設;錯誤資源
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要講究創新。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教學環節的特點來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錯誤資源,讓學生在錯誤中找到正確的解題技巧和學習方式。通過教學設計、情境創設和利用錯誤資源,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中高年級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設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主要以單元的形式存在,單元內的知識具有比較大的關聯性,單元與單元之間是相互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單元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更系統的學習。小學數學單元的分類是以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為基礎,但是又有科學性和完整性。在每個單元起始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本單元的知識大綱,主要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保證接下來的學習的有效性,也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第二,新授課的教學設計。新授課的教學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這個新知識點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很重視新授課的教學設計環節。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新授課的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新課導入、知識講授、習題鞏固、課堂總結、課外作業等各個環節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完整地接收新知識點。新課導入是課程的起點,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導入環節要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授2013部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概率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一枚硬幣拋起落地后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兩個生雞蛋一個熟雞蛋,隨便拿起一個,是熟雞蛋的概率有多大,讓學生自由發言,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再系統地進行講解。知識講授是課堂最重要的環節,要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且課堂不能過于呆板,教師要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都能夠融入到課堂學習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牢牢掌握所學的知識點,課堂總結、習題鞏固和課外作業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做到趁熱打鐵、牢不可破。
第三,整理與復習課的教學設計。即使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邏輯能力也不是很強,在系統整理知識點方面相對來說還是很薄弱的,因此教師要重視整理與復習課的教學設計,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加強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水平。整理與復習課的核心就是要有整體性和系統性,做到承前啟后、橫向梳理,將相關的知識點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整理與復習課是對已學過的知識的鞏固,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保持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學以致用”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哪些知識點存在不足,然后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復習和完善。
二、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是很完善,數學又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科目,學生在理解一些知識上可能存在一些難度,因此需要教師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教學情境的重要性,從知識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知識點置于某個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教學情境,因為教材上所設計的教學情境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個現有資源,再結合圖片、游戲等生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再次,可以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例如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或者是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者是以游戲的方式提出問題,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有很大的提高。最后,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教師在教授2013部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比例尺時,學生會覺得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不知道學習這個有什么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幅地圖,地圖上標有1:100000,教師利用地圖告訴學生,這表示地圖上的1厘米就是實際距離的1千米,以后學生就可以根據比例尺來判斷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這樣的教學情境貼近生活,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來。
三、有效利用錯誤資源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大的發散性,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錯誤,面對學生的錯誤,如果教師一味地責備學生,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的時候應該采用分析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去改正錯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錯誤資源進行新課導入。例如教師給學生一個類似之前做過的題目,學生習慣性地用之前的思維去解題,但是這樣的解題方式是不正確的。于是,教師可以對學生所用的錯誤方法進行講解,起到承上的作用,然后再引出本節課的知識點,起到啟下作用,最后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例如教師在教授2013部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圖形與變換中的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只有一條或者橫豎兩條對稱軸的圖形,加深學生對對稱軸的的印象,然后再放圓形,問學生圓形有幾條對稱軸。學生常會脫口而出兩條,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給學生發圓形紙片,學生自己對疊找對稱軸,會發現圓形有很多條對稱軸,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拓展思維。
小學數學高年級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到有壓力,所以教師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式去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有效利用錯誤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去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糜磊. 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 東西南北:教育,2018(2):47.
[2]王會文.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 考試周刊,2018.
[3]謝峰,李宜艷.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