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農村中高年級小學生寫作水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教育中困擾師生的最大難題就是語文寫作。筆者調查發現,現下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觀點比較陳舊,表達不夠優美、內容過于空洞”等問題。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向大家介紹幾種實用的寫作技巧,一方面補足中高年級小學生在寫作系統知識上的漏洞,另一方面提升其語言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 農村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水平
一、系統訓練,全面提升
一篇文章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好作文一定具備“觀點新穎明確、開頭別致引人、主體論證充分、結尾畫龍點睛”等特點。下面筆者將針對以上四部分提出四大策略,希望能給廣大師生帶來幫助。
1.觀點明確,立意新穎
中小學的作文文體多以記敘文、議論性散文為主。但不管是哪種體裁,都要求觀點明確,讓讀者讀完就能夠領會文章要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走向。俗話說“題好一半文”。觀點明確既是對一篇文章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寫出好作文的必由之路。文章的中心觀點切忌模棱兩可、含混不清,學生要想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首先要具備很好的概括能力,其次要盡可能立意新穎。對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著眼于日常的課本教學和閱讀訓練。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課本為載體,讓學生劃分段落層次,并概括各層的大義,一方面有助于其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理解速度;另一方面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當然,文章若要吸引讀者,也不可 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一定要懂得為其注入新鮮血液,要立意新穎。學生若想寫出觀點獨到、別具一格的文章,一定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課外閱讀量。學生如果一味追求新穎,又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駕馭新題目,往往會離題萬里,南轅北轍。這里推薦一種“對比教學法”來訓練學生的作文立意。所謂“對比教學法”就是指老師給出一個主題(可以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個意象、一個詞語),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寫下3個以上的立意,并對不同的立意進行比較。以“種樹”為例,有以下3個立意:(1)種樹可以保護環境;(2)種樹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3)我們就是一棵棵樹苗,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立意(1)只是停留在“種樹”的表面,二者是很直接的邏輯關系;立意(2)由“種樹”聯想到“保護生命”,在立意上稍有發散;而立意(3)就顯得很深刻,把“種樹”與“育人”結合在一起,由小見大、由此及彼,中心思想有了很大的升華,很新穎,也十分吸引讀者。通過對比,可以直觀感受到三種立意之間的差距,好的作文立意究竟好在哪,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學生在審題的時候還要注意運用下面幾種思維:執果索因、由小見大、由物及人。也可以寫題記和副標題,進一步強調作文主題,但要注意題記最好引用古往今來的名人名言、經典語錄,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2.巧扮鳳頭,惹人眼球
文章的開頭對文章質量有很大影響。開頭的主要作用是說明、解釋標題,并給出中心觀點、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因此開頭決定了文章的脈絡走向,還肩負著吸引讀者的重擔。這里筆者把作文開頭比喻為“鳳頭”,旨在強調文章開頭要優美、要動人。以一篇寫“生活”的作文為例,其開頭就十分精彩,如鶴立雞群。文章是這樣寫的:生活如詩,詩意有盡情難盡;生活如茶,茶香滿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處情難留;生活如酒,酒將醉時笑語盈。作者的這段開頭如詩如畫,令人贊不絕口,它有五大靚點:比喻、排比、詩歌形式、說理深刻透徹、表達形象唯美。實際上,巧扮鳳頭絕不是什么難事,它要求同學們具備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要善于運用豐富的表達技巧。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常用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設問、反問;常用藝術手法:象征、對比、烘托、反襯等都是寫作的基本功,學生平時要多學多練,由模仿到創新,才能在使用的時候信手拈來。
3.擴大豬肚,包藏萬物
所謂“豬肚”,是對文章主體的代稱。文章的主體部分篇幅巨大,內容豐富,就像豬肚一樣,包藏萬物。文章的主體部分的作用是充分論證作者的中心觀點,并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步展開。學生在展開敘述主體部分時常常會遇到以下三個難題:第一,由于文章主體信息量龐大,學生很難把想要表達的內容有層次、有條理鋪展開來;第二,缺乏素材,沒有可以寫的內容,因此很難達到規定的字數要求;第三,論證不充分,論據不足以很好地證明論點。鑒于以上三個難題,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應對措施:
?。?)厘清寫作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作者思想情感變化、故事情節內在邏輯關系;
?。?)掌握敘事方式:順敘、插敘、倒敘;
?。?)增加閱讀量,多讀記多摘抄;
?。?)訓練兩大思維:邏輯思維、批判思維。
做到以上幾點,相信每位同學的習作水平都會有質的改變,從根本上提升寫作能力。
4.訓練豹尾,畫龍點睛
之所以把文章結尾比喻為“豹尾”,是要求文章的結尾一定要有力度、有內涵,才能成為點睛之筆。結尾的基本作用就是總結全文、點明題目。如果要想拔高結尾的文學性與藝術性,那么需要運用表達技巧,以彰顯結尾、突出全局。筆者總結發現以下幾種作文結尾屢獲好評:(1)能引發讀者深思的結尾;(2)能升華主旨的結尾;(3)能首尾呼應的結尾;(4)有突轉的結尾。
從文章結構和內容來看,好的結尾要么是使全文行文結構更加嚴謹,要么就是能夠觸動讀者情感和思考,或者是出乎其意料之外。
二、多讀多記,充實素材
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高年級小學生在寫作方面“缺素材,無話可說”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教師應該著力突破的重點。教師要讓同學們養成“多觀察,多思考”的習慣。作文源于生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夠多觀察、多思考,就能發現生活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就有事可寫,有情要抒。日常生活是積累素材的一個渠道,課外閱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輸入渠道。教師要多向同學們推薦課外讀物,如名人傳記、唐詩宋詞、中外名著等都有助于學生積累素材。只有具備了扎實的語文功底和豐富的素材儲備量,才能立意新穎、論證充分,而不至于跌入“無米下鍋”的窘境。
三、寫作活動,以娛促教
舉辦寫作活動,旨在“以娛促教”。寫作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寫作大賽,也可以是針對某一板塊的微寫作,重點應該放在學生對審題立意、素材儲備以及表達技巧的掌握情況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使課堂形式更加多樣、氛圍更加活躍,以便聚焦同學們的注意力,提高聽課效果。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歷來是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相對于城市小學,農村小學在師資和教學資源上相對匱乏,無形中又加大了教學難度。如何研發出一套高效實用的作文教學辦法來提高農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不讓作文在其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中拖后腿已是當務之急。望本文能給師生們答疑解惑,幫助其渡過難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