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在小學體育課堂發展速度與耐力素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持續下降,已經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增進學生健康的重要途徑,對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實踐性特征,是幫助學生提高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但現在的體育課逐漸演變成了“三無”體育課,即無強度、無對抗、無沖撞,故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因此,加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促進研究,構建符合青少年學生身心特點的體育課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在體育課堂中增加運動強度來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為今后的學生體質健康增加理論依據。
關鍵詞:定向運動;小學生;體質健康;心肺耐力素質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運用測量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以131名五年級小學生為實驗干預對象,通過校園定向運動為干預項目,在課堂中實時監控與干預運動強度,測試指標選取為50m和50m×8往返跑,經過2個月的運動干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耐力素質都有所提升,但實驗組的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說明運動干預對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有效性。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以我校小學五年級4個班共13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個班的65名學生為實驗組,另2個班的66名學生為對照組。
?。?)研究方法:A: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的檢索、搜集整理與本研究相關聯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B:實驗法。①運動安排。實驗組是將課程內容改為定向運動,干預手段為課中運動強度的控制。運用現代科技PolarTeam3心率表進行設計實驗,制定實驗干預方案,對每次體育課進行實時監控和調節。對照組學生按正常的內容進行教學。②運動強度控制。為保證小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避免身體不良反映對實驗的影響,避免過大運動強度對小學生帶來的傷害,實驗組學生均佩戴PolarTeam3的心率表,將數據連接到電腦,對其進行及時的監控與干預。本研究設定運動中心率在110~140次/min為中等運動強度,141~180次/min為大運動強度。實驗時間為2個月,每周三節課,每節課40min。實驗組的體育課強度控制為:準備活動為3~5min,基本部分活動中等強度為10~15min,大強度為10~15min,結束部分為3~5min。校園定向運動選取為百米定向,制作百米定向的路線圖。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選取兩項身體素質指標進行測試,測試內容為50m跑和50m×8往返跑。
?。?)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22.0軟件對實驗前后測試的數據標進行統計學處理,并對每個測試指標進行顯著性檢驗。
二、結果與分析
(1)速度素質的分析。健康體適能包含肌肉適能、心血管適能等,其中速度素質屬于肌肉適能的范疇。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在進行活動時所表現出的快速運動能力,與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在日常的體育課程中,單純的跑類練習缺乏趣味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本次實驗是將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換成校園定向運動,其特點一是定向運動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和游戲性;二是充滿了競爭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
經過2個月的實驗研究,體育課程內容換成校園定向運動,且在體育課中實施運動強度的實時監控與干預,再次測試實驗前后的等級人數分布,就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校園定向運動需要學生在每兩個點之間快速奔跑,以爭取節約時間。持續的中大強度運動可以有效的增大肌肉體積,提高速度力量,發展肌肉協調性。50m跑屬于動作速度,而動作速度的快慢取決于肌纖維的類型和面積、肌肉收縮力量、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等。通過定向運動的鍛煉以及運動強度的控制,可使條件反射鞏固,動作愈熟練速度越快。
(2)耐力素質的分析。耐力素質是健康體適能最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耐力是指全身大肌肉進行長時間運動的持久能力,是體內心肺系統供氧給身體各細胞及其用氧的能力。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要求,五年級學生需要測試50m×8這一項目,以此來檢驗學生的心肺耐力。
經過2個月的實驗,實驗組學生的等級人數分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原因一是課程內容換成了校園定向運動后,隨著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不斷加大,以及同學之間的比賽競爭壓力加大,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運動中,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心肌收縮力增強,冠狀動脈擴張,血流改善,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二是通過運動強度的干預,在運動過程中實時監控運動強度,不僅可以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還可以持續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心肺系統,從而提高耐力素質。
三、結論與建議
?。?)結論。經過兩個月的實驗,兩組學生的速度素質與耐力素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實驗組在運動強度的干預下,身體素質提高明顯好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定向運動實驗是可行且成功的,適宜的運動時間和頻度的各種運動強度對健康都是有益處的,充分驗證了運動強度干預的科學合理性,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身體素質。
?。?)建議。在體育課中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現狀等進行科學有效的強度干預,使學生的身心獲得持續性運動體驗,促進運動效益最大化,通過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在體育課中貫穿運動強度的概念,使每位學生切身感受到運動強度帶來的益處,全面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
參考文獻:
[1]錢鞋良.我國學生體能發展趨勢及其干預措施[J].體育學刊,2016(13):41-42.
[2]許樹勛,王健.運動生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鄧建龍.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