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舊路改造瀝青路面坑槽修補技術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瀝青路面具有無接縫、行車舒適、便于維修等優勢,在各地公路施工中得到了大量使用。但在使用過程中,瀝青路面因長期行車荷載及自然因素作用,將出現各類不同程度的病害,如松散、坑槽等,從而對路面使用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如不及時維修此類病害,同樣會對道路使用壽命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害行車安全,為此,必須重視瀝青路面坑槽維修施工。
  關鍵詞:舊路改造;瀝青路面;坑槽修補
  0 引言
   自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瀝青路面作為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形式,因其自身優勢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病害問題逐步顯現,特別是坑槽問題,如何做好瀝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補工作已成為保障公路工程質量的關鍵,為此,提高路面坑槽修補施工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瀝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之一,坑槽將對路面平整度、舒適性造成嚴重影響,如維修不及時,在交通荷載與水的相互作用下,將進一步加劇路面破壞程度,增加養護費用,甚至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對坑槽進行及時維修,可及時恢復路面表面功能及使用功能,還能消除安全隱患。
  1 瀝青路面坑槽病害原因
   路面坑槽是指行車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脫落而產生坑洼??硬鄄『υ蛉缦拢?
   第一,施工過程中拌和后的瀝青混合料溫度較高,致使瀝青提前產生老化現象,并呈硬脆狀態,進而導致混合料粘結力的下降。
   第二,當溫度環境較低情況下,瀝青混合料溫度極易下降,導致壓實度不符合設計要求。
   第三,施工過程中,如無法均勻攪拌瀝青混合料,或瀝青摻加量不足,都會降低瀝青混合料粘結性能,當車輛高速通行時,極易出現泵吸作用,則細集料將被吸附出來,進而產生坑槽。
   第四,因無法有效控制基層與下面層標高,導致上面層厚度不足,進而無法滿足設計結構厚度要求。
  2 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總長度為205.4km,起止樁號為K695+600~K901+100。本路段為雙向四車道,24.5m為其路基寬度,2m為中央分隔帶,行車道為2x2x3.75m,左側路緣帶2x0.5m,硬路肩寬度為2x2.5m,土路肩為2x0.75m。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路面結構分別為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6(5cm)+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5cm)+粗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5(7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34cm)+水泥穩定砂礫底基層(20cm)。本工程自建成通車后,因交通量持續增長,及重載超載現象嚴重,導致路面病害突顯。其中坑槽問題較為嚴重,為更好提升路面使用性能,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維修方法進行坑槽處理。
  3 舊路改造瀝青混凝土坑槽修補技術要點
   因交通量的不斷增加,導致本路段路面損壞程度較為嚴重,坑槽為其主要病害類型,為保證改造工程質量,提高路面平整度,必須選用科學有效的修補技術,進一步提升路面使用性能,保證工程施工整體質量。
  3.1 集中切割
   施工前,必須做好舊瀝青路面損壞調查工作,做好詳細記錄工作,保證病害處理數量準確無誤。根據行車方向,進行施工場地的確定。車輛向坑槽周圍行駛時,待接近坑槽時應靠右側停車,施工人員必須進行作業區域的及時確定。按照作業區域長度,將所有安全標志擺放距離準確計算出來,擺放好所有標示。切割機卸下后,切割機操作人員即可啟動切割機。并進行坑槽切割厚度的確定。在坑槽深度測量過程中,需在坑槽中間最深位置通過鋼板尺進行坑槽深度地測量。當深度在3cm以內的情況下,僅切割至上面層底部即可。當深度在3cm以上,則需向下面層底部進行切割。通過洋鎬在坑槽中間位置進行坑洞開挖,尺寸為30x30cm,直到基層表面位置,并對基層狀況進行詳細觀測,如基層無損壞,即可進行廢料回填,并做好填平工作。如基層被破壞,則需及時處理基層。
   要求嚴格按照“圓坑方補、斜坑正補、淺坑深補、大坑大補”的原則進行劃線施工。劃線時,坑槽挖補區域可通過方尺、劃筆等工具進行合理確定。挖補線必須控制病害范圍以上,一般可多出10~15cm,以垂直或平行于路中心線的正方形、長方形作為挖補形狀。當下面層破損的情況下,需先將上面層范圍線劃出,隨后順著周圍四邊進行10cm范圍延伸,此后即可進行下面層挖補線劃線,保證下面層和上面層為階梯狀。
  3.2 拌制瀝青混合料
   通過拌和機在瀝青拌和廠集中進行瀝青混合料拌制,隨后即可按照施工進度要求挖補坑槽。該施工過程中,必須對瀝青溫度進行檢測,要求在155℃以上控制瀝青混合料溫度,且在1%以內控制烘干集料殘余含水量。除此之外,還應做好混合料篩分工作,以此對碎石級配進行檢驗,保證級配滿足設計要求。如級配與設計要求不符,則必須進行配合比調整。當一盤料拌出后,需選取有代表性的瀝青混合料進行溫度測量,并對其油石比進行檢測,待滿足要求后,則可以進行攪拌施工,以3~4min作為攪拌時間,保證集料完全被瀝青包裹,且無結團、花白現象。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需在145~165℃之間合理控制出料溫度,通過專人指揮接料。為保證裝料過程中不會出現混合料離析現象,運輸汽車需多次移動位置。按照坑槽工程量進行分層拌料。
  3.3 運輸施工
   運輸瀝青混合料時,應清理干凈運輸車廂,并將一層油水混合物涂抹到車廂板位置,必須粘黏瀝青混合料。裝料過程中,運料車盡可能不要出現超載現象。同時在施工路段嚴禁急剎車、調頭等,避免損壞粘層油,如輪胎上存有污染物,必須清理干凈后才能駛入施工段。
   瀝青混合料向施工現場運送時,應保證到場溫度在145℃以上,如混合料已經出現離析、結團現象,則不得用于施工現場。
  3.4 集中開挖及攤鋪
   開槽過程中,可選用風鎬進行施工,開槽應由中間開始,廢料可直接裝車。該施工過程嚴禁損壞邊線。可按照切割深度,進行開槽深度的確定,如基層損壞,應同時挖補基層,要求先進行基層處理,隨后進行瀝青面層回填,此時必須清理干凈槽底、槽壁松動的瀝青材料,如死角位置清理難度過大,則需選取錘子等工具進行清理,坑槽內的雜物也應清理干凈。    完成清理作業后,可確定混合料用量,隨后倒入坑槽內,如深度在7cm以上,攤鋪需分層完成。如具有較小挖補面積,下面層壓路機壓實難度較大的情況下,需選取沖擊夯由周圍向中部進行充分夯實,遍數可定為3~4遍,隨后選取平板夯進行2遍夯實。完成以上作業后,即可進行上面層攤鋪,按照壓實系數,應高于原路面,并利用推平機進行整平。
  3.5 壓實施工
   根據“四周—中間,弱震—強震”的原則進行壓實施工。先選取2t壓路機進行2遍靜壓,此時碾壓溫度需控制在130℃以上,壓路機碾壓速度為1.5~2km/h,嚴禁忽然轉變壓路機路線或碾壓方向。待完成靜壓作業后,需進行振壓施工,通常以3遍作為碾壓遍數,碾壓速度可定為2.5~3.5 km/h。完成壓實施工后,需再次加固坑槽四周與邊角部位,做好防水處理工作。一般可選用灌縫法施工,也可根據部位特點粘貼止水壓條。完成上述作業后,即可清理施工現場,隨后開放交通。
  4 舊路改造瀝青路面坑槽修補施工注意事項
   (1)開挖時一定要徹底,必須超過損壞邊緣,放大開挖區域,測定坑槽損壞部分的范圍與深度,按“圓洞方補、斜洞正補”的原則,劃出坑槽修補輪廓線,輪廓線必須是與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大小適中,適當外移5-10 cm,使得接縫處理效果更好;沿輪廓線用切割機順線切直開槽,如果發現基層損壞時,要挖深至槽底穩定部分,就是說豎向變形一定要處理到位,不留隱患。
   (2)不論是基層坑槽或者面層坑槽,回填時盡量采用機拌混合料,以保證拌和質量;若是路拌混合料,要使用料斗、稱等稱量工具準確選取原材料,控制配合比例,確保拌和料質量。對于使用的瀝青混合料,要利用移動炒拌機具,采取保溫措施,保證回填效果。
   (3)面層坑槽修補時的除塵工作尤為重要,槽壁及基層表面必須清掃干凈,要利用大容量鼓風機噴出的高強空氣流直接將坑槽內殘留的松散顆粒、雜物等吹出來,形成潔凈的坑槽維修面。槽壁涂刷瀝青,必要時槽底噴灑粘層油,要求涂(灑)刷整齊、均勻,不留空白,不過多流淌。
   (4)瀝青混合料松鋪系數為1.2-1.5,攤鋪要均勻,不得出現粒料離析現象,保證坑槽周邊材料充足。采取相應的壓實措施,盡可能提高壓實效果,特別對邊緣角隅等不易壓實的薄弱地方,一定要利用振動夯、大錘等工具進行補夯壓實。深度在6cm以上的坑槽必須分層按先粗料后細料攤鋪并分層夯實。
   (5)要控制修補壓實后的坑槽比四周原路面高0.5-1厘米(視坑槽深度、粒料的粗細和壓實工具效果而定),運行一段時間修補處即會與路面持平。這是必須的,否則,修補后的坑槽極易積水并且受到較大的豎向行車沖擊力。
   (6)接縫處理盡可能采用階梯狀接縫,即基層處理后,修補面層時向外圍擴展3-5厘米進行二次清邊,錯開豎向接縫,保證新舊路面的整體性,一定程度上還有防止水侵入的效能。
   (7)盡可能避開雨季或雨后立即修補坑槽,坑槽內潮濕時確需修補的,一定要利用噴燈、加熱罩等加熱工具對坑槽范圍進行加熱,確保修補后新舊面層有最佳粘接效果。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充分了解坑槽病害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本文結合具體工程案例,對瀝青路面坑槽進行了及時維修處理,以此有效增加行車安全,降低道路養護成本,實現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彭恩奎.國省干線公路瀝青路面坑槽病害的成因及修補工藝[J]. 科技信息,2013(21).
  [2]李小庫.淺談瀝青路面坑槽病害修復失效的原因及其對策[J].甘肅科技,2013(10).
  [3]杜亞軍.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坑槽修補質量[J].交通世界,2017(16).
  [4]譚巍,許毅飛,孔令云.小半徑彎道路段瀝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與防治[J].公路交通技術,2013(02).
  [5]田耀剛,石帥鋒,楊體文,李煒光.瀝青路面坑槽病害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公路交通技術,2014(05).
  作者簡介:吳強(1979-),男,河南新鄭人,本科,研究方向:道路與橋梁。
  吳強,4101841979022138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3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