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的即興伴奏技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在聲樂藝術的表演實踐中,鋼琴伴奏是音樂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充分利用鋼琴的特點,加強作品的表現力,與學者融為一體,完美表達作品音樂內涵,是“主導者”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充分調動演奏的“創作”熱情,展現作品藝術精髓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即興演奏 鋼琴技巧 復調手法
在聲樂藝術的表演實踐中,鋼琴伴奏是音樂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充分利用鋼琴的特點,加強作品的表現力,與學者融為一體,完美表達作品音樂內涵,是“主導者”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充分調動演奏的“創作”熱情,展現作品藝術精髓的重要手段。下面談談鋼琴即興伴奏技巧。
一、扎實的演奏技術
鋼琴是富于歌唱性的一種樂器,不是每個人都能使其“歌唱”,必須有一雙聰明靈巧的手和一個敏銳的頭腦。想彈好即興伴奏必須有堅實的基本練習基礎。彈琴時,手型非常重要,不但利于完成樂曲,而且利于表演的和諧統一。手型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樂曲本身是高低起伏、強弱變化的,手型的原則應是盡力發揮手的積極性,用指尖去觸鍵彈奏,拇指短小者必須使掌關節撐起以求力度均衡,必須盡力杜絕2指到5指的第一關節折指現象,尤其是手指稍長而無力的學生。需要用力彈奏時,必須有意識并控制力量,否則彈奏就會僵硬。初學者要多練習高抬手指敲擊琴鍵的練習曲。很多練習曲同時又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不要把它想得枯燥乏味,要充分掌握其中的韻律、強弱等情緒變化,使其動聽。
二、鋼琴即興伴奏中的骨架是和聲
和聲設計是鋼琴即興伴奏中具有“靈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聲選配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整首旋律伴奏處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在一般性的旋律進行中,運用調內正三和弦便能大致保持主旋律的和諧、流暢以及織體的豐滿效果,但在旋律的高潮段落和轉調部分,和聲手法的運用與處理卻要求體現出特定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有部分學生不能把和聲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不能恰當地選配和弦,這在鋼琴伴奏教學中也應予以彌補。讓學生多彈和弦及和弦連接,仔細傾聽音響的變化,感受更多的音響效果,也可建議和聲課中適當地加入旋律和聲輪廓的寫作,掌握和弦在實際作品中的運用,在完成書面作業的同時,加強鍵盤和聲的訓練,增強實際音響的感知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鋼琴伴奏中和聲設計能力的提高。傳統的和聲中有很多限制和規定,它受到現代和聲體系的極大沖擊,這是必然的。雖然現代的和聲已毫無顧忌,但必須有傳統和聲基礎才能推陳出新,否則就是空中樓閣。所以為歌曲、樂曲配和聲,就要從最初開始學起,穩扎穩打,以求和聲進一步豐富和更新。
三、應準確選擇與音樂情緒相吻合的伴奏織體
音樂情緒是演奏者或欣賞者對聲音效果是否滿足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音樂情緒按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同的情緒類別。常見的是將歌曲分為歡快、抒情、進行曲風格三類基本情緒。
伴奏織體則指的是“和聲聲部的具體組織形式”。它的基本類型有:柱狀和弦式、半分解和弦式和全分解和弦式3種。每種織體類型各有其不同的表現特征和適用范圍。在教學中,不同情緒的聲樂作品,所運用的伴奏織體和觸鍵方式也就顯得不盡相同。
A、歡快情緒的歌曲。這類歌曲的特點是熱情、活潑,節奏明快、富于舞蹈性,往往全曲始終貫穿一個節奏型。音樂旋律圓滑、流暢,和聲運用宜有一定濃度但又不宜過于清淡,故在伴奏織體的設計上應以半分解和弦為主,低音要富于流動性,在節奏安排上要兼顧各地區、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特征。觸鍵要靈巧、輕盈,有珍珠般、明亮的聲音效果。唯有這樣,才能表達愉悅、歡快、有舞蹈性的情緒體驗。
B、抒情性的歌曲。這類歌曲的特點是:“感情抒發較為充分,富有內在激情,情緒變化豐富、細膩?!焙吐暆舛惹宓?、典雅,故在伴奏織體的設計上應以分解和弦和琶音為主,復調手法也較為多見。它的節奏不宜像歡快型作品那樣過于鮮明、集中,應具有典型的浪漫氣質。彈奏時應下鍵柔和、圓潤,觸鍵速度盡可能地慢、深,多用手臂的自然重量下鍵。唯有這樣,才能起到描繪背景、烘托氣氛的作用。
C、進行曲的歌曲。這類歌曲的特點是,歌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號召性,音樂特點是節奏鮮明,情緒飽滿、激昂,充滿“戰斗”熱情。由于音樂形象需要有寬廣、宏偉的氣勢與較強力度,故伴奏織體應以濃密、厚實的柱狀和弦為主。彈奏時應下鍵果斷,聲音飽滿、尖挺,多用肘部以上甚至身體的力量彈奏。
四、恰當地運用復調手法
在鋼琴伴奏中,應當根據不同歌曲體裁特點和歌唱的對象分別加以處理。一般說來,抒情歌曲和藝術歌曲的伴奏手法應該更加精致而富于色彩,往往需要恰當地運用復調手法加以潤色,以增強伴奏音樂的藝術表現力。藝術歌曲的演唱,歌唱者有較大的個性發揮余地,在歌唱進行或間歇的全過程中,鋼琴伴奏都應當成為有機的整體加以烘托,其中復調手法的運用更能襯托出藝術歌曲演唱的光彩,表現出更加細膩的內心感情。
總之,要充分發揮鋼琴伴奏的引導、補充、襯托、渲染作用,它不僅需要我們具有敏捷的思維、靈活的手指、豐富熟練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我們有完善的音樂修養和廣闊的藝術視野,以提高藝術水平,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聰、韓冬.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新編[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1—3
[2]馮德鋼.歌曲鋼琴即興伴奏[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