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縱向推進 層層剝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最苦與最樂》是一篇議論文,其觀點是:人生在世,要對家庭、社會、 國家以及自己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為了說清楚這個觀點,作者采用了“層層剝筍”的縱向式結構行文。這種結構特別注重思維的邏輯性。唯有嚴密的推理,才能有助于讀者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問題,形成認識。
  【課文簡評】
  《最苦與最樂》首先提出并論述了人生最苦的事情是“身背一種未了的責任”,接著又追問什么事最快樂,闡釋為什么“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最后通過對“責任能否推卸”這一問題的思考,得出“人人必須盡責任”的鮮明觀點。
  梁啟超作為一代大家,在論證過程中并沒有掉書袋、擺架子,而是從生活的瑣事入手,娓娓道來,由淺入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處處為民眾考慮,體現出作者啟蒙大眾的苦心孤詣。
  【技法講解】
  議論文中 ,“縱向式結構”通常需要非??b密
  的邏輯思維。
  如《最苦與最樂》這篇文章,共六段,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5~6段):人生當勇于負責任,不能逃避。
  那么,這三部分間有怎樣的一種邏輯關系呢?
  痛苦和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論述。所以作者就從人們最熟悉的“貧”“失意”“老”“死”等人生苦痛開始說起,通過否定大家的普遍認識來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時再提出自己的第一個分論點:“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边@樣就不會有耳提面命、強加于人的感覺,反而有水到渠成之妙。接下來,作者列舉責任未解除的種種情況:承諾未辦、欠錢未還、恩惠未報答、得罪人未賠禮。這些事實論據皆事事常見、句句入心,讀者無不默許。
  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論證“盡責任是最大的快樂”,這是第二個分論點。這是前一個分論點的對立面,我們因為有了前面的認識,自然而然就容易接受這個觀點了,所以這里只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最后引用孔子的話加以證明。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最苦與最樂”所指的“負責任與盡責任”,不是兩個迥異的或對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兩個階段、兩種狀態、兩種境界。這種辯證思維所把握的有機聯系使全文的議論渾然一體。
  至此,兩個分論點已經證明完畢,文章似乎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知道,某些讀者的思想上還有一個結沒有解開:既然負責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負責任不就沒有痛苦了嗎?為了解開這個結,作者設立了第三個分論點:“人生應當勇于負責,而不應當逃避責任?!逼湔胬碛墒恰柏熑卧酱?,痛苦越大,快樂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責任是逃避不了的”。這兩個方面互相支持,使論證更加有力。梁啟超先生嚴密的論證之美令人嘆服!
  最后再補充一點,我們注意到幾乎每段開頭都有一個設問句,后面的跟進回答,把三個分論點連綴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不斷地接近文章的中心論點。
  連續的追問,如層層剝筍般,引領著我們從混沌走向清晰,傳遞給我們思維推進的快感。
  【即學即練】
  1.仿照例句,補寫出你對“責任”的理解。
  示例:責任是燈下完成作業的堅持,
  
  2.下面這段文字主要論證了什么觀點?又是怎樣展開論證的?
  提倡清歡,并不是倡導“窮歡”,不是要我們走進深山老林,拒食人間煙火;崇尚清歡,也不是推崇“清閑”,不是要我們碌碌無為,得過且過。追求清歡,要不為世俗所困,不為名利所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像蘇東坡那樣,即使遭受打擊排擠,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在學校組織的以“書信的魅力”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同學說:“現在是網絡時代,我們都用手機發短信,誰還寫信呢?”你如何看待身邊的人更習慣用手機發短信這一現象?請用簡明、連貫、得體的語言表達你的看法。(100~120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