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體育教學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方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中職體育運動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運動損傷的現象,導致學生的身心健康與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因此,中職體育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應重視體育教學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終身安全運動意識,使其掌握運動損傷的防治方式,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  運動損傷  預防與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a)-0012-02
  中職體育教學工作中應根據運動損傷特點與發生規律,編制較為完善的預防以及處理計劃方案,培養學生的運動自我保護觀念意識,以免在體育運動中出現損傷問題,與此同時在發生運動損傷問題之后,還需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處理,以此規避嚴重的身體損害問題。
  1  學情分析
  中職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較為重要的時期,普遍存在體制弱、運動技能差的現象,但是,都具有一定依賴性、模仿性、好奇心等,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精神不容易集中等,在運動過程中大部分人天性活躍,參與課余活動的積極性高,而且學習壓力相對較小,課余時間多,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較長。但對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全面,對于具體的運動損傷防治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不懂得怎么樣在運動中保護自己,出現意外運動損傷的時候不能及時正確的處理,在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運動損傷事件逐年增加,導致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產生恐懼心理,參與積極性降低。針對此,在中職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預防運動損傷問題、引導學生形成終身安全運動觀念意識十分重要,體育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掌握運動損傷的防治方式,形成安全運動觀念認知,避免在運動期間出現損傷事故。在發現有運動損傷問題之后,還需對其進行合理的處理,以免不能及時正確處理導致埋下終身的遺憾與傷害。由此可見,在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運動損傷的防治較為重要,應予以足夠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規避運動損傷的問題,全面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以及水平,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2  中職體育運動損傷的預防
  2.1 指導學生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目前中職學校學生多出身于獨生子女家庭,缺乏抗挫折與自我保護的意識,難以更好的預防運動損傷問題,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應指導學生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告知學生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并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參與到熱身準備活動中,使其通過熱身準備的方式預防運動損傷問題。例如,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體育運動或是比賽之前,做好運動準備有必要嗎?”在提出問題之后,發現很多學生認為無所謂,部分學生認為運動前準備會浪費時間,只有少數學生認為體育運動前的準備很有必要。由此可見目前很多中職學生尚未意識到運動之前做好準備的重要性,體育教師應樹立正確觀念,總結豐富的教育指導經驗,為學生講解體育運動之前的熱身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問題,并且采用運動損傷的案例分析方式為學生講解體育運動之前熱身的關鍵點,并且在講解之后學生就可以全面了解運動之前準備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自我保護觀念。
  2.2 培養學生的熱身活動準則意識
  體育運動之前參與到熱身活動中,有助于維護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身心健康,是合理預防運動損傷的關鍵形式。因此,在體育運動之前,應指導學生全面的了解熱身準則,更好的參與到熱身活動中。首先,體育運動之前的熱身活動,需要使得身體微微出汗,具體的熱身方式需要結合體育運動項目確定,例如,采用慢跑熱身、徒手操熱身以及游戲熱身方法。其次,應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體育運動之前的熱身方式與技巧,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可以總結運動之前的熱身規律以及經驗,根據體育運動特點與需求等參與到相關的熱身活動中,以此提升整體教育指導效果,例如,教師在運動之前熱身指導方面,可以要求學生熱身3~4min,然后采用徒手操的方式促進身體各個關節部位的活動。最后,應當重視各個重點部位的準備,例如進行腰部與各個部位韌帶的拉伸,時間為3min,通過韌帶的拉伸預防運動損傷問題。
  2.3 引導學生形成安全課堂紀律意識
  一方面,體育教師應強調具體的安全問題,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運動損傷防范措施,例如,穿著輕便的服裝、剪掉長指甲、穿運動鞋、不隨身攜帶尖銳的物品等,與此同時要求學生課堂中聽從教師的指揮與領導,保持較為良好的課堂紀律,沒有經過教師的允許不可以擅自離開隊伍,尤其在接力項目以及投擲項目中,應遵循課堂紀律原則,杜絕出現打鬧、動作粗野等現象。另一方面,在場地中開展實踐操作活動,應保持場地的平整性,針對小石塊進行及時的清潔,以免拌倒誘發傷害事故問題。尤其在跳遠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沙坑的平整性,清理石塊或磚頭等雜物,以免導致學生的身體受到損害[1]。
  3  中職體育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3.1 肌肉韌帶拉傷以及關節扭傷
  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如若學生出現肌肉韌帶拉傷以及關節扭傷的現象,需要采用冷敷的方式進行處理,將冷水、冷冰等設置于學生患處,形成一定的刺激性作用,有助于止血以及鎮痛,達到麻醉、消腫的目的,例如:將毛巾放入冷水、冰水中1min,然后放置于患處,3min更換一次,也可以將冰塊設置在塑料袋中,外敷于患處。此類方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有助于促進血管的收縮,降低局部充血問題,形成感覺神經的抑制作用,緩解疼痛感。需要注意的是,在運動損傷的24~48h之內可以采用冷敷法,超出此時間范圍,需要采用熱敷的方式,促使局部血管處于擴張狀態,改善血液循環以及淋巴循環,達到消腫以及鎮痛的作用[2]。   3.2 肌肉痙攣的處理
  在中職學生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主要原因就是學生運動期間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連續性的收縮,加之寒冷空氣的刺激,使得肌肉出現痙攣、抽筋的現象,呈現出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狀態,小腿腓腸肌以及足底屈拇肌、屈趾肌等出現痙攣的現象。在遇到此類狀況之后,應當做好保暖工作,并且緊急的進行肌肉拉伸處理,緩解痙攣癥狀,引導運動損傷的學生進行局部肌肉的熱敷、按摩,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在合理緩解運動損傷癥狀的情況下,做好相關的處理工作[3]。
  3.3 培養學生的自救與互救能力
  目前很多中職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缺乏自救以及互救的能力,在發生運動損傷問題之后,由于缺乏自救以及互救的能力,導致病情延誤,甚至因為錯誤的操作加重病情,嚴重威脅學生的生命安全。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制定完善的運動損傷自救以及互救訓練方案,增加訓練時間,通過合理的鍛煉方式培養學生自救以及互救能力。例如,設計“體育運動肌肉韌帶拉傷”的模擬情境,指導學生在模擬情境中進行自救與互救,使得學生掌握動手操作的技能,可以在出現運動損傷之后,采用自救、互救的方式進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另外,在體育運動損傷防治教學方面,體育教師應樹立正確觀念,遵循科學化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可能出現的運動損傷事故問題,采用合理的指導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形成良好的運動損傷防治模式,維護學生的體育運動安全[4]。
  4  結語
  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損傷問題較為常見,對學生的人身安全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體育教育工作中,教師應重點關注體育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運動損傷預防觀念,并做好運動損傷預防教育、早期損傷處理教育工作,使得學生懂得如何在體育運動之前預防損傷、在出現損傷之后如何自救與互救,以此維護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安全性,規避損傷問題,提升教育工作效果,充分發揮運動損傷教育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應當重視肌肉痙攣、韌帶拉傷與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的預防,加強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學生的訓練力度,利用合理的訓練方式使得學生掌握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方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林茂全.關于高職體育教學中羽毛球基本功訓練及預防運動損傷的探討[J].卷宗,2017,45(16):147.
  [2] 金瑋.微課教學在高職體育“運動損傷救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7):120-121.
  [3] 龔俊峰.高職學校學生田徑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8,33(10):121-122.
  [4] 段紅允.高職學校學生運動損傷后的心理反應特征及康復措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7):50-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3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