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參與課堂合作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被廣泛地應用在初中的數學課堂,對于數學學困生而言,他們因為自身的基礎知識不系統、學習興趣偏低、合作意識淡薄等因素的影響,不能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本文針對數學學困生在課堂合作學習中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和對策,從而促進數學學困生有效參與課堂合作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數學學困生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64-01
一、概念界定
一般認為學困生是指智力和感官正常,但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學生。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活動主體,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通過探索研討、合作互助,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
二、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具體表現和特點
通過對學困生的細致觀察、課后輔導和單獨交流,可以看出大部分學困生對數學學習有著一些共性的特征,下面將從兩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第一是學困生數學學習行為習慣特點:首先,學困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松懈。其次,不愿意積極動腦思考,過分依賴老師、同學。最后,眼高手低,不勤于動手解題。第二是學困生數學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特點:學困生經歷的“失敗”太多,因此缺少了很多成功的體驗,長期發展,形成了他們自卑、怠慢、消極等不良的學習態度。此外,很多學困生學習主動性較差、缺乏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最后,學困生因為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又缺乏一定的學習意志力,因此學習成績長期而穩定地達不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水平。
除了學困生自身因素外,家庭因素,教師的影響等都是他們成績不達標的關鍵因素。
三、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參與課堂合作學習的策略
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針對合作學習的現狀,提出一些建議:
1.合作小組的組建要關注學困生
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我們在異質分組的基礎上,要關注到學困生的選擇意愿。教師可以給予學困生優先選擇組員的權利,讓學困生選擇他們喜好的組員。此外在由組員共同選舉了組長后,可以由學困生擔當副組長配合完成組內工作,促使學困生承擔組內工作,增加交流的機會。
2.分層設計小組合作的內容,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欲望
由于學困生的基礎知識薄弱,較難的問題會削減學困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然而問題過于簡單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而言沒有合作的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合作學習的問題是學生有效參與合作學習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針對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出具有層次、階梯式的合作內容。這樣可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3.合作交流中培養學困生的傾聽習慣
課堂教學中,很多學困生成為合作學習中的看客,究其原因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沒有認真聽取他人的發言,或是沒有積極思考發言內容,致使沒有跟著小組整體的學習節奏。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讓學困生在一段時間內擔當組內的記錄員,教師要求學困生記錄別人發言的內容,聽清教師的問題,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言,即使對他的發言有意見或聽不明白,也要耐心地聽別人說完;要積極思考別人的發言。這樣堅持訓練可以鍛煉學困生的思維,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4.合作中關注學困生的發言以及和組員的交流
在合作中,教師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加討論,對待問題要積極思考并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想交流、愿交流,和別人分享交流的快樂。在課堂上,我們發現因為學困生基礎知識差,自卑感強,因此怕交流,怕出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在參與小組合作中,多傾聽學困生的語言表達,在他們遇到表達困難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在小組匯報時,有意地多讓學困生進行表達,而其他組員則作為補充發言,這樣促使學困生的表達能力不斷進步。
5.堅持多鼓勵多表揚,建立傾斜于學困生的評價體系
對學困生而言,鼓勵和表揚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在合作學習中,還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贊揚。另外當學困生不能順利解決學習問題時,不但要給予安慰、鼓勵,而且還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引導他們找出問題的關鍵。總之, 學困生在課堂上需要老師更多的關心和鼓勵。
另一方面,很多教師在小組合作中都采用了小組加分競賽的評價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優等生和學困生的評分上要有一定的傾向性,因為學困生完成一項任務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更大。
6.合作學習中注重學困生反思習慣的培養
著名數學家弗賴塔教授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數學合作學習中的反思是學生對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回顧分析的過程,這點對數學教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困生而言,及時總結所學知識和學習策略,可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間時間通過和學困生對話、交流了解他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可以當堂解決他們的疑惑。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困生如此問自己:我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了嗎;我都明白了嗎;今天我發言了嗎等等。學困生在合作學習結束或課后進行自問式的反思,逐步養成反思的習慣,敢于分析自身學習的得失,能促進學困生的自我提高和不斷發展。
四、結束語
在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師有效地指導和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可以使學困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和鼓勵、 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而且給學困生營造了寬松、 愉悅的學習氛圍, 從多角度培養學困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對待學困生,教師要更多地給予關愛、給予表揚,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為他們創造更適合學習數學的天地,從而促進每位學困生主動、積極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文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1.
[2]歐陽柳.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亞太教育,2015,13:46-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