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育理念指導下數學教育教學思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文章以分層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當前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接著論述了分層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使用,以便可以更好的促進全體學生都能夠有所成長。
【關鍵詞】分層教學 數學 學生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51-0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分層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受到廣大數學老師關注。分層教育主要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使得不同學生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符合當前新課標要求,防止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有助于學生全面成長。
一、數學教學現狀
在當前數學教育中,學生在數學學習思維方法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缺陷,學生們在讀寫聽記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缺陷,這些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整體效率,學生數學學習狀況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聽課方法非常差,無法抓到課堂教學重點,在學習過程中經常丟三落四,記憶力和注意力都不集中。
第二,閱讀能力非常差。許多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方法來記憶數學知識,根本沒有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分析,無法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應變,這也會極大制約學生自學能力。
第三,記憶方法非常單調,大多采用機械記憶方式。許多學生對于數學公式概念記憶,往往只是滿足于得到最后結論,他們并不會去理解記憶過程,也不會理解這一結論真正含義,無法弄清整個結論來龍去脈。
第四,表達能力非常弱,表達不清晰。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學生作圖并不準確,沒有數學應有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二、分層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使用
為了可以更好教育學生,我們可以采用分層教育方法在數學中運用。
第一,我們首先可以將學生分層,使所有學生都可以有所發展。一般而言,在進行學生分層時,我們可以分成三個不同層次,他們分別是好層次,中等層次和基礎層次。好層次學生是品學兼優學生,他們對于數學學習態度非常積極,喜歡鉆研數學問題,對自身要求也非常嚴格。中等層次學生學習態度良好,但是學習能力不夠,對于數學不是非常感興趣,可以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教師可以注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能力提升題目,爭取讓他們更好的對數學進行學習?;A層次主要是對能力較差,對于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于基礎知識掌握存在一定難度,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常常遇到很多問題,這使他們對于數學學習根本沒有任何興趣。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當多表揚他們,讓他們漸漸養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漸漸提升學習能力。
第二,對課堂教學進行分層,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完成學生分層之后,我們需要利用學生分層來更好做好教學分層。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面對面交流。在師生之間雙向交流過程,課堂教學分層可以有效保證所有學生夠獲得收獲。一般而言,課堂分層又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教學目標分層,另一部分是教學內容分層。在對教學目標分層時,我們可以以學生分層作為依據,對于不同層次學生制定不同目標,目標設置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使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來完成。如果不對教學目標分層,讓所有學生都朝著一個目標前進,那么不利于學生全面成長,很可能會出現學生群體兩極分化現象。除了教學目標分層之外,我們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讓不同層次學生掌握不同數學知識。對于好層次學生可以讓他們掌握頂尖數學知識,對于基礎層次學生可以讓他們夯實基礎數學知識。
第三,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使學生可以更好復習和掌握所學知識內容。課后作業是反映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載體,同時也是分層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在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時,我們可以分成三個不同層次。例如對于基礎層學生可以讓他們多做基礎試題。在完成基礎試題前提之下讓他們盡可能做中等試題。對于中等層次學生,我們可以讓他們完成中等試題,同時給他們進行思想點撥,讓他們去探索難題目的解題方法。對于好成績的學生可以布置拓展題目,讓他們去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新途徑,不斷提高他們自我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有所收獲,讓他們全部都能夠成長。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方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可以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可以提升學生們的整體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具有極大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芳.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1):74.
[2]蔡忠強.基于分層教學模式談初中數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4):43.
[3]廖德瑋.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4):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