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不同林隙間伐對長白落葉松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的長白落葉松中齡林為研究對象,在2012年進行林隙間伐(5 m×5 m、7 m×7 m、10 m×10 m),并于2013年和2014年選擇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層進行取樣,測定土壤的物理性質,其結果表明:林隙間伐能夠改善長白落葉松中齡林土壤的物理性質,林隙7 m×7 m的林分,改善了土壤的松散程度,使容重減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增強。
  關鍵詞:  林隙;  長白落葉松;  土壤;  物理性質
  中圖分類號:   S 791. 222, S 714. 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19)03 - 0026 - 03
   長白落葉松是我國東北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它以生長迅速、輪伐期短、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被廣為栽植[ 1 ]。長久以來,我國人工林培育的重點主要在育苗造林方面,撫育管理也主要集中在未成林造林地的撫育管理方面,人工林郁閉成林后的撫育研究與生產經驗非常有限,導致現有落葉松人工林基本均為單層同齡純林,存在更新停滯、生物多樣性極為匱乏、地力衰退等問題,嚴重影響其木材生產效益和生態功能的發揮[ 2 ]。本研究針對長白落葉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質存在的問題,采用不同林隙進行間伐長白落葉松中齡林,對林隙間伐后土壤的物理性質與對照林分進行對比分析,為現有長白落葉松中齡林的天然化改造提供技術支撐。
  1 試驗區域概況
   試驗地點在孟家崗林場(130°32′42″~130°52′ 36″E,46°20′16″~46°30′50″N),位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東北部。地處完達山西麓余脈,以低山丘陵為主,坡度較為平緩,大部分坡度為10°~      20°。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250 m,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且干燥;夏季短促、溫暖而濕潤;早春少雨、風大易干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年平均氣溫2.7 ℃,極端最高氣溫35.6 ℃,最低氣溫-34.7 ℃,年≥10℃積溫2 547 ℃,年平均降水量550 mm,無霜期120天左右。土壤以暗棕壤為主,其次為白漿化暗棕壤,另有少量的潛育暗棕壤、原始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
  2 研究方法
   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長白落葉松中齡林為研究對象,林分年齡28年,平均胸徑16.0 cm,平均樹高17.5 m。2012年對該林分進行3種林隙間伐,即5 m×5 m、7 m×7 m、10 m×10 m ,每個林隙設置3個重復,每個重復設置固定標準地1塊,對照樣地3塊,合計12塊。分別在2013年5月、10月、2014年5月對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質進行調查,取樣點選擇固定標準樣地的4個角和中心點,取深度為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層,采用環刀法測定土壤的物理性質[ 3 ]。
  3 結果與分析
  3. 1 林隙間伐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由不同林隙間伐下土壤容重的變化(表1)可知:長白落葉松的土壤容重在0.85~1.55 g/cm3之間,均值為1.12 g/cm3,各樣地0~10 cm土層的土壤容重都比較小,均低于1.05 g/cm3。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土層深度的土壤容重有顯著差異(P<0.05),隨土層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說明土壤各層之間的熟化程度不同。表層土壤容重較小,是由于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存在,這些植物的根系50%以上生長在土壤表層0~20 cm內,另外表層腐殖質的大量積累使土壤更加疏松,容重變小。
   由土壤容重與土層深度的關系式(表2)可知:土壤容重與土層深度以冪函數方程擬合最好,相關系數較大。間伐后林分的土壤容重較未間伐的小,說明落葉松人工林林隙間伐可以改變土壤的松散程度,使容重減小。土壤容重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并無明顯規律,可能是土壤取樣的時間間隔比較短,林隙間伐對土壤容重的影響并沒有充分顯現。
  3. 2 林隙間伐對土壤孔隙度的影響
   長白落葉松中齡林0~10 cm土壤總孔隙度在49%~70%之間,平均55%左右,毛管孔隙度在45%~67%之間,平均52%左右;10~20 cm土壤總孔隙度在40%~65%之間,平均50%左右,毛管孔隙度在37%~59%之間,平均48%左右;20~40 cm土壤總孔隙度在35%~56%之間,平均44%左右,毛管孔隙度在34%~55%之間,平均43%左右。表層土壤的孔隙度較大,是由于地表枯落物分解腐爛后增加了腐殖質的含量,有利于表層土壤團聚結構的形成,且土壤表層細根分布較多,而細根生長及分解可以改善土壤的孔隙狀況[ 4 ]。3層土壤毛管孔隙度占總孔隙度的95%以上,說明該林分土壤中直徑小于0.1 mm的土壤空隙所占比例比較大,土壤的持水能力較強,但通水透氣性較差。
   由不同林隙間伐下土壤孔隙度的變化(表3)可知:間伐后,林隙為5 m×5 m林分的土壤總孔隙度較對照高1.79%;林隙為7 m×7 m林分的土壤總孔隙度較對照高1.77%;林隙為10 m×10 m林分的土壤總孔隙度較對照高5.28%,說明林隙間伐能夠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 改善土壤孔隙狀況。土壤孔隙度隨時間的動態變化情況無明顯規律。
  3. 3 林隙間伐對土壤水分的影響
   落葉松人工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和田間持水量都隨著土層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林隙間伐的林分土壤持水量從大到小依次為5 m×5 m>7 m×7 m>10 m×10 m>對照(圖1)。統計回歸分析(表4)結果表明:土壤各持水量隨著土層深度以冪函數方程擬合最好,且相關系數較大同。與張社奇[ 5 ]研究黃土高原油松和刺槐人工林,方偉東[ 6 ]研究長白山地區4種森林類型土壤含水量的結果相符合。
  4 結 論
  4. 1 長白落葉松人工林林隙間伐后,改變了土壤的松散程度,使容重減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改善土壤孔隙狀況,持水能力增強。
  4. 2 林隙7 m×7 m林分的土壤容重改變后結構性良好;林隙5 m×5 m和林隙7 m×7 m的林分土壤總孔隙度在50%左右,此時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比較協調;土壤持水性能比較好的林分是林隙較小的5 m×5 m和7 m×7 m的林分。
  4. 3 林隙間伐可以作為長白落葉松人工林天然化改造的可行手段,但研究的林分為中齡林,林隙過小在短時間內就會郁閉,促進林分的生長的效果不明顯,而林隙過大會則會導致嚴重的風倒,所以間伐林隙應以中林隙(50 m2)為宜。
  參考文獻
  [1] 張象君.  落葉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對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樣性的影響[D].  哈爾濱:  東北林業大學,  2010.
  [2] 裴允鵬,  王國增.  落葉松人工林立地指數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  林業勘查設計,  2005(2):  41 - 42.
  [3] 孫楠.  雜種落葉松人工林造林密度的研究[D].  哈爾濱:  東北林業大學,  2012.
  [4] 王樹堂,  韓士杰,  張軍輝,  等.  長白山闊葉紅松林表層土壤木本植物細根生物量及其空間分布[J].  應用生態學報,2010(3):  583 - 589.
  [5] 張社奇.  黃土高原油松、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生態系統的功能特征研究[D].  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4.
  [6] 方偉東.  長白山地區四種森林類型土壤理化性質及水源涵養功能[D].  北京:  北京林業大學,  2011.
  
 ?。ㄘ熑尉庉嫞?nbsp;  李 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88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