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醫改體制下體檢中心服務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人民群眾健康素質的提高和醫療體制改革的逐步實施,充分認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對體檢中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體檢質量指南》和提出的醫改轉型升級方略,體檢中心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方法和策略來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與技術手段,努力規范體檢流程,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本研究以服務模式為視角,分析了體檢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探討健康管理服務的實踐路徑。健檢服務模式可以進一步增加健康管理(體檢)服務供給,有效促進健康管理(體檢)機構建設與發展;堅持技術標準與服務規范相結合,使體檢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從而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關鍵詞】 醫改;體檢中心;服務模式
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全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升,隨著我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醫改轉型升級方略的提出,為多樣化健康服務提供了發展的思路,使其成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發展的新興業態。如何創新健康領域發展和服務模式是現代體檢中心的重要課題。
1 未來體檢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1.1 國民健康意識增強
我國健康體檢市場消費需求潛力巨大,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人的健康意識,特別是城鎮居民的健康意識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居民對于優質的健康體檢服務有熱切的需求。
1.2 人口老齡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慢病管理需求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1]。多發于老齡人的慢性病和惡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發病率不斷升高,催生了體檢行業的發展。對于慢病患者,定期體檢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及時了解其身體狀況和疾病進展,并進行慢病管理,對于提高其生活質量,防止疾病的惡化非常有必要。
1.3 政策驅動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要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因此,體檢產業吸引了眾多資本,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中國防治慢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相繼頒布,“健康中國”建設的新紀元也隨之開啟,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呈現出“共享共建、全民健康”的新局面。我國健康管理的建設與發展,迎來了發展的機遇,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為21世紀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
2 健康體檢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1 由單純經營型向學科建設型轉變
體檢中心不受臨床醫護人員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醫院沒有做好健康管理學科的建立,從而導致從業人員的專業發展和學術地位無法得到解決。學科建設將是中心發展的一項長遠規劃,也是體檢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2 由健康體檢向延伸后繼服務轉變
一個完整的體檢過程包括檢前、檢中、檢后三部分,這三個部分的組合也就是健康管理過程,這三個部分的共同完成,才能實現體檢過程的全程收益。醫院體檢中心可開展的檢后服務工作包括:檢出疾病后門診治療、預約跟蹤服務、定期觀察復檢、綠色通道入院、以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為重要內容的健康管理等[2]。
2.3 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型管理轉變
公立醫院體檢中心作為體檢市場的參與者和競爭者,就必須遵循市場規律,而精細化管理是現代體檢中心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條件。體檢中心作為醫院的一個科室,由于傳統的醫療體制束縛及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匱乏,體檢中心主要是經驗型和粗放型管理,看重的是體檢人次和體檢創收,體檢成本高,隨體檢市場沉浮,沒有真正考慮內涵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管理上務虛、形式、表面,沒有一套切實有效的管理辦法和步驟。體檢中心要想真正發展,就必需轉變發展思路,提升科室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在對體檢流程各個環節的執行中以精確化和數據化作為基本要求,并持續改進,同時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工作積極性,提高執行力和工作效率,降低體檢成本,形成體檢中心的自有特色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從而增強體檢中心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勇于和敢于參與市場競爭。
3 開辟健康管理服務實踐路徑
3.1 創新評價機制,注重學科建設
3.1.1 學科支撐 開展學科建設和課題研究,讓學術和學科為體檢中心的發展和自身地位的提升奠定基礎。
3.1.2 引入市場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開發落實全年總運營指標策劃與實施,健康管理服務的營銷是提升健康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3.2 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
3.2.1 精細化全面化發展 以“文化、創新、合作”的工作方略,打造精準體檢“未病保健、慢病逆轉、重病無憂”平臺,尋求跨界融合大健康,多贏未來新業態,建立專科實驗室(區域實驗室)等。
3.2.2 體醫結合 開展體醫結合的實踐路徑,實現健康體檢與健康保健深度融合,形成有效的健檢后續服務鏈,共同拉動醫院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整體升位。
3.2.3 加快信息化建設 加強體檢中心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增強競爭力,如開設健康管理網站、微信服務公眾號等,優化體檢中心工作流程。探討大數據的應用,優化拓展健檢服務功能。
3.3 強化精準醫療建設,拓展健康服務領域
3.3.1 開展精準醫療 深化4P醫學理念,探索健康管理服務新路徑,開展基因檢測等“精準醫療”服務模式。4P醫學的論點就是使疾病醫學進入健康醫學時代,即運用生物學角度,實現能夠預見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對疾病進行積極預防和控制[3]。例如,開展基因檢測等“精準醫療”服務模式。
3.3.2 推動基層健康發展 大力推進健康促進工作,深入基層開展健康教育巡講,拓展服務領域。
4 討論
未來,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全面實施,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逐步推進,健康管理學科和相關服務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皼]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彰顯了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地位,不斷提升健康管理(體檢)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探索新思路創新驅動,緊緊抓住醫改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以履行社會責任、不辱使命,實現健康管理愿景為根本,為健康服務業和健康管理新業態發展,為國民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郭清.健康管理學[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11.
[2] 郭清.中國健康服務業發展報告2013[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92-103.
[3] 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