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政治論文  > 
  • 研究多模式麻醉方式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與結腸切除手術病人中 的應用

研究多模式麻醉方式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與結腸切除手術病人中 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多模式麻醉方式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結腸切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療手術切除直腸患者計68例,隨機分為采用常規治療方案對照組(n=34)與采用多模式麻醉方式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實驗組(n=34),對比手術效果。結果:實驗組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血常規指標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麻醉費用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麻醉藥物劑量低于對照組,P<0.05,需要追加鎮痛藥物患者例數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結腸切除患者采用多模式麻醉方案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麻醉效果理想且安全可靠,不會導致醫療成本的增加,值得推廣。
  關鍵詞:多模式麻醉;加速康復外科;結腸切除;
  結腸癌屬于臨床常見疾病,發病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于早期結腸癌患者,臨床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的方案。而在結腸切除手術中,由于手術創傷大,且難度較高,故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普遍不理想,患者的病死率難以得到有效控制[1]。為探究更為有效的圍手術期干預方案,提高手術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結腸切除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采用多模式麻醉方式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與常規治療與麻醉方案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療手術切除直腸患者計68例,隨機分為采用常規治療方案對照組(n=34)與采用多模式麻醉方式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實驗組(n=34)。對照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39~74歲,均數(61.4±10.8)歲,實驗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36~75歲,均數(58.7±11.2)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患者均經臨床檢驗確診為早期結腸癌,符合結腸切除手術指征,年齡在18~75歲區間,已經簽訂知情同意,心功能正常,排除合并其他重大臟器疾病,精神疾病,麻醉禁忌癥以及病灶轉移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流程,術前宣教,口頭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有關流程,并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確保其滿足麻醉要求,不進行術前鎮痛。術前8h,禁止攝食與飲水,不攝入電解質飲料。術中常規鋪巾消毒,氣管插管全麻,未進行神經阻滯干預,給藥芬太尼,劑量為2~4ug/kg,用以麻醉誘導,術中以芬太尼維持麻醉,每小時追加0.1mg,手術完成后給藥嗎啡,劑量0.05~0.08mg/kg,如患者術后存在嚴重疼痛,可給以鎮痛泵干預。術畢常規使用5-HT受體拮抗劑止吐藥物,如患者體溫降低到36°C及其以下,主動加溫,一般被動保溫即可,結合臨床經驗完成液體管理,要求患者在排氣排便后再進行攝食[2]。
  實驗組采用多模式麻醉方式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其一,術前宣教,采用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告知患者在圍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并預先告知患者出院的標準以及后期的時間安排,讓患者對整個治療流程新中國有數。其二,術前評估,結合患者病情,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包括心臟彩超、血管超聲、冠脈造影、心電圖、胸部CT、肺功能檢查等,而后由麻醉醫師對患者的重要臟器情況進行評價,排除麻醉禁忌癥患者。其三,術前鎮痛,屬于預防性鎮痛用藥,在術前晚上20:00口服樂松,劑量為1片[3]。其四,術前禁食水,術前8h禁止攝入食物,術前2h禁止飲水,可在術前8h飲下清亮液體,結合患者體質量設定,為5ml/kg,術前2h繼續飲下清亮液體,劑為5ml/kg。其五,麻醉方式,采用多模式麻醉方式,為全麻輔助神經阻滯,對于傷口則采用局部麻醉藥劑進行浸潤。在超聲引導下行腹橫筋膜、肌神經等的阻滯,藥物使用羅哌卡因,濃度為0.25%~0.375%。在進行麻醉前使用凱紛,靜脈給藥,劑量為50mg,而后以芬太尼進行麻醉誘導,劑量為2~4ug/kg,術中以瑞芬太尼維持麻醉,給藥劑量為每分鐘0.1ug/kg,手術完成后可使用羥考酮鎮痛,劑量為0.05~0.08mg/kg,如果患者手術時間較長,則需要追加凱紛,劑量為50mg。術后結合患者的手術情況以及疼痛耐受程度,配置好靜脈自控鎮痛泵,在鎮痛的同時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術后3~4d,定期給以凱紛,或可配合其他鎮痛藥物干預。術后防惡心嘔吐藥物與對照組一致。其六,術中做好對患者體溫的檢測,采用主動保溫方案,確?;颊叩捏w溫在36°C以上,同時做好對患者液體注入量的監控,防止液體超載問題。其七,術后干預,術后2~4h,如患者無不良胃腸道反應,可口服清亮液體,劑量在200ml以下,而后可結合患者胃腸的耐受能力制定攝食方案,并鼓勵患者早期活動,促進其康復[4]。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以及麻醉情況。術后恢復情況以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血常規指標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代表,麻醉情況采用麻醉費用、麻醉藥物劑量、追加鎮痛藥物例數評估[5]。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均在Excel預處理的基礎上,采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設定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恢復
  實驗組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血常規指標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麻醉情況
  兩組麻醉費用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麻醉藥物劑量低于對照組,P<0.05,需要追加鎮痛藥物患者例數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加速康復外科指的是基于循證醫學加強患者圍手術期管理,減少患者應激反應,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進程所實施的各項工作,其核心理念為減少患者的創傷以及所存在的應激反應。而對于結腸切除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疼痛無疑是重要的應激反應誘導原因,故對于該類患者有必要做好疼痛干預。多模式麻醉方案即為采用多種作用機制不同的麻醉藥物起到更好阻滯作用與鎮痛效果的麻醉方法,旨在緩解患者應激反應的同時,減少不良反應。在應用加速康復外科方案后,可通過早期進食維持患者腸道粘膜功能的穩定,有利于緩解患者對創傷的應激反應,也能夠增加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度。利用術中保溫措施以及限制液體的過多注入,也坑過進一步緩解患者的應激反應,配合術后早期活動以及飲食,則能夠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配合多模式鎮痛,可降低疼痛對患者的影響,有助于減少炎性因子的釋放,能夠促進患者傷口的盡快愈合,可降低中樞神經疼痛的敏化,能夠減少疼痛藥物的使用劑量。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血常規指標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則代表術后恢復情況理想。兩組麻醉費用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麻醉藥物劑量低于對照組,P<0.05,需要追加鎮痛藥物患者例數少于對照組,P<0.05,則代表麻醉效果理想。綜上所述,對結腸手術切除患者采用多模式麻醉方式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可促進患者康復,鎮痛效果理想,且不會導致醫療成本的增加,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徐輝.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內鏡輔助腹腔鏡結腸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 黑龍江醫藥科學,2017(6):179-180.
  [2]黃花香. 快速康復理念對腹腔鏡結腸癌切除術后疼痛、炎性反應和胃腸功能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8):1181-1183.
  [3]伏潔,王琛,樊勇,等. 快速康復模式在腹腔鏡結腸癌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10):899-901.
  [4]李艷紅.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結腸癌圍術期的應用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6):722-723.
  [5]劉國良,張尚文.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結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6):141-142.
  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姚鶯;出生年月:1976.4;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浙江;職稱:副主任醫師;單位:上海市楊浦區控江醫院科室:麻醉科;研究方向:麻醉科在ERAS的作用;專業:臨床醫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5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