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復外科對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及炎性因子影響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加速康復外科(ERAS)對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響。 方法 54例食管癌根治術患者,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7例。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使用常規干預, 觀察組患者圍手術期使用ERAS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胸管拔除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及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胸管拔除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分別為(9.02±2.48)、(1.33±0.67)、(3.14±0.86)、(2.73±1.59)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03±2.69)、(2.61±0.74)、(5.13±0.98)、(3.76±1.81)d;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 觀察組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IL-8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ERAS應用于食管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 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 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加速患者康復。
【關鍵詞】 加速康復外科;食管癌根治術;胃腸功能;炎性因子
丹麥外科醫生Kehlet最早提出了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 它指圍手術期間使用已證實且有效的療法, 使患者相關并發癥與手術應激狀況降低, 使患者術后更快康復, 其主要措施包含減少手術操作創傷、強化術后護理(如手術后可適當運動、及早進食等)、快速通道麻醉(fTrA)、最佳鎮痛技術等相關具有循證醫學證明圍手術期相關優化處理方法[1]。因此, 本文通過分析ERAS理念對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及炎性因子影響, 為臨床患者治療提供一些借鑒?,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54例食管癌根治術患者,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7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使用常規干預, 觀察組患者圍手術期使用ERAS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準備 對照組患者手術前1 d晚上開始禁食水, 常規灌腸, 術前不補充碳水化合物, 常規留置胃管。觀察組患者手術前由主管醫師與護士對患者和家屬行有針對性的ERAS相關宣教, 手術前6 h禁食, 2 h禁水, 手術前2~3 h靜脈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術前不灌腸, 不采用麻醉前用藥, 不留置胃管。
1. 2. 2 麻醉方式 對照組使用靜脈吸入復合全身麻醉。觀察組使用硬膜外結合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潤麻醉相結合。
1. 2. 3 手術中處理 對照組患者胸部后外側常規切口, 不限制液體入量, 不進行保溫措施。觀察組患者具體為:①結合腔鏡微創技術的手術, 術中盡量減少對胃部刺激, 充分保留胃網膜血管, 對胃切緣及吻合口的可靠縫合;②對輸液數量與速度進行控制, 限制含鈉晶體液過度輸入;③保溫措施:對患者輸注液體要先進行加溫處理, 使用溫水沖洗胸腔, 手術中維持患者體溫在36℃;④術中盡量縮短麻醉時間。
1. 2. 4 手術后處理 對照組患者鎮痛、進食與輸液等均按照傳統方法, 以靜脈營養為主, 第7~9天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吻合口瘺后, 開始進食流質飲食;觀察組具體為:①應用多模式鎮痛方法, 術前給予非甾體抗炎藥物超前鎮痛, 關閉切口時應用羅哌卡因進行切口浸潤麻醉, 減少阿片類止痛藥物的應用。②術后第1天即下床活動及功能鍛煉。③早期進行腸內營養, 術后第1天即通過十二指腸營養管予以500 ml營養液進行腸內營養, 第2天予以1000 ml, 第3天予以1500 ml, 第4天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吻合口瘺且胃腸排空動力良好后, 開始進食流質飲食, 第5~8天逐漸增加流質飲食量, 給予防誤吸指導。④手術后第1天拔除導尿管。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胸管拔除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及IL-6、IL-10、TNF-α及IL-8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檢測患者手術后IL-6、IL-10、TNF-α及IL-8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胸管拔除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分別為(9.02±2.48)、(1.33±0.67)、(3.14±0.86)、(2.73±1.59)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03±2.69)、(2.61±0.74)、(5.13±0.98)、 (3.76±1.81)d;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手術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手術后, 觀察組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IL-8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患者組織受損程度一般是經過炎性反應含量表征, 機體細胞因子的表達含量改變情況可直接反映患者術后體內炎性反應情況[2]。細胞因子包含抑炎性因子與促炎性因子兩類, 其中促炎性因子為參與免疫應答、介導炎性損害主要細胞因子, 機體內部“抑炎和促炎”因子不平衡造成患者炎性反應升級。TNF-α、IL-8與IL-6為促炎性因子, 在圍手術期內可對T淋巴細胞增殖進行調控, 誘導T淋巴細胞與超敏C反應蛋白表達, 組織受損程度和其表達含量為正相關, 同時促炎性因子間互相影響組成很多正反饋環, 導致機體出現炎性級聯效應反應[3, 4]。而IL-10可對巨噬細胞抗原提呈與細胞活化有抑制作用, 同時抑制免疫應答[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胸管拔除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分別為(9.02±2.48)、(1.33±0.67)、(3.14±0.86)、(2.73±1.59)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03±2.69)、(2.61±0.74)、(5.13±0.98)、(3.76±1.81)d;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ERAS理念的應用可促進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 更好降低患者體內炎性因子含量。觀察組患者這些優勢主要和以下因素有聯系:①手術前對患者進行ERAS宣教, 做到“醫護患一體化”, 使其有正確認識, 減少了患者憂慮與緊張等負面情緒;②使用更好麻醉技術與鎮痛藥物, 使患者在術后排氣時間縮短, 更快恢復胃腸道能力[6];③手術中患者進行保溫措施, 可降低低體溫升高以后所形成的應激損害, 控制靜脈液體量, 預防心血管類疾病出現[7];④手術中的微創技術, 胸腔鏡、腹腔鏡的聯合應用, 可使手術創傷所引發的應激反應下降;⑤術后的早期腸內營養、早期下床活動、早期拔除胃管、胸腔引流管均利于胃腸功能恢復, 減少炎性刺激。
綜上所述, 食管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內應用ERAS可有效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加速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Wakabayashi H, Uwano R. Rehabilitation nutrition for possible sarcopenic dysphagia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6, 95(6):e84.
[2] Mainini C, Rebelo PF, Bardelli R, et al. Perioperative physical exercise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ung cancer surgery:What is the evidence. SAGE Open Medicine, 2016, 8(5): 102-106.
[3] Gao K, Yu PM, Su JH, et al.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screening and pre-operat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fast-track recovery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A study for 342 cases. Thoracic Cancer, 2015, 6(4):443-449.
[4] 夏燕, 常淑文, 葉敬霆, 等. 快速康復外科在肺癌手術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中國肺癌雜志, 2016, 19(12):827-836.
[5] 方忠民, 藍斌, 楊彥龍, 等.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胸腔鏡肺癌手術中的應用. 廣東醫學, 2015, 11(8):1226-1229.
[6] 王艷紅. 對比研究全身麻醉與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術中的臨床效果.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0):46-47.
[7] 杜娜, 郭成林, 楊梅, 等. 加速康復外科在中國大陸胸外科臨床現狀——基于胸外科醫生及護士調查分析. 中國肺癌雜志, 2017, 20(3):157-162.
[收稿日期:2018-10-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