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于細微處見真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微記錄的研究緣起
  微記錄研究源于我園教師在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與發展瓶頸:一方面,幼兒園擴招使得新教師大量涌入,給園所注入新鮮血液時也對保教質量提出了挑戰——青年教師缺乏問題意識和課程意識,不能及時發現教育契機,生成符合幼兒興趣和需要的課程;另一方面,成熟期教師的發展遭遇瓶頸,具體表現為主動探究性不足,思維固化,缺乏創新,過于依賴以往的教育經驗,對兒童和實踐問題的理解多憑主觀判斷,存在“貼標簽”和模式化的教育傾向。
  基于對教師發展現狀的分析,我園用課題研究帶動教師專業發展,微記錄則是在專家引領下為我園教師量身定制的研究路徑。
   微記錄的相關概念
  ◆ 微記錄的內涵
  在日常工作的操作層面,微記錄是指教師在對幼兒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和評估的基礎上,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多元化的分析與假設,并通過教育策略對幼兒進行干預的文字記錄。
  然而微記錄的內涵遠不止于此,微記錄可以被理解為“基于觀察對事物表象背后的原因進行多元分析”的一種思維方式。其主體不局限于教師,還可以是家長、幼兒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對象也不局限于幼兒或與幼兒相關的事物,可以涵蓋身邊的一切事物。
  ◆ 微記錄的特點
  微記錄產生于我園教師發展的現狀,與目前常用的觀察和反思模式相比較,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著眼于細節?!拔ⅰ币馑际切?,這也是微記錄最大的特點。區別于傳統的教學反思,微記錄鼓勵教師對幼兒一日生活中看似不起眼或早就習以為常的小事進行觀察,并嘗試分析其背后的教育價值。促使教師把目光轉向幼兒,激發教師的問題意識。
  第二,依托于事實。微記錄強調觀察者要用客觀的視角,對幼兒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的事實進行如實描述,避免加入教師主觀的認識和修飾。對于教師而言,重點要對事實與觀點、白描法和一般敘述進行區分,建立客觀描述的概念。
  依托于事實的觀察與記錄,是教師進行多角度分析的起點。教師在記錄的過程中需不斷強化尊重事實而非個人情感的原則,減少對幼兒行為的主觀臆斷的同時也提升了對自身認識和行為的反思意識。
  第三,開放的結構。區別于傳統觀察記錄高結構的表格化記錄形式,微記錄只要求教師通過觀察、分析、策略這3個環節之間內在的邏輯順序進行。其目的就是要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避免讓“依葫蘆畫瓢”式的工作模式禁錮教師的思維、剝奪教師在創造性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價值感體驗。
  第四,審辯式思維。微記錄強調教師要對現象背后的原因進行多元化的分析與假設,對包含教師自身教育理念和行為等因素進行分析和反思。通過強調問題背后的多重影響因素,扭轉教師缺乏自省意識、習慣主觀臆斷直接對問題下結論的思維特點。
  以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為例,過去教師更多關注情緒本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效果并不理想。當教師用微記錄的方法嘗試對幼兒焦慮情緒進行多元分析時,可能會關注到幼兒自身的性格特點、3歲前是否建立了較好的安全和依戀關系、家長對幼兒入園的教育和引導是否得當、班級環境創設和活動安排是否能夠吸引幼兒、幼兒自身表達能力和自理能力如何等諸多因素對幼兒情緒的影響,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并實施、驗證。
  第五,連續觀察。微記錄既是促進教師轉變自身教育觀念和思維習慣的途徑,也是教師實際工作的有力抓手,教師可以依據教育策略實施的效果對分析的準確性進行驗證。
  以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為例,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認為家長的焦慮情緒可能是某幼兒分離焦慮的主要影響因素;接下來,教師需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如,與家長單獨溝通介紹幼兒分離焦慮的成因及特點,向家長提供幼兒日?;顒诱掌?,緩解家長焦慮等;最終,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效果來驗證前期的分析是否準確,進而調整下一階段的干預策略。
  ◆ 微記錄的實施過程
  微記錄的實施過程是教師通過觀察記錄、分析假設、策略實施3個環節的循環實踐,最終了解幼兒心理與教育規律的方法和過程。這要求教師首先用客觀視角,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和記錄;接著利用相關的專業認知,對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進行多元化的分析與假設;最后依據分析與假設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策略,并在實際工作中逐一嘗試實施。
  在策略實施后,教師應重復以上3個步驟,通過觀察了解策略實施的實際效果,并對其分析進行驗證和反思,調整和完善教育策略,直至實現教育目標。
   微記錄的意義與價值
  通過兩年多實踐,我們欣喜地發現了教師身上的變化。
  ◆ 從關注活動到關注幼兒
  在活動中,教師從以往更加關注活動的效果和目標的達成,轉變為真正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狀態。教師真正發現了孩子們各自身上的特點和需要,并開始思考如何給予他們個性化的指導與支持。
  ◆ 從主觀臆斷到審辯式思維
  在對幼兒行為進行判斷時,教師們表現出更謹慎的態度和更全面的考量,面對問題時,教師開始不斷追問“我的想法對嗎”“還有其他可能性嗎”等問題。
  ◆ 從線性思維到網狀思維
  教師的思維特點也在研究微記錄的過程中產生了變化——從以往只關注事物的表面到關注事物之間的聯系。這種變化無論是在教師分析個體幼兒行為的影響因素,還是在進行課程目標和內容的設計時都有所體現。教師正在嘗試利用以往思維中的“線”,編制匯聚成一張富有邏輯的“網”。
  ◆ 從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
  以往教師的反思和隨筆中成功經驗比比皆是,似乎教師都能通過自身的教育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然而,每個教育者心里都清楚——現實中的教育不是件簡單的事情?,F在我們在微記錄中能看到教師真實的困惑和思考,這對教師自身的發展和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
  ◆ 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需求就是動力,為了讓自己的分析更具科學性,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去建構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微記錄使教師通過自主學習去了解一些以前并不了解或者只了解皮毛的理論知識,真正實現了基于師幼雙主體的主動學習與成長。
  教師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這也是我們研究微記錄的初衷——通過教師的專業成長給予幼兒更專業和適宜的支持,促進我園幼兒更加全面和諧的成長。而在孩子們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微記錄研究和實施的成效。在教師更專業、開放和以人為本的支持下,孩子們更加自信、自主與全面發展。
  微記錄研究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教師距離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促進每個幼兒富于個性化的成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進一步在實踐中最大化地發揮微記錄的價值,仍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和研究課題。但與之相比,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在路上,且在不斷地努力邁向前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2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