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舞蹈作品中的客觀存在與主觀表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從客觀和主觀的關系上看,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內容和一定的形式,舞蹈也是這樣,構成一個舞蹈作品有兩個方面,即舞蹈作品的內容和舞蹈作品的形式。作為我國國內第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劇作品,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改編創作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它就將音樂、舞蹈、人物以及情節完美結合并且很直觀的表現出來。接下來我將分析《紅色娘子軍》舞蹈作品中的客觀存在與主觀表現。
關鍵詞:客觀存在;主觀表現;舞蹈作品
一、客觀存在與主觀表現
客觀存在就是不以人的意志改變或者否定的,也不會被人的意志所控制,它不會因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存在的物質。世界上除了思想、道德、精神這些抽象的東西外都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就像你去旅游睜開眼睛看到山山水水,閉上眼睛卻又看不到了,但是山水還是存在的。再比如海市蜃樓,其實我們看到的蜃樓是光經過復雜折射產生的光效、影像,但是并不是那些景象真正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主觀表現是藝術家以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語言,真實地再現客觀現實生活,突出地表現主觀的思想感受。比如說,就像是要畫某個風景,在那風景當中含有許多事物,那些事物非常直接地影響著并且左右著畫家想要表達的意志,并結合著畫家的個性,最后呈現出著某種特定的作品面貌。
二、舞蹈藝術中的客觀存在與主觀表現
如果要說美的客觀存在形態是生活美,那么這種客觀存在的主觀表現的反映產物固然就是舞蹈美了,并且也是美的創造性的反映形態。舞蹈美是舞蹈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是舞蹈家以人體為工具,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在按照規律,合乎目的的運動中,所創造出的一種具體可感的動態形象。它是能為審美主體所感知所欣賞的客觀物象,是存在于舞蹈作品中的一種客觀的社會價值,因此,它既不是舞蹈家意識、精神的虛幻投影,也不是欣賞者的主觀感覺;既不是“我想創作什么它就是什么”,也不是“你感覺到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我想作為一名舞蹈演員經常會有一種感受,演員在進行即興舞蹈的時候,突然會發覺到所要表現的舞蹈的節奏、動作、速度還不能足以表現出來自己內心深處的激情;而往往有時候又會相反,會發覺到表達的動作太過于奔放、速度太過于急速、節奏太強烈,反而和自己此刻想要表達的心情不符合。同樣的在欣賞舞蹈演出時也經常會發生類似的情況,有時突然覺得情節事件在演出時特別感人,但是在看完演出后往往就記不起來,沒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往往有時又突然覺得舞蹈太過于華麗壯觀、引人注目反而卻感受不到舞蹈中想要表達的動人心弦的內容。造成這樣的現象正是因為舞蹈的形式和內容產生矛盾所造成的,它說明了舞蹈作品中內容和形式這兩方面因素的客觀存在;它們一方面共同存在,另一方面又是各自起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三、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客觀存在和主觀表現
說到舞劇,它是以舞蹈為最主要藝術的表現手段,它綜合了舞美(燈光、服裝、道具、布景)、音樂等,得以表現出來戲劇內容的成品舞蹈作品。我們現在就以我國的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為例子,舞劇以震撼人心的悲壯情節聞名,杜鳴心、吳祖強、施萬春等著名作曲家根據其劇情發展,并且配合上舞蹈動作,將黃準的《娘子軍連歌》的主題音樂深入發展,從剛開始的序曲、序幕連續貫穿到一到第六場,把將西方芭蕾的精華與我國的大氣氣派結合融為一體,得以在舞臺上成功塑造出英姿颯爽的中國娘子軍造型。剛剛所說的這些是客觀存在的,因為這些都是事實與吳清華本人的悲慘遭遇所真實對應的,她從一個女奴發展到了革命戰士,她所走的成長道路是充滿了變數與激昂澎湃的。盡管在舞蹈藝術中,會常常遠離我們生活中的原型,舞蹈會以一種變化多端,眼花繚亂的一個形態呈現在我們眼前,但是深究其實質內容仍然是一個舞蹈家以其他個人獨特的審美感受去對社會生活中的美化、提煉、變形和發展,最后歸根到底它是一種社會意識。不僅僅是包含著被反映出的社會生活和舞蹈家們對于這種生活的情感態度,而且通過舞蹈形象所表現出的對生活的態度又會通過演出給觀眾的思想感情以一定的影響,從而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果。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不僅僅是體現在可以通過音樂藝術表達進而來推動舞劇表達的劇情、刻畫什么樣的人物,它還緊借著舞蹈作為載體,通過舞劇中鮮活的人物形象來推動戲劇性的情節發展,才能體現出來深刻的思想表現,使舞劇整體跌宕起伏,具備一定的戲劇性。音樂表達的空間不像是雕塑與繪畫那樣可以展示出現實的客觀反映存在,音樂是聽者在聽到音樂并且感受音樂的同時所生發出來對于主觀事物的想象,到舞蹈這里,舞蹈可以通過形體語言把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表現出來。還有很多情節都運用了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及啞劇等多種表演形式,將劇中的人物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例如舞劇表演形式獨舞的部分也是在該舞劇中最為突出明顯的部分,想要表達的是洪常青的形象,舞劇的音樂多為高昂明朗,那樣才更能夠襯托出洪常青人物性格的正直與勇敢,在舞蹈的動作設計部分同樣運用的是豪邁與奔放的動作創編的獨舞,舞蹈動作搭配音樂,所建構出全劇最高潮部分。這些對于人物刻畫過程中的音樂安排以及舞臺舞蹈動作的設計都為了能夠達到這個舞劇的本身想要表達的戲劇性的效果,而也因為這樣精心的創作,才得以鑄就了《紅色娘子軍》的完美展現。
四、結語
優美的音樂可以使舞蹈更加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舞蹈在音樂的基礎上體現,依賴音樂而存在。其音樂、舞蹈、人物形象的創作都非常的成功。它歷經歲月磨礪,能夠成為紅色經典之作毋庸置疑,并非偶然。它的經典與成功呈現并不僅僅是體現在本文上面所提及的音樂創作方面上,更能夠體現于它對于舞劇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設定方面的安排以及舞蹈編排中動作的設計,經典舞劇《紅色娘子軍》給我們所留下的借鑒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我們得以從該舞劇中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合適的設計靈感和創作想法才得以為一個整體劇目所增光添彩,才能夠塑造出一部成功的芭蕾舞劇。
[參考文獻]
[1] 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修訂版)[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 李承祥.《紅色娘子軍》四十年[J].舞蹈,2004,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