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規律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寫作是學生知識結構、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分析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是考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標尺和法瑪。與此同時,寫作也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中學階段作文分值約占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作文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對學生的前途影響深遠。因此,教師課堂寫作教學過程中,針對寫作比較困難的學生,要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指導。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通過在長期的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和寫作方法。其次,在仿寫借鑒中要不斷探索和大膽創新,促使學生逐步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和觀點,使學生的作文新穎出奇、驚采絕艷。
【關鍵詞】初中作文;模仿;創新;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90-02
學生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內容的核心和重點,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技巧,需要一個長期堅持、循環漸進的過程?!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苯虒W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繼承前人的優秀思想,借鑒和模仿他人的寫作思路和方法技巧。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吸取文章的精華和營養,把優美的詞匯和語言應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逐步積累寫作的素材和寫作經驗。同時教師在寫作訓練和指導時,要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在閱讀和仿寫的過程不斷升華和提煉,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和技巧,使學生的作文標新立異、精彩紛呈,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一、初中生語文寫作的現狀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語言,如身體的血液般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隨時隨地都在使用。從小學開始,經過幾年的作文教學和寫作訓練,按理說學生應該很容易地通過文字來表達心聲、敘事說理、抒情論證。然而在實際寫作教學中經常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寫作談之色變,產生極大的厭倦和畏懼情緒。教師布置作文,學生經常面對題目不知從何下筆,拖拖拉拉不愿去寫,臨交作業時為了應付差事寥寥幾筆就完成,作文記流水賬似的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寫作水平不盡人意。因此,通過開展有效的寫作教學,努力提升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二、初中學生從模仿到創新的漸變教學策略
1.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的素材。
閱讀是收集信息,拓展視野,活躍思維,提升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前提。在初中寫作教學中,依托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鼓勵學生多選擇一些名家經典作品以及新穎、獨特、怡神悅志的文章。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復推敲、琢磨、領悟文章的思想精髓和寫作方法,積累范文中精彩的章節、片段,使其轉化為“私有財產”。通過長期堅持閱讀和有效地積累,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拓寬,大腦的素材資料庫日益完善,當遇到內容類似的作文題目時,無論是標題立意,還是旁證引物,學生都會輕松自如的予以應對。例如,以《有夢想才有力量》為題目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許多學生看到作文題目時,感到非常茫然,大腦沒有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下筆,論點不明確,論據不充分。根本原因就是閱讀量太少,大腦資料庫缺乏素材資料。如果開頭借鑒優秀文章,可以一下子吸引眼球,為作文增色添彩。“鳥兒的夢想是在天空翱翔,所以當它還在嗷嗷待哺時,便期待著,于是夢想,助它在天空翱翔;魚兒的夢想是在海底暢游,所以當它還在溫暖的家中時,便向往著,于是夢想,助它在海底暢游。有一種力量叫做夢想,它讓天真的想象,變為現實?!睂W生長期堅持廣泛地閱讀,當遇到寫作時,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如同泉水般涌現出來,下筆時猶如神助般收放自如、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自然會清新脫俗、出類拔萃。
2.寫作教學中模仿的途徑和步驟。
模仿是練習寫作的一條最直接、最有效途徑。寫作訓練的初期,學生經常無從下手,沒有思路,缺乏新意,內容空洞。要想提升寫作能力,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通過模仿和借鑒他人文章內容和思想精髓,掌握寫作的基本結構,理清文章的基本脈絡,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模仿他人優秀作品的內容和結構。
通過對優秀作品的結構的模仿,能使學生迅速掌握各類作文的寫作方法,再遇到類似的作文時,腦中自然而然有了清晰的脈絡,寫作時文章條理井然、段落有序,使文章有了骨骼。作文內容模仿意在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意識,通過對事物、事件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分析,從而形成文章的語言素材,使文章有了血肉。在寫作的初期,通過模仿內容結構,使文章更加具體、鮮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模仿作者的寫作思路,促使思維更加活躍。
寫作思路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模仿優秀作品的寫作思路,可以深刻地領悟到作者先進的思想和寫作目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內心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模仿和采擷其思想精華,使創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能有效地提升學生作文的思想內涵。
?。?)借鑒和模仿作品中的文字語言,使作文更加鮮活、更具特色。
語言文字的掌握與使用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在學習中吸收別人的語言精華,通過靈活運用和不斷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作為初中生,生活閱歷不夠豐厚,思想意識不夠成熟,語言表達不夠深刻,通過學習借鑒名家名篇,模仿他人作品的文字語言,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例如,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其語言文字十分厚重,耐人尋味百讀不厭,其中的句子:“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記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贝硕蚊鑼懹^察仔細,觀后畫面感極強。而大部分學生描寫景物時觀察不夠細致入微,語言蒼白無力,而通過模仿名篇中的優美文字語言,能夠彌補學生語言表達的孱弱,再融入自己的風格,其文章必然清新脫俗,既具有詩情畫意又飄逸含蓄,提升了學生作文的內涵。
3.在寫作訓練中積極開展創新教育,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通過模仿和借鑒,有效地學生們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但是過量的模仿和引用,文章語句七拼八湊,往往造成作文寫作順序雜亂無章,思想內容缺乏新意,與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教學初衷背道而馳。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在借鑒和模仿訓練的基礎上,要充分激發學生創新的意識,及時對學生寫作的方法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借鑒他人的寫作思路和內容時多加思考,精心巧妙地構思屬于自己寫作風格的作品。在研究他人作品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布局謀篇,通過對事物細心地觀察和思考,運用創造性的寫作手法和優美的語言文字,使文章更加傳神,更加生動。
三、結語
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類型的寫作要求進行分類指導。鼓勵學生養成博覽群書的良好習慣,在借鑒學習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在模仿中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在創新中挖掘學生寫作的潛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歡,談作文由模仿到創新的漸變,《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3):32-32.
[2]于華英,探究初中作文特色創新教學——中學作文由模仿到創新的漸變過程,《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8):14-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