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網絡、教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教育技術已逐步走入課堂,并且成為日常教學活動有力的助手。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在作文教學活動中作了一些嘗試,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一個挑戰,是教學改革的一次質的飛躍。本文從三個方面入手尋求作文教學活動與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有機結合,試闡述將多媒體教育技術融入中學作文教學之后,對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水平、提高評判欣賞現代文章的能力與審美的效果起到整體優化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學作文教;教學活動
【正文】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融入日常課堂的教學活動之中。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是對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一個新的挑戰,是教學方法改革活動中的非常有必要的探索。傳統教學活動中的語文教學,就是憑借教師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書、一支粉筆,還有一張口若懸河的嘴來完成。這樣的教學方式,必然禁受不住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沖擊。覺得多數的學生們本來寫作訓練存在畏難的情緒,他們在網絡新技術的影響下,就對也會對這樣傳統單一的學習模式感到枯燥乏味,乃至不能被上課內容所吸引,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學習新知識,不能有高效的學習活動。多媒體技術在作文教學種的應用,能有效地彌補傳統作文教學活動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多媒體教育技術以及時新鮮的教學材料、聲情并茂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的特征來構建新型作文教學模式,顯示出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天獨厚的優勢。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僅給語文教學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的空間,更給作文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一、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寫作、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在動力,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有想要表達的欲望,才能走進生活品其情趣的行動,從而才能逐步養成動筆寫作的好習慣。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絕大多數的學生不懂得如何觀察生活,不懂得怎樣從日常生活種提取對寫作有用的素材,有了感觸更是寫不出來或者寫的不到位,內心的感受表達不出來,無話可寫,寫不出來。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在課堂上直觀的呈現豐富的圖象以及聲音的材料信息,讓語文作文教學能從抽象的說教發展為直觀的情景展示,由學習內容的枯燥乏味變為學習活動的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走進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探究,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內心情感的表達。使用恰當的多媒體教育技術課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寫作興趣,有助于學生對作文知識的把握和寫作水平的提高,能使教者與學者都受益匪淺,特別是在寫游記、參觀訪問記和說明文時,更能顯出網絡教學可視性的優勢。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網絡在線搜尋各種動物、植物的形態、活動、以及它們的生活習性;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室可以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為學生直觀展示最新發生的各種新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們養成關注社會新聞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即興表達對各類事件的看法。傳統閱讀活動容量小,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改變這樣的情況,網絡閱讀改變著學生的閱讀方式,使學生學閱讀活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通過網絡閱讀來積累寫作素材。
二、培養學生“會寫”的能力
學生在作文訓練事感到最苦惱的是“沒啥可寫”,其次是“寫不清楚”和“寫不具體”。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室幫助他們突破這些難點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能力來設計寫作課堂教學的結構,充分發揮多媒體群的整體優勢。
作文教學活動開始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分析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例文,一邊用有強烈視覺效果的視頻片段,將其重點片斷、寫作要點或寫作提綱顯示出來,以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再讓學生從范文中找到相應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式,然后結合主題需求,學習如何選材,解決“沒啥可寫”的問題。從例文作者的寫作思路的中得到啟發,幫助形成有效的認知結構,將例文中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直接遷移到習作練習中。根據例文歸納描寫景物要“抓住事物特點,用‘總……分……’結構,用對比、比喻等手法及形容詞描述事物、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當學生通過觀察指導產生“會寫”的情感時,抓住契機,要求學生參照預備好的多媒體課件練習題進行片斷練習,即練習寫好文章的重點部分,“把話說具體”。多媒體教育技術利用及時豐富的教學內容,來幫助學生降低寫作的難度,創造有利學習的心理條件,激發學生“想寫”的欲望,開發出學生“會寫”的能力,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寫作活動之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將各種媒體技術有機組合,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作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探求、發現的境界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獲得的知識多,并且能迅速地構建自己的寫作表達習慣。
三、重視學生“評價”的手段
好的作文需要一個精心打磨修改、加工潤色的過程,因此得加倍重視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作文評改不應僅僅局限于教室評價學生作文的好壞、提出修改意見,它還涉及學生對自身寫作水平的認識與評價。使學生學會評價和修改習作是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影響著學生對寫作活動的興趣程度,更是學生寫作水平提高與否的直接表現。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作文評改,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師生及時互動的機會很少。將多媒體教育技術運用到作文的評改環節后,例如使用“鴻合i學智慧教室系統”,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并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實時高效的反饋能力,讓學生“大開眼界”、“眼見為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評改教學活動的影響。通過集體修改,還可以集思廣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上課時,教師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導學生圍繞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進行評改,既方便地實現增添、刪除、調序、變換等修改,同時也將一系列的修改符號教給學生,而且還可利用計算機對文字有針對性地處理,如精彩之處和欠缺之處都可變換字體顏色或加入下劃線。既使學生直觀地感知了修改過程,一步步地掌握評判作文地要點和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而將所學到的內容作用于自我寫作活動中,提升寫作水平。如此這般,加強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作文評價交流,實現多向互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作文評價和修改的能力。特別是對優秀范文的閱讀賞析,更使學生找到了作文練習的“拐杖”。 對于典型性問題的作文,詳細批改后,將文章在大屏幕上反饋給學生,既開闊了他們的思路,又可以在互相借鑒參考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使寫作成為學生自覺自愿的表達情感的一種激情和需要,一種展示才華的機會,一種不斷學習他人和自我挑戰的最佳途經。
總之,通過多年來多媒體教育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我深切的體會到,多媒體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它加快了新課改的步伐,得到了不分城鄉,資源共享的優化結果,為教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特別是為農村的孩子拓寬了空間,開闊了視野,增強了自信。中學教育活動任重道遠,多媒體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活動的有效整合還有待探索,我們要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懈探究,合理、充分、正確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帶來的豐富資源,把中學作文教學搞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908.htm